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格律
(1).法律条令。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孝行》:“復讎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復讎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諭,改而正之。”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郡国断大辟,録案朱书格律断词、收禁月日、官典姓名以闻,取旨行之。”
(2).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诗:“每被老 元 偷格律,苦教短 李 伏歌行。” 宋 许顗 彦周诗话:“ 李邯郸公 作《诗格》,句自三字至九字、十一字,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 杜 所独擅。”
(3).指格律诗。 宋 梅尧臣 《依韵答吴安勗太祝》:“当时巨公特推许,便将格律追 西京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五·东山李白:“时 太白 齿方少,英气溢发,诸为诗文甚多……今邑人所藏百篇,大抵皆格律也。”
(4).指曲谱。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未知此女几时得偶素愿,因成《商调·醋葫芦》小令十篇……奉劳歌伴,先听格律,后听芜词。”
(5).法度、规格。 唐 窦冀 《怀素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作文须题外之意:“文章须要於题外立意,不可以寻常格律自窘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盖其文虽格律稍疎,然词藻庄严絶俗,因擢为第一人,擢 麻知几 为策论魁。” 赵树理 《套不住的手》:“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因为格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
(6).格调、气韵。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钱国养:“ 钱国养 , 开元 中善写貌,海内推服。 竇 云:衣裳凡鄙,未离贱工;格律自高,足为出众。”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纪艺上:“ 郭乾暉 将军, 北海 人,工画鷙鸟,杂禽、疎篁、槁木,格律老劲,功变锋出,旷古未见其比。”
《漢語大詞典》:队仗(隊仗)
(1).仪仗队。宋书·恩倖传·阮佃夫:“帝每北出,常留队仗在 乐游苑 前,弃之而去。” 唐 元稹 《连昌宫词》:“百官队仗避 岐 薛 , 杨氏 诸姨车鬭风。” 清 昭梿 啸亭续录·明参政:“行数日,队仗整肃如行军焉。”
(2).排偶对仗。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降自 齐 梁 ,专攻队仗,边幅復狭。令閲者白日欲卧。”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顿税》:“ 叔养 古诗微嫌冗长, 竹垞 所评良然。至五律高亮,队仗鲜明;七言律絶,亦復翩翩振响。”
《漢語大詞典》:对仗(對仗)
(1).谓当廷奏事。古时皇帝坐朝听政,必设仪仗,百官当廷言事,无所隐秘,故称。旧唐书·萧至忠传:“旧制,大臣有被御史对仗劾弹者,即俯僂趋出,立於朝堂待罪。” 宋 王溥 唐会要·百官奏事:“百官及奏事,皆合对仗公言,比日以来,多仗下独奏。宜申明旧制,告语令知,如缘曹司细务及有秘密不可对仗奏者,听仗下奏。”
(2).左右分设、相对而立的仗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引 万柘坡 《金鳌玉蝀桥》诗:“晓来浓翠东西映,也算蛾眉对仗班。”
(3).指旧体诗文的词句相对偶。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 蔡元培 《国文之将来》:“旧式的五七言律诗与骈文,音调铿锵,合乎调适的原则;对仗工整,合乎均齐的原则,在美术上不能说毫无价值。” 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4).交战。《太平天囯资料·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北伐回禀》:“有妖数千在 归德 城边东门,分作三路,忽然而来对仗。”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二回:“巧值 王囊仙 韦七綹鬚 ,至 南笼 与 清 军对仗,两路夹攻,把 勒保 围住。”
《漢語大詞典》:属对(屬對)
谓诗文对仗。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 魏 建安 后汔 江 左,诗律屡变,至 沈约 、 庾信 ,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剑鹤联句:“《剑鹤联句》皆属对森严,造语雅健。” 清 刘大櫆 《〈张讷堂诗集〉序》:“ 訥堂 则方总角,与其诸弟从塾师受书,已能属对精切,余心窃异之。”
《漢語大詞典》:试对(試對)
(1).试策和对策。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何可不澄浊飞沉,沙汰臧否,严试对之法,峻贪夫之防哉!”
