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声响(聲響)
(1).谓回响应声而起。荀子·宥坐:“﹝夫水﹞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杨倞 注:“若声响,言若响之应声也。”
(2).比喻人们随声附和。 陈三立 《次韵答王义门内翰枉赠》:“已将世变付烟云,空厌人羣逐声响。”
(3).指话语和说话的声气。 汉 王符 潜夫论·相列:“人之相法,或在面部,或在手足,或在行步,或在声响。”《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妈妈是个积病之人,听了这些声响,又看了儿媳这一番怠慢光景,手中又十分窘迫,不比三年前了。”
(4).响声。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五:“远翔驰声响,流雪自飘飘。”《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有 紂 兵往来寻觅之次,听得水声,若人投水之声响。”《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那山顶中间,却有个大穴,澒澒洞洞的,不知多少深。也有好事的,把大石块投下,从不曾听见些声响。” 丁玲 《韦护》第三章七:“在楼下他佇立了一会,听到楼上没有一点声响,才阔步向外走去。”
(5).出声,做声。 冰心 《斯人独憔悴》:“二少爷从门外经过的时候,他们都笑着请了安,他却皱着眉,摇一摇头,不叫他们声响,悄悄的走进里院去。”
《漢語大詞典》:急响(急響)
(1).急促作响。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连橈渡急响,鸣櫂下浮光。” 茅盾 《子夜》十八:“那大雷雨的黄昏,那第一阵豪雨急响时,她懒懒地躺在那亭子里的藤睡椅上。”
(2).指急促的响声。 元 马臻 《湖中春游曲》:“箜篌急响如相恼,岸头折尽忘忧草。”
《漢語大詞典》:锣鼓(鑼鼓)
(1).锣和鼓。泛指打击乐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除夕元旦词》:“锣鼓儿童声聒耳,傍早关门,掛起新帘子。”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二章:“这才又重打锣鼓另开张。”
(2).指这类打击乐器发出的响声。 洪深 《歌女红牡丹》第十五本:“ 红老板 ,你锣鼓没听真么?” 杨沫 《花蕊》:“我嫌京戏锣鼓太响。”
《漢語大詞典》:呼鸣(呼鳴)
(1).鸣叫。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坚 ﹞所向无前” 裴松之 注引《吴书》:“ 坚 所乘驄马驰还营,踣地呼鸣。” 清 吴伟业 《松鼠》诗:“衔尾共呼鸣,异穴为主客。”
(2).指叫声或响声。 蒋光慈 《余痛》诗:“海面如镜也般的平,也没有浪的澎湃,也没有风的呼鸣。”
分類:鸣叫响声
《漢語大詞典》:湍鸣(湍鳴)
指急流的响声。 清 孙枝蔚 《曹娥江舟中》诗:“日斜舟易驻,愁絶听湍鸣。”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三:“湍鸣浩浩,天地淼寥。”
分類:急流响声
《漢語大詞典》:吟鸣(吟鳴)
(1).鸣叫。 萧红 《桥·小六》:“ 小六 全家在蟋蟀吟鸣里向着天外的白月坐着。” 杨朔 《木棉花》:“一到南国,情调便显然不同了。北方才是暮春,你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地吟鸣。”
(2).指有节奏的响声。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七章:“除开那机械底铁和铁、铁和石头接触时所发出来的那些有韵律似的爆响和吟鸣而外,就只是一片近乎可怕的沉默。”
《漢語大詞典》:响儿
响声。例如:听不见响儿了。
分類:响声
《漢語大詞典》:风雷(風雷)
(1).风和雷。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漢語大詞典》:清响(清響)
(1).清脆的响声。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二:“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鲁迅 《彷徨·伤逝》:“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
(2).声音清脆宏亮。 徐迟 《牡丹》:“她的声音明亮如山泉,但这方面,她也严格地控制着自己,因而连她的细若游丝的行腔也是清响激越的。”
《漢語大詞典》:轻雷(輕雷)
响声不大的雷;隐隐的雷声。 唐 高适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宋 张元干 《点绛唇》词:“春晓轻雷,采苹洲上清明雨。” 明 刘基 《五月十九日大雨》诗:“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清 尤怡 《杂感》诗:“春至阳气动,轻雷殷方鼓。”
