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左右
(1).帮助;辅佐。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孔颖达 疏:“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国语·晋语四:“此三人者,实左右之。”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以公用经术左右先帝五年,稔闻其德。” 清 刘大櫆 《程孺人传》:“ 吴 君竭力以养其兄嫂,抚其兄之子,延师教督,而孺人常左右之。”
(2).袒护;保护。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君观吾方略、士众,足辨(办) 郭多 不? 多 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林复:“有告监文思院 常良孙 赃墨事,朝廷下之 临安 狱,久不得其情,上意谓京尹左右之;尹不自安。” 清 戴名世 《程之藩传》:“ 鸣球 濒行属巡抚 宋一鹤 、巡按 汪承詔 斥逐之。两人不肯,且为左右之甚力。”
(3).支配;控制。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以 楚 师伐 齐 ,取 穀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杜预 注:“左右,谓进退在己。”国语·越语上:“寡君帅 越国 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 韦昭 注:“左右,在君所用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 本 ( 周本 )已昏耄,不知时变,皆其子 祚 左右其事。”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切宗教没有不受生产技术进步的左右的,没有不随着他变迁的。”
(4).分辩或论断其高低、优劣。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请露肝膂之万一,皆质於前志,非敢左右其説,惟公之采择。” 宋 文天祥 《刘定伯墓志铭》:“或不约经造,至则善为言谭,名理蠭出。意所左右,辩者不可詰。”
(5).左面和右面。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御史再三推辞,定要傍坐,只得左右相对。”
(6).附近;两旁。《诗·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从。”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 人逐之,左右角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顾瞻左右,山椒之上有垣若頽基焉。”
(7).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 汉 王充 论衡·齐世:“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强老寿,百岁左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生携 鶯 宵奔 蒲州 ,时二更左右。”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他大约十日左右总可到。”
(8).犹言向背。后汉书·郅恽传:“ 惲 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 李贤 注:“左右犹向背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方乱事之初作也,叛者不过工程等三营,其餘马步砲各营并怀观望,意将伺动静,以为左右。”
(9).身边。《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方书、《本草》恒置左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前定:“又在 萧中道 者,日侍左右。忽得罪,黜为外郡监。”
(10).近臣;侍从。左传·宣公二十年:“﹝ 楚子 ﹞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北史·尧君素传:“ 煬帝 为 晋王 时, 君素 为左右。”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离了官房没了倚靠,絶了左右没了牙爪。”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知县大怒,教左右执下庙官送狱勘罪。”
(11).将帅和车右。左传·成公十六年:“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 杜预 注:“左,将帅。右,车右。”
(12).不直称对方,而称其执事者,表示尊敬。 战国 乐毅 《报燕惠王书》:“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史记·张仪列传:“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於左右。” 唐 无名氏 《秀师言记》:“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
(13).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前送马圉人回州,曾有书奉谢,并陈一切,想达左右。”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季黻 君左右。”
(14).各方面。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嗣源 危殆者数四,赖宣徽使 李绍宏 左右营护,以是得全。” 宋 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事姑之礼,左右无违。”
(15).反正;横竖。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左右这里无有外人,喒两个慢慢的吃。”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一不做,二不休,左右是歹了。”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左右我们丫头们更算不得什么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三章:“眼下 东山坞 的人,还能说旁的事情?左右都是分麦子。”
《漢語大詞典》:膝下
(1).指人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旁,言父母对幼孩之亲昵。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唐玄宗 注:“亲犹爱也,膝下谓孩幼之时也。”后用作对父母的亲敬之称。 晋 刘柔 妻 王氏 《怀思赋》:“忆昔日之欢恃,奉膝下而怡裕。” 北周 宇文护 《报母书》:“区宇分崩,遭遇灾祸,违离膝下,三十五年。”京剧《孔雀东南飞》第一场:“母亲请上受我一拜。儿久离膝下,少奉甘旨,恕孩儿不孝之罪。”又如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在开头的称呼下加“膝下”两字,以示亲敬。
(2).指父母的身边。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元良之位,长守膝下之懽。”新唐书·高宗纪:“ 太宗 尝命皇太子游欢习射,太子辞以非所好,愿得奉至尊,居膝下。”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老夫妻正喜多了两个媳妇庆赏团圆,偏儿子又不在膝下。” 巴金 《我的眼泪》:“他出生在阳光明媚的 南欧 的乡村,在双亲的膝下一直生活到十三岁。”
《漢語大詞典》:膝前
(1).腿膝前面。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落横釵於袖下,敛垂衫於膝前。”
(2).指父母的身边。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我不得不回想父母膝前的旧梦。” 茅盾 《一个女性》三:“如果此时她是在母亲膝前,她一定要放声哭了。”参见“ 膝下 ”。
(3).跪着向前移动。北史·裴文举传:“总管 韦孝宽 特相钦重,每与谈论,不觉膝前於席。”
《漢語大詞典》:膝下
