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歌行  拼音:gē xíng
一种乐府诗体。放情长言为「歌」,步骤驰骋为「行」。后渐无严格区别,而合歌行为一体。其音节、格律较一般诗体自由,富于变化。
《漢語大詞典》:短歌行
《乐府·相和歌·平调曲》的乐曲名,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短歌行 宋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王僧虔 《技録》云:‘《短歌行》“仰瞻”一曲, 魏 氏遗令,使节朔奏乐。 魏文 製此辞,自抚筝和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短歌行 宋 郭茂倩 题解引 唐 吴兢 《乐府解题》:“《短歌行》, 魏武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晋 陆机 ‘置酒当堂,悲歌临觴’,皆言当及时为乐也。”
《漢語大詞典》:棹歌行
亦作“櫂歌行”。 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櫂歌行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解题》曰: 晋 乐,奏 魏明帝 辞云‘王者布大化’,备言平 吴 之勋。若 晋 陆机 ‘迟迟春欲暮’, 梁简文帝 ‘妾住在 湘 川’,但言乘舟鼓櫂而已。”
《國語辭典》:燕歌行  拼音:yān gē xíng
乐曲名。为乐府平调曲名。始创于魏文帝曹丕,作品皆描写妇女怀念从军远行的丈夫。后人的作品则多叙述征战之事,以唐代高适最为著名。
《漢語大詞典》:怨歌行
亦称“ 怨诗行 ”。 乐府《楚调曲》名。相传 春秋 楚 卞和 献玉遭刑,作《怨歌行》。古辞今存“天德悠且长”一篇。 三国 魏 曹植 等有拟作。其后 南朝 梁武帝 等皆有拟作,都以此为标题。或以为即《团扇歌》,为 汉 班婕妤 失宠于 成帝 ,托辞于纨扇而作。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怨诗行 宋 郭茂倩 题解。
分類:卞和献玉
《漢語大詞典》:艳歌行(豔歌行)
古乐府曲名。简称艳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行 宋 郭茂倩 题解:“《艳歌行》非一,有直云《艳歌》,即《艳歌行》是也。若《罗敷》《何尝》《双鸿》《福钟》等行,亦皆《艳歌》。”
分類:乐府题解
《漢語大詞典》:缓歌行(緩歌行)
古乐府《杂曲歌辞》名。本出于《缓声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颀均 著有歌辞。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前缓声歌。参见“ 缓声歌 ”。
《漢語大詞典》:缓声歌(緩聲歌)
古乐府《杂曲歌辞》之一。缓声,谓歌声柔缓。古辞仅存《前缓声歌》一首。 晋 陆机 , 南朝 宋 孔宁子 、 谢惠连 , 梁 沈约 均有拟作。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前缓声歌。亦省作“ 缓歌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于 张衡 《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周振甫 注:“ 张衡 的《仙诗》《缓歌》已无考。《缓歌》《缓声歌》,乐府古辞有《前缓声歌》。”
《漢語大詞典》:鞠歌行
又称《鞠歌》。古乐府平调曲名。古辞亡,后人有拟作。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八·鞠歌行 宋 郭茂倩 题解:“ 王僧虔 《技録》,平调又有《鞠歌行》,今无歌者。”
《国语辞典》:哦诗(哦诗)  拼音:é shī
吟诗。宋。陆游〈长歌行〉:「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
《漢語大詞典》:短歌
日文五行诗的固定形式,其第一行与第三行各有五个音节,其它各有七个音节
形式短小的汉语古典歌行诗
《国语辞典》:负薪裘(负薪裘)  拼音:fù xīn qiú
比喻贫困隐逸。参见「披裘负薪」条。唐。王昌龄〈放歌行〉:「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漢語大詞典》:半格诗(半格詩)
诗体的一种。指与今律相谐的歌行体,以别于纯粹的古风。 唐 白居易 《长庆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诗,卷六九为半格诗。 宋陆游《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诗:“点诵内篇 庄叟 语,长歌半格 白公 诗。” 清 赵执信 声调谱引 白居易 《小阁闲坐》半格诗一首为例,分析某为古句,某为律句,某为 齐 梁 ,意在说明半格诗,乃半古半律,为 齐 梁 体的别格。但 汪立名 白香山诗集“半格诗”注则认为格与律是相对而言,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半格诗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诗,一半律诗,并非另有一体。
分類:诗体歌行
《漢語大詞典》:律格诗(律格詩)
律诗和格诗的合称。 中唐 人分乐府歌行以外的诗为律诗和格诗两类,如 白居易 自己把《长庆集》以后写的绝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体诗称为律诗,五、七言古体诗称为格诗。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项斯:“始 张 水部 籍 为律格诗,惟 朱庆餘 亲授其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