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要害  拼音:yào hài
1.人体中容易致命的部位。《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2.重要的部分或形势险要的地方。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三国演义》第五九回:「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与韩遂,故意使马超知之。」
《分类字锦》:分屯要害
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上屯田奏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者可二千顷以上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扬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处
汉书赵充国传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扬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分屯要害处
分类:屯田屯戍
《國語辭典》:膏肓  拼音:gāo huāng
1.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难治的阶段。《西游记》第一○回:「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
2.比喻百姓的痛苦。唐。杜甫〈壮游〉诗:「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3.位于肩背部的穴道,约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三寸处的穴道。指压按摩膏肓,可具治拧筋、喘息、心窝痛、疲劳等疗效。
《漢語大詞典》:抚背(撫背)
(1).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出送抚背我涕挥,行行正直慎脂韦。”
(2).比喻控制背面的要害。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西南当扼喉之势,东北承抚背之机。”
《漢語大詞典》:窾郤
(1).空隙。语本庄子·养生主:“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清 赵翼 《剥皮山》诗:“纵遣庖丁批窾郤,新硎亦恐奏技艰。”
(2).要害;法则。 清 王晫 今世说·政事:“﹝ 董巽峯 ﹞少以理学经济自任,得 伊川 、 考亭 窾郤,旁瞻子史説集。”
《國語辭典》:穴道  拼音:xué dào
中医上指人体经脉会聚处。通常为密集的神经末稍或较粗神经经过的地方。
《國語辭典》:点子(點子)  拼音:diǎn zi
1.液体的小滴。如:「雨点子」。
2.小的痕迹。如:「这衣服上有油点子,怎么洗也洗不掉。」
3.一点儿、一些。《红楼梦》第三八回:「你们看他可怜见的,把那小腿子脐子给他点子吃也就完了。」
4.计谋、主意。如:「你少出歪点子。」
5.猜字的隐语。《红楼梦》第六二回:「射覆从古有的,……底下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覆了一个『宝』字。」
6.古时卖香油者敲的一种铜制的钲。形状圆而有柄,俗称为「点子」。
《漢語大詞典》:窍眼(竅眼)
关键;要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所译的书,我都看过,除了天文我不懂,其餘那些声光电化的书,我都看遍了,都没有説的完备。説了一大篇,到了最紧要的窍眼,却不点出来。”
分類:关键要害
《國語辭典》:诀窍(訣竅)  拼音:jué qiào
精要而巧妙的方法。《西游记》第三三回:「那小妖那知甚么诀窍,就于袖中取出两件宝贝。」《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他是没有见过什么大仗,呆做起来,所以不得诀窍。」
《國語辭典》:蹊要  拼音:xī yào
径路的要处。《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二年》:「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
分類:险要要害
《漢語大詞典》:窍要(竅要)
关键;要害。 蔡元培 《敬告全国同胞》:“时局之窍要何在?曰:民军之起也,号曰讨 袁 , 袁 去而民军之目的达,战祸熄矣。”
分類:关键要害
《國語辭典》:机会(機會)  拼音:jī huì
1.要害、关键。《三国志。卷四一。蜀书。杨洪传》:「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英烈传》第五九回:「今亮祖独屯兵西北,不当机会,足下何不径取此贼?」
2.适当的时机。《三国演义》第三○回:「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红楼梦》第四六回:「错过这个机会,后悔就迟了。」
《國語辭典》:要津  拼音:yào jīn
1.重要的渡口。唐。薛能〈新雪八韵〉:「正色凝高岭,随流助要津?」
2.显达重要的地位。唐。杜甫〈太岁日〉诗:「散地逾高枕,生涯脱要津。」
《國語辭典》:心腹  拼音:xīn fù
1.心和腹。《战国策。秦策三》:「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
2.比喻忠诚。《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
3.比喻要害。《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乃诏嚣当从天水代蜀,因此欲以溃其心腹。」
4.亲信可靠的人。《红楼梦》第六五回:「贾珍欢喜,将左右一概先遣回去,只留两个心腹小童牵马。」
《國語辭典》:喉舌  拼音:hóu shé
1.咽喉与口舌。
2.比喻掌握机要,负责传达国君命令的重要官员。《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汉。扬雄〈尚书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
3.比喻口才、言辞。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八。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4.比喻代言人。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5.比喻要害之处或交通要道。《南齐书。卷四八。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