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膏肓
(1).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2).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世说新语·俭啬“ 王戎 俭吝”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戎 性至俭,不能自奉养,财不出外,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忽捧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没,復起为人。” 清 钱谦益 《与卓去病论经学书》:“犹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学之膏肓,而起其废疾也。”
(3).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神都之阳,天闕之下,地乃膏肓,县连 京雒 。” 唐 张祜 《感河上兵》诗:“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明 史可法 《请尊上权化水火疏》:“今忧时愤慨者,谓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钱,二语真切中膏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为弦韦。”
(4).中医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分寸歌》:“魄户膏肓与神堂。”注:“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漢語大詞典》:抚背(撫背)
(1).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出送抚背我涕挥,行行正直慎脂韦。”
(2).比喻控制背面的要害。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西南当扼喉之势,东北承抚背之机。”
《漢語大詞典》:穴道
(1).圹穴。
(2).穴位。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才到柜房里拿了针来。在‘风门’、‘肝俞’、‘肾俞’、‘三里’四个穴道扎了四针。”
(3).比喻要害。 叶圣陶 《晨》:“‘既然晓得,何必替贼瞒赃呢!’偏有点破穴道的。”
《漢語大詞典》:窍眼(竅眼)
关键;要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所译的书,我都看过,除了天文我不懂,其餘那些声光电化的书,我都看遍了,都没有説的完备。説了一大篇,到了最紧要的窍眼,却不点出来。”
分類:关键要害
《漢語大詞典》:窾郤
(1).空隙。语本庄子·养生主:“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清 赵翼 《剥皮山》诗:“纵遣庖丁批窾郤,新硎亦恐奏技艰。”
(2).要害;法则。 清 王晫 今世说·政事:“﹝ 董巽峯 ﹞少以理学经济自任,得 伊川 、 考亭 窾郤,旁瞻子史説集。”
《漢語大詞典》:点子(點子)
(1).液体的小滴。《西游记》第二五回:“却教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摜,烹的响了一声,溅起些滚油点子。”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大风卷起 黄河 浪,冲撞山崖,飞溅出的水点子,打在战士们身上、脸上。”
(2).小的痕迹。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古旧一点的庭园就有成群成阵像一片片墨点子的老鸦在老态龙钟的榆钱树的树巅上来回盘旋。”
(3).指骰子上的点数。《糊涂世界》卷七:“‘他的点子你到底看见没有?’ 有福 道:‘看见的, 马二哥 实在不错,一个五,一个四,一个六,一个么,如何会是么呢?’”
(4).表示少量。红楼梦第三一回:“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 王大夫 去,弄点子药吃吃就好了。” 艾芜 《乡愁》五:“真是富不起的东西!这点子,都受不起哪!”
(5).办法;主意。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三:“不要开玩笑了,快给我出个点子吧。” 浩然 《艳阳天》第一○六章:“这个办法太好了,您真有点子。”
(6).要害;关键。
(7).节拍。 杜鹏程 《铁路工地上的深夜》:“他脚在地下敲着点子,数着时间的步伐。” 古华 《芙蓉镇》第一章:“莫看他白天笑呵呵,锣鼓点子不离口,山歌小调不断腔,晚上却躲在草屋里哭。”
(8).一种点心。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荤素从食店:“更有专卖素点心从食店,如丰糖糕……包子、点子、诸色油炸、素夹儿、油酥饼儿。”
(9).一种乐器。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三·点:“点,即古之更点,今俗乐以之配於铜鼓,谓之点子。”
(10).鸽的一种。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笼养:“鸽之最贵者曰袍袖,曰点子,其形体雄异,毛羽整刷,翱翔矫健,嬉舞空中,宜称曰决云儿,不止为半天娇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鸽异:“鸽类甚繁, 晋 有坤星, 鲁 有鹤秀……又有靴头、点子、大白、黑石、夫妇雀、花狗眼之类,名不可屈以指。”
《漢語大詞典》:诀窍(訣竅)
(1).关键性的好方法。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独有必不可少之一事,较阴阳平仄为稍难,又不得因其难而忽视者,则为‘出口’、‘收音’二诀窍。”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八:“ 李先生 把作写景文和状物文的诀窍教了你们了。”
(2).关键;要害。 明 冯惟敏 《端正好·徐我亭归田》词:“踩着他转关儿登时成败,犯着他诀窍儿当日兴衰。”
《漢語大詞典》:窍要(竅要)
关键;要害。 蔡元培 《敬告全国同胞》:“时局之窍要何在?曰:民军之起也,号曰讨 袁 , 袁 去而民军之目的达,战祸熄矣。”
分類:关键要害
《漢語大詞典》:蹊要
(1).犹险要。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今 平阳 阳平县 北一十里,有故 莘亭 ,道阸限蹊要,自 卫 适 齐 之道也。”
(2).比喻要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施,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
分類:险要要害
《漢語大詞典》:要津
(1).重要的津渡。亦比喻要害之地。 唐 刘禹锡 《偶作》诗:“万里 长江 水,征夫渡要津。”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 襄州 地控要津,不可乏帅,无宜兼领。”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 俄国 的资产阶级,在 哈尔滨 盘据着中东路的要津,已经根深蒂固。”
(2).要路。常指显要的职位、地位。 唐 杜甫 《丽人行》:“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宋 曾巩 《王君俞哀词》:“众人剪剪兮,趋慕要津;我躬处方兮,不夸以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选剧》:“使要津之上,得一二主持风雅之人。”
《漢語大詞典》:喉舌