(2).考对仗。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夙惠:“尝与 程敏政 同召,上试对云‘螃蠏浑身甲胄’, 敏政 对曰:‘凤凰徧体文章。’ 东阳 对曰:‘蜘蛛满腹经纶。’”
分類:对仗对策
《漢語大詞典》:绝对(絶對)
1.与“相对”相对。指没有任何条件限制,不受任何限制而言。 梁启超 《新民议·敬告当道者》:“某以为爱国心者,絶对而无比较者也。” 毛泽东 《矛盾论》五:“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2.指只以一个条件为依据而不管其他条件的。如:绝对值;绝对高度等。
3.完全,一定。《〈刘半农诗选〉自序》:“往往同是一首诗,给两位先生看了得到了两个绝对相反的评语。”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姿势嘛!必须按照条例,手绝对不许插在兜里。”
4.绝妙的对仗。镜花缘第七七回:“ 春辉 道:‘“长春”对“半夏”,字字工稳,竟是絶对。’”
5.最佳的配偶。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天生絶对,佳人才子。”
6.丧失情侣。 唐 张鷟 游仙窟:“比目絶对,双鳧失伴,日日衣宽,朝朝带缓。”
《漢語大詞典》:工切
指诗文中对仗工整、贴切。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世称 宋 诗人句律流丽,必曰 陈简斋 ;对偶工切,必曰 陆放翁 。”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 东汉 文体,受辞赋的影响,不但趋向骈偶,并且趋向工切。”
《漢語大詞典》:工整
(1).指对仗工稳齐整。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岳王论:“ 吴穀人 祭酒《岳忠武论》……结句云:‘人间之铁案无私,请质东南山行者;天半之神旗高卓,试看大小眼将军。’向特爱其工整。”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 陆机 ﹞《猛虎行》诸作,宜可刚劲猋发,而亦乃靡弱工整,亦足见其才之所限。”
(2).细致整齐。 巴金 《寒夜》二六:“那一迭信笺上全是她的笔迹,字写得相当工整,调子却跟往常不同。”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五章:“那些稿件,全是用工整而秀丽的字抄写的。”
《漢語大詞典》:抽黄对白(抽黄對白)
谓只求对仗工稳。 唐 柳宗元 《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啽哢飞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诗章句对偶》:“如‘诲尔谆谆,听我藐藐’……之句,无一句非的对,则世之駢四儷六,抽黄对白者,得非又发端於是与?”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二:“ 次山 览之,嘉叹曰:‘此乃以散文为四六者,正是片段议论,非若世俗抽黄对白而血脉不贯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唐竹庄》:“笔力沉雄,直接 汉 魏 ,非抽黄对白家所能道也。”
分類:对仗工稳
《漢語大詞典》:隔句
作赋格式之一。相隔一句对仗。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十:“又作赋咏其黑,有隔句云:‘行到暗碧橱前,必言吾过矣,吾过矣;坐向退光閤内,则称某在斯,某在斯。’”
《漢語大詞典》:就句对(就句對)
旧体诗文句法名。谓在一句中自成对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就句对。”原注:“又曰当句有对。如 少陵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飞鷺晚悠悠’……前辈於文亦多此体,如 王勃 ‘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 下 陈蕃 之榻’乃就句对也。”
《漢語大詞典》:章回小说(章回小説)
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每回常用两句相对仗的句子标目,以揭示本回的主要内容。其源出 宋 元 话本,后为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某报剪注〉按语》:“我到 上海 后,所惊异的事情之一是新闻记事的章回小说化。”
《漢語大詞典》:取青媲白
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唐 柳宗元 《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信 韩子 之怪於文也。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为辞者之读之也,其大笑固宜。”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唐 人虽为律诗,犹以韵胜……后世取青媲白,区区以对偶为工, 鸚鵡洲 必对 鸕鶿堰 , 白鷺洲 必对 黄牛峡 ,字虽切而意味索然矣。”亦作“ 取青妃白 ”。 清 王夫之 《南岳赋》:“若夫 杜陵 、 西崑 、 香山 、 淮海 之续风而接軫者,取青妃白,激商谐羽於其间,诚无情而不尽。”
《漢語大詞典》:锋犯(鋒犯)
指近体诗中有些警句难作对仗。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逊轩子 曰:‘凡作诗贵识锋犯,而最忌偏执。偏执不惟有焦劳之患,且失诗人优柔之旨。如 贾岛 “独行潭底影”……积思三年,局於声律,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不知反为前句之累。’”
《漢語大詞典》:蹉对(蹉對)
诗歌对仗中对应词位置不同,参差为对。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如《九歌》:‘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当曰蒸蕙肴,对奠桂酒,今倒用之,谓之蹉对。”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法微三:“ 沈存中 以《九歌》之‘蕙殽蒸’、‘奠桂酒’为蹉对之祖。 唐 人七言起结对者,多用此法。其中联如 刘长卿 ‘离心日远如流水,回首川长共落暉’,亦蹉对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