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置对(置對)
对问;答辩。汉书·刘向传:“ 望之 亦坐使子上书自寃前事, 恭 显 白令诣狱置对。” 颜师古 注:“置对者,立为对辞。”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 哀帝 令 歆 与五经博士讲论其议,诸儒博士或不肯置对。” 李善 注:“言诸博士既不肯立 左氏 ,而又不肯与 歆 论议相对也。”金史·韩昉传:“ 昉 復至 高丽 ,移督再三。 高丽 徵国中读书知古今者,商榷辞旨,使酬答专对。凡涉旬乃始置对。”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质学生学地学之进步,灿然可观,惟所以福社会者若何,则论者尚难於置对。”
分類:对问答辩
《國語辭典》:何从(何從)  拼音:hé cóng
1.跟从什么。疑问的语气,用以表示不知如何。《楚辞。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2.从那儿、从何处。《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
《國語辭典》:定案  拼音:dìng àn
1.对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确定。如:「这件事最好及早定案,以免夜长梦多。」
2.对案件、方案等所做的最后决定。如:「这件事既然成了定案,就毋须再做争辩了!」
《國語辭典》:口径(口徑)  拼音:kǒu jìng
1.器物的圆口直径。《礼记。投壶》:「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清史稿。卷一○一。乐志八》:「铴,范铜为之,面径二寸七分,口径三寸一分五釐,深六分。穿孔贯紃,击以木片。」
2.枪炮、望远镜等规格的表示。如:「枪炮口径」、「大口径望远镜」。
3.指对事情见解的统一标准。如:「公司上下对这事件的看法口径一致。」
《國語辭典》:答数(答數)  拼音:dá shù
1.数学演算求得的数。也称为「得数」。
2.军中行进间齐声呼喊数字或口号。用以整齐步伐和提高精神。
《漢語大詞典》:鸣放(鳴放)
(1).发出枪弹、炮弹。因发弹时伴有很大的响声,故称。如:他抽出手枪,对天鸣放,以示警告。
(2).指人民群众对问题公开发表意见。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农村中也要先让农民‘鸣放’,即提意见,发议论。” 柳青 《狠透铁》:“散会的时候,他对 高书记 说,看起来似乎‘鸣放’完了。”
《國語辭典》: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拼音: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聪明的人对问题虽然深思熟虑,偶尔也会失误出错。《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明。沈采《千金记》第三○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國語辭典》:贴标签(貼標籤)  拼音:tiē biāo qiān
1.将标示品名、用途、价格等的小纸片,贴在商品上。如:「超级市场的员工正在为商品贴标签。」
2.比喻揭示明显的标志。如:「在真相未明前,不该随意给人贴标签,以免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
《國語辭典》:一概而论(一概而論)  拼音:yī gài ér lùn
语本《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指不区别状况,而以同一标准看待事物。《镜花缘》第九十五回:「你要晓得,小儿惊风,其症不一,并非一概而论!岂可冒昧乱投治惊之药?」也作「一概而言」。
《国语辞典》:创造性思考(创造性思考)  拼音:chuàng zào xìng sī kǎo
对问题之思考,不受固定方向与范围的封限,能以变通、独特、敏锐的方式,突破已知,妙悟新解。也称为「扩散性思考」。
《国语辞典》: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拼音:tóu téng yī tóu,jiǎo téng yī jiǎo
比喻只顾眼前,对问题不作通盘考虑,不从根本上解决。如:「他做事总是漫不经心,等到问题发生后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也作「头痛灸头,脚痛灸脚」、「头痛治头,足痛治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国语辞典》:标本同治(标本同治)  拼音:biāo běn tóng zhì
1.中医上指治标与治本同时进行,依症状的主次、轻重诊治用药。
2.对问题的根本与表面现象,同时进行处理。如:「这种问题需要标本同治,才能澈底解决。」
《国语辞典》:导向思考(导向思考)  拼音:dǎo xiàng sī kǎo
面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时的思考。因系受问题控制,而有方向性,故称为「导向思考」。也称为「逻辑思考」。
《國語辭典》:对症下药(對症下藥)  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
针对病症开方用药。比喻针对问题所在,做有效处理。《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不想这樊迟是话不问,偏偏的要请学稼请学圃起来,夫子深恐他走入长沮桀溺的一路,倘然这班门弟子,都要这等起来,如苍生何,所以才对症下药,合他讲那上好礼的三句。」也作「对症发药」、「对症用药」。
《漢語大詞典》:辨奏
辨析事理,答对问难。多用于臣下对君上。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既得对,陈六事移晷。上詰难反覆,公辨奏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