(1).比喻掌握机要、出纳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书等重要官员。《诗·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后汉书·李固传:“尚书亦为陛下喉舌。” 宋 梅尧臣 《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 萧 匡 。”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折子:“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摺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
(2).指口才;言辞。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昔 魏 史称 朱异 有口才, 挚虞 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胡国梁 《辛亥广州起义别记》:“﹝我们﹞费了许多的喉舌,才能恢复侨胞的信仰和得到其赞助。”
(3).喻代言者。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 永祥 兄是我们 上海 工商界的喉舌,哪方面也少不了他。”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当时在 上海 出版的英文报纸,是 美国 资产阶级的喉舌。”
(4).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南齐书·刘绘传:“ 南康 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六年:“国家所恃者大 江 , 襄樊 其喉舌,议不容缓。” 清 侯方域 《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
《漢語大詞典》:心腹
(1).心与腹。战国策·秦策三:“ 秦 韩 之地形,相错如绣。 秦 之有 韩 ,若木之有蠧,人之病心腹。”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一:“譬之一人之身:本朝者,心腹也;州郡者,四支也。”《宣和遗事》后集:“帝曰:‘吾母心腹疾,汝有汤药?’阜老对曰:‘无,止有少盐酥,可煎而进之。’”
(2).比喻要害部位。东观汉记·来歙传:“上以 畧阳嚣 所依阻,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也。”朱子语类卷一三○:“ 靖康 之祸,纵 元城 了翁 诸人在,亦了不得。 伯謨 曰:心腹溃了。”
(3).亲信。在身边参与机密的人物。后汉书·窦融传:“ 宪 既平 匈奴 ,威名大盛,以 耿夔 、 任尚 等为爪牙, 邓叠 , 郭璜 为心腹。”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周瑜 、 陆公 、 鲁肃 、 吕蒙 之儔,入为心腹,出作股肱。”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营长把我当做他的心腹近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一齐交托与咱。”
(4).指机要重任。明史·冯胜传:“遂命 国用 典亲兵,委以心腹。”
(5).衷情,真意。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歷告尔百姓于朕志。”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咸絜身修思,吐情素而披心腹。”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説到相知的分际,司户隐瞒不得,只得吐露心腹。”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他一看我,我就要把心腹话都对他说出来。”
《漢語大詞典》:无畏(無畏)
(1).无所忌惮。书·泰誓中:“勗哉夫子,罔或无畏,寧执非敌。” 孔 传:“无敢有无畏之心。”新唐书·隐逸传·孙思邈:“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穡,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
(2).无所畏惧。礼记·表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晋 张华 《女史箴》:“玄熊攀槛, 冯媛 趍进。夫岂无畏,知死不恡。” 杨朔 《英雄时代》:“他们那种大无畏的忘我精神,更是惊人!”
(3).不要害怕。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寡君命 恒 曰:‘无及寡,无畏众。’”孟子·尽心下:“王曰:‘无畏!寧尔也,非敌百姓也。’” 朱熹 集注:“王谓 商 人曰:无畏我也。”
(4).指 唐 五代 间皇帝赐臣下在御前直言无须忌惮的一种特殊待遇。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白 顿首曰:‘ 寧王 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俗説 唐 、 五代 间事,每及功臣,多云‘赐无畏’……无畏者,许之无所畏惮。”
(5).佛教语。指佛于大众中说法泰然无所畏之德。法苑珠林卷八一:“我能飞行游虚空,已过汝界心无畏。”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愿勇猛无畏 阿弥陀 ,俯听恳求接引我。”
《漢語大詞典》:机会(機會)
(1).时机。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世俗之人,交不论志,逐名趋势,热来冷去……或事便则先取而不让,值机会则卖彼以安此。凡如是,则有不如无也。”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真奸佞,有收无纵;好机会,易失难逢。” 茅盾 《委屈·报施》:“他的愤恨,自然是因为知道了还有这些毫无人心的家伙把民族的灾难作为发财的机会。”
(2).关键,要害。三国志·蜀志·杨洪传:“ 汉中 则 益州 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 汉中 则无 蜀 矣。”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此由天资忠孝,鬱於中而大作於外,动皆中於机会,以取胜於当世,而为戎臣师。”《英烈传》第五九回:“军中皆称足下与 朱亮祖 为雄,今 亮祖 独屯兵西北,不当机会,,足下何不逕取此贼。”
(3).犹机关,圈套。《西游记》第五十回:“他不听吾言,要穿此晤晤脊背,不料中了大王机会,把贫僧拿来。”
《漢語大詞典》:破的
(1).箭射中靶子。晋书·谢尚传:“尝与 翼 ( 庾翼 )共射。 翼 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 尚 应声中之。 翼 即以其副鼓吹给之。” 唐 韩偓 《送人弃官入道》诗:“侧身期破的,缩手待呼卢。”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韩子华陪王舅道损宴集》:“邀射弓钧开,破的翦羽白。”
(2).亦作“ 破鏑 ”。喻发言正中要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刘尹 至 王长史 许清言,时 苟子 年十三,倚牀边听。既去,问父曰:‘ 刘尹 语何如尊?’ 长史 曰:‘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輒破的胜我。’”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諫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破的由来事,先锋孰敢争。” 宋 苏轼 《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之一:“归来貌如故,妙语仍破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