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下药(下藥)
下品药物。与上药、中药相对。《神农本草经》卷三:“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下药治病,谓大黄除实,当归止痛。”
用药。 唐 元稹 《病醉》诗:“醉伴见儂因酒病,道浓无酒不相窥。那知下药还沽底,人去人来剩一卮。”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憨仙 病倒了,症候甚重,医生説脉息不好,已是不肯下药。” 丁玲 《母亲》一:“医生是宽慰她们的,也的确是细心的……当然下药是更谨慎了。”
《漢語大詞典》:通经(通經)
(1).通晓经学。后汉书·儒林传序:“ 东京 学者猥众,难以详载,今但録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 赵德 秀才,沉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三:“而翰林院亦有秀才名色,当精选深于经术者为博士,招集天下能通经者皆隶焉。”
(2).解释经旨。后汉书·蔡邕传:“昔 孝宣 会诸儒於 石渠 , 章帝 集学士於 白虎 ,通经释义,其事优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 唐玄宗 《〈孝经〉序》:“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
(3).中医指用药物、针灸等使月经通畅。 清 蒲松龄 《草木传·栀子斗嘴》:“捎元参治浮火清理咽喉,捎丹参理崩漏益血通经。”
《漢語大詞典》:瞑眩
(1).指用药后而产生的头晕目眩的强烈反应。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孔颖达 疏:“瞑眩者,令人愤闷之意也。” 宋 陆游 《排闷》诗:“又若哀其愚,救以药瞑眩。” 傅敷 《落日》诗之三:“良药医云须瞑眩,大雄佛以济慈悲。”
(2).泛指头晕目眩。说郛卷三一引 宋 无名氏《致虚杂俎》:“西域有兽如犬,含水噀马目,则马瞑眩欲