《漢語大詞典》:哑哑(啞啞)
笑声。易·震:“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笑声。”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辞》:“百官并入兮,何语笑之哑哑。” 清 袁枚 新齐谐·徐崖客:“ 徐 乃以手指口,又指其腹,毛人笑愈甚,哑哑有声,嚮震林谷。”
(1).象声词。禽鸟鸣声。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萃》:“鳧雁哑哑,以水为家。” 唐 李白 《乌夜啼》诗:“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刘大白 《卖布谣》二:“布机轧轧,雄鸡哑哑。”
(2).象声词。小儿语声。 唐 于鹄 《古词》之二:“新长青丝髮,哑哑言语黠。” 宋 梅尧臣 《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爱婴娇哑哑,嗜寝復便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口技:“小儿哑哑,猫儿唔唔。”
(3).象声词。器物响声。 唐 刘言史 《买花谣》:“浇红溼緑千万家,青丝玉轤声哑哑。” 元 萨都剌 《题寿监司所藏美人织锦图》诗:“卷中织锦 秦川 女,大姬哑哑弄机杼。”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三:“满腔热血向谁洒,龙泉挂壁鸣哑哑。”
《漢語大詞典》:拍拍
(1).象声词。鼓翅起飞声。 唐 韩愈 《病鸱》诗:“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宋 梅尧臣 《和永叔雨中》:“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 宋 苏轼 《游桓山得泽字》诗:“春风在流水,鳧雁先拍拍。” 明 高启 《送徐七山人往蜀山书舍》诗:“溪晴雁拍拍,村曙鷄胶胶。”
(2).象声词。枪响声。《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俏大姐》:“伸手举起小手枪,叫声特务看我的。只听拍拍两声响,特务啃泥爬不起。”
(3).充满。 宋 范成大 《玉楼春》词:“云横水绕芳尘陌,一万重花春拍拍。” 宋 赵长卿 《虞美人·江乡对景》词:“雨声破晓催行桨,拍拍溪流长。” 金 元好问 《清平乐》词:“香团娇小,拍拍春多少。”
《漢語大詞典》:鸣鞭(鳴鞭)
(1).谓挥鞭。挥鞭策马,动则有声,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白马騂角弓,鸣鞭乘北风。”宋史·孟珙传:“ 江陵 所恃三海,不知沮洳有变为桑田者,敌一鸣鞭,即至城外。” 孙犁 《秀露集·乡里旧闻》:“他从来也不像那些粗劣的驭手,随便鸣鞭、吆喝,以至虐待折磨牲畜。”
(2).指挥鞭打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以鸣鞭为唯一的业绩。”
(3).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挥动发出响声,使人肃静,故又称静鞭。 唐 郑嵎 《津阳门》诗:“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襟袖皆仙姿。”宋史·仪卫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三人,执仗排立,并设繖扇,鸣鞭。”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每日间亲随车驾,只听鸣鞭,去螭头上拜跪。”
《漢語大詞典》:风铃(風鈴)
殿阁塔檐的悬铃,风吹发出响声,故称。 唐 元稹 《神麴酒》诗:“遥城传漏箭,乡寺响风铃。”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最奇的是横阶塔影,在平地上振响风铃。”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现在,能发出声音的只有风和大雄宝殿楼阁上的风铃叮当。”
《漢語大詞典》:流响(流響)
(1).传播响声。亦指传出的声响。 晋 成公绥 《啸赋》:“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 晋 傅玄 《杂诗》:“女景随形运,流响归空房。” 唐 虞世南 《蝉》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疎桐。”
(2).指流传名声。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唐顺之》:“ 应德 诗称名家……妙处并足流响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