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平仄  拼音:píng zè
平,四声中的平声。仄,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旧时写作韵文,用字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其合于格律。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四:「凡表启之类,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或八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两句一韵,必多寡匀停,平仄递用,方为得体。」
《漢語大詞典》:没平仄
方言。犹言没谱儿,没有定数。 李劼人 《大波》第四部第二章:“你还不晓得巡防军从统领起,都没有换札子。军政府要不要我们,谁也没平仄。” 李劼人 《大波》第四部第二章:“晓得有多少队伍?半天过不完,也没平仄。”
分類:方言定数
《漢語大詞典》:平侧(平側)
平仄。 唐 寒山 《诗》之一:“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上》:“ 蔡宽夫 《诗话》云:‘ 秦 汉 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侧皆通用。’” 清 卢文弨 钟山札记·字义不随音区别:“未别四声以前,古人为诗亦无平侧之分。”
分類:平仄
《國語辭典》:宫商(宮商)  拼音:gōng shāng
五音中的宫、商二音。引申为音乐、音律。《文选。王褒。洞箫赋》:「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
《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传统法中指法律条令。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五。孝行》:「复雠礼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雠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卷三七。唐书。明宗本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谕,改而正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國語辭典》:韵律(韻律)  拼音:yùn lǜ
1.舞蹈时以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速度等称为「韵律」。
2.凡某一现象作周期性的反复,通称为「韵律」。如四季的循环、地球的运转。
3.古代诗词的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则,亦指西方诗歌的节奏,以音节或音步为单位;一指散文作品中规则的律动。
4.美学上指使声音谐和的法则。
《漢語大詞典》:绛都春(絳都春)
(1).词调名。有平仄两体。平韵九十八字,始见于 宋 陈允平 《日湖渔唱》。仄韵一百字,始见于 宋 吴文英 《梦窗词》。见 清 万树 词律卷十六。
(2).曲牌名。 明 汤显祖 《南柯梦》、 清 李渔 《奈何天》均有此曲。
《國語辭典》:切对(切對)  拼音:qiè duì
平仄相对工整的诗句。唐。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至如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
《漢語大詞典》:浮切
浮声与切响。即声音的平仄。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应物:“诗律自 沉 宋 之下,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参见“ 浮声切响 ”。
分類:声音平仄
《國語辭典》:浮声切响(浮聲切響)  拼音:fú shēng qiè xiǎng
浮声,平声。切响,上、去、入三声,即所谓的仄声。浮声切响指诗歌创作上具体用四声,要求语音的高低相间和抑扬相对。《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史臣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國語辭典》:打油诗(打油詩)  拼音:dǎ yóu shī
一种内容俚俗谐谑、格律也不太讲究的旧诗体。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四。覆窠俳体打油钉铰》:「江南呼浅俗之词曰『覆窠』,犹今云『打油』也。……唐人有张打油作雪诗云:『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也称为「打狗诗」、「打油腔」。
《國語辭典》:失黏  拼音:shī nián
近体诗之平仄律,二句与三句、四句与五句、六句与七句大抵相同,称为「黏」。不遵守这种格律者,称为「失黏」。
《漢語大詞典》:耍孩儿(耍孩兒)
(1).民间曲调名。五十四字,平仄通协。 明 人选辑《玉谷调簧》中收二十馀首。
(2).地方戏曲剧种名。也叫咳咳腔、嗨嗨调。流行于 山西 北部和 内蒙古 一带。
《國語辭典》:拗句  拼音:ào jù
近体诗中不合格律的句子。拗有大拗与小拗之别,小拗可不救,若犯孤平与二四六之大拗则非救不可。
《漢語大詞典》:拗句格
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臠》云:‘ 鲁直 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体,自 鲁直 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出 老杜 ,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缀桃花舒小红”者是也。今俗语谓之拗句格。’僕谓此体非出 老杜 ,与 杜 同时如 王摩詰 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曰‘劝君更尽一桮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疑亦久矣。 张説 诗曰:‘山接夏空险,臺留春日迟’,此亦拗句格也。” 宋 吴可 藏海诗话:“ 苏州 常熟县 破头山 有 唐 常建 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 唐 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禪房花木深’。”参见“ 拗体诗 ”。
《漢語大詞典》:仄韵诗(仄韻詩)
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漢語大詞典》:调迭
谓创作诗歌时谋篇布局协调平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