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抉摘
(1).抉择;择取。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好读古圣人书,探六籍,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摘微旨。” 宋 沈洵 《〈韵语阳秋〉序》:“自 汉 魏 以来诗人篇咏,咸参稽抉摘,以品藻其是非。” 林纾 《译〈贼史〉序》:“ 迭更司 极力抉摘下等社会之积弊,作为小説,俾政府知而改之,每书必竪一义。”
(2).挑剔;揭发。 清 戴名世 《〈四书朱子大全〉序》:“近日 平湖 陆氏 、 长州 汪氏 为之抉摘其疵谬,以告於世。” 沈惟贤 《读新小说法》:“抉摘宫闈秘密,可作 唐 宋 遗事读;描摹儿女爱情,可作 齐 梁 乐府读。”
《漢語大詞典》:抉擿
挑剔;揭发。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元年:“尚书郎 乐安 廉昭 以才能得幸,好抉擿羣臣细过以求媚於上。” 胡三省 注:“抉,一决翻,挑也;擿,他歷翻,发动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 惠卿 方其无事,已一一收録以备缓急之用,一旦争利,随相抉擿,不遗餘力,此犬彘之所不为,而 惠卿 为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经义寡稽,援据失当,瑕疵晓然,无庸抉擿。”
分類:挑剔揭发
《國語辭典》:何从(何從)  拼音:hé cóng
1.跟从什么。疑问的语气,用以表示不知如何。《楚辞。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2.从那儿、从何处。《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
《國語辭典》:决择(決擇)  拼音:jué zé
选择。《荀子。臣道》:「恭敬而逊,听从而敏,不敢有以私决择也。」《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大丈夫做事,须决择个成败所向,今公何为?」也作「抉择」。
《國語辭典》:剔抉  拼音:tī jué
经由筛选后,择取精良的。如:「爬梳剔抉」。唐。韩愈 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分類:抉择
《漢語大詞典》:财择(財擇)
裁取抉择。财,通“ 裁 ”。《汉书·晁错传》:“臣 错 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颜师古 注:“财与裁同也。” 宋 秦观 《策序》:“条其意之所欲言者为三十篇以献,唯陛下财择焉。”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论赫德不宜总司海防书》:“ 福成 因斯事利害较鉅,輒敢攄其千虑一得之愚,惟恕其狂瞽而财择焉。”
分類:抉择
《国语辞典》:正思惟  拼音:zhèng sī wéi
佛教用语。八正道的第二支。即做正确的抉择。《佛所行赞》卷三:「菩萨正思惟,精进勤方便。」也称为「正志」。
《国语辞典》:价值判断(价值判断)  拼音:jià zhí pàn duàn
关于善恶是非的实践,依据个人的主观予以判别抉择。
《国语辞典》:提得起放得下  拼音:tí de qǐ fàng de xià
比喻面对抉择时,能衡量得失,不牵于世俗私心,一切以公平为断。如:「失败了可以东山再起,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何必对过去耿耿于怀呢!」也作「拿得起放得下」。
《國語辭典》:打定主意  拼音:dǎ dìng zhǔ yì
拿定了主张。如:「他早已打定主意要辞职,你想挽留他是不可能的。」
《漢語大詞典》:徘徊不定
在难于接受的或同样紧迫的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为难犹豫。例如:在爱和恨之间徘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