(1).指人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旁,言父母对幼孩之亲昵。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唐玄宗 注:“亲犹爱也,膝下谓孩幼之时也。”后用作对父母的亲敬之称。 晋 刘柔 妻 王氏 《怀思赋》:“忆昔日之欢恃,奉膝下而怡裕。” 北周 宇文护 《报母书》:“区宇分崩,遭遇灾祸,违离膝下,三十五年。”京剧《孔雀东南飞》第一场:“母亲请上受我一拜。儿久离膝下,少奉甘旨,恕孩儿不孝之罪。”又如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在开头的称呼下加“膝下”两字,以示亲敬。
(2).指父母的身边。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元良之位,长守膝下之懽。”新唐书·高宗纪:“ 太宗 尝命皇太子游欢习射,太子辞以非所好,愿得奉至尊,居膝下。”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老夫妻正喜多了两个媳妇庆赏团圆,偏儿子又不在膝下。” 巴金 《我的眼泪》:“他出生在阳光明媚的 南欧 的乡村,在双亲的膝下一直生活到十三岁。”
《漢語大詞典》:足下
(1).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 知氏 ; 韩 魏 虽弱,未至如其在 晋阳 之下也。”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昔称吾於 颖川 ,吾常谓之知言。”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於吾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三章:“余与足下俱系北大同学,而令戚又系余之同乡,彼此素无仇隙。”
(2).脚底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足下躡丝履,头上玳瑁光。”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飞云履:“ 乐天 着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云,计不久上升朱府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谓真之进步,在于己之足下。”
(3).指脚底板上。汉书·宣帝纪:“﹝ 宣帝 ﹞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燿。” 颜师古 注:“遍身及足下皆有毛。”
(4).足所立之处。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喻指身边。宋书·夷蛮传·诃罗陀国:“所遣二人,一名 毗纫 ,一名 婆田 ,令到天子足下。”
《漢語大詞典》:目下
(1).跟前;身边。三国志·蜀志·杨洪传:“ 裔 随从目下,效其器能,於事两善。”周书·晋荡公护传:“吾凡生汝辈三男三女,今日目下,不覩一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唯 阿奴 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 清 钱谦益 《母安氏加赠宜人制》:“欢然举觴,喜常在于目下;慨焉太息,想齐名于古人。”
(2).目前;近来。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至使 尹模 公于目下肆其奸慝。”《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待小儿完姻过了,方及小女之事。目下断然不能从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目下有某处将军缺,倘不吝重金,僕嘱内兄游扬圣主之前,此任可致,大力者不能夺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天才与教育》:“我们 中国 目下出不了天才便就是这样。”
(3).立刻;马上。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 东华门 外,市井最盛……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你是甚人?来我宫中何干?若不实説,目下身亡!”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如今孝服已满,目下就要迎娶过门。”
《漢語大詞典》:跟前
(1).身边;面前。 元 王元鼎 《河西后庭花》曲:“你来我跟前委实图甚。”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启寇》:“可到得公主跟前?”红楼梦第二三回:“你又在我跟前弄鬼。” 柯蓝 《火车上的少校》:“突然他把本子往我跟前一推。”
(2).旁边;近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到跟前,方知是,覷牌额分明是勅赐。”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有一个童生,推着出恭,走到察院土墙跟前,把土墙挖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 巴金 《团圆》:“同志,你辛苦了……我唱个歌给你听,我就在你耳朵跟前唱,只有你一个人听得见。”
《漢語大詞典》:侧坐(側坐)
(1).旁边的座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此覆述乡饮酒礼坐位也。观其於宾曰必南乡,介曰必东乡,主人曰必居东方,可无疑於上文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侧坐矣。”
(2).身边。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昨日共那几个,今日共这一火,从不曾离了侧坐。”
《漢語大詞典》:身傍
身边。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只有孽龙与真君独战,回头一看,蛟党无一人在身傍,也只得跳上云端,化一阵黑风而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俺仙家有禁方,小小灵符,带在身傍,教他刻下人无恙。”
分類:身边
《漢語大詞典》:根前
身边;附近。根,通“ 跟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少年做事,大抵多失心麄。手撩衣袂,大踏步走至根前。” 元 孟汉卿《魔合罗》楔子:“姪儿根前有个小廝。”《水浒传》第十六回:“拿着一条朴刀,望 杨志 根前来。”
分類:身边附近
《漢語大詞典》:手边(手邊)
犹身边。 曹靖华 《无限沧桑怀遗简》:“抄了一份副稿,留在手边。” 杨朔 《百花山》二:“﹝ 梁振江 ﹞想到这儿,暗暗骂自己道:‘真蠢!向导明摆着在手边,怎么会没想到?’”
分類:身边
《漢語大詞典》:身下
犹身边。《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望家乡又在数千里之外,身下没些个盘缠。”
分類:身边身下
《漢語大詞典》:眼皮子底下
眼前;身边。《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四爷,你要肯拿,这眼皮子底下就有一个卖私盐的都把势哩!”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不説夹着你娘的脑袋,滚得远远儿的,倒在我眼皮子底下,把人家房上地下糟塌了个土平!”亦省作“ 眼皮底下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你懂啥?你就看见眼皮底下几个钱。”
分類:眼前身边
《漢語大詞典》:跟脚里(跟脚裏)
指身边,面前。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则索倚定门儿手托腮,想别人奴胎,也得个自在,轮到我跟脚里,都世袭了烟月牌。”
分類:身边面前
《漢語大詞典》:随身(隨身)
(1).带在身边;不离身。汉书·货殖传·程郑:“ 裒 ( 罗裒 )贾京师,随身数十百万,为 平陵 石氏 持钱。”宋史·舆服志五:“鱼袋。其制自 唐 始,盖以为符契也。其始曰鱼符,左一,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幸而我的行李很简单,只带了一个随身的衣箱。”
(2).跟在身旁。 宋 苏轼 《夜坐达晓寄子由》诗:“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
(3).引申为依附于身体。
(4).犹侍从。宋书·黄回传:“ 明寳 寻得原赦,委任如初,启免 回 ,以领随身队,统知宅及 江 西墅事。”新唐书·食货志五:“左右卫上将军以下又有六杂给……手力则有资钱,随身则有粮米、盐。”
《漢語大詞典》:自随(自隨)
跟随在自己身边;随身携带。新唐书·高崇文传:“ 崇文 恃功而侈,举 蜀 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 宋 苏辙 《赠德仲》诗:“故人分散隔生死,孑然惟以影自随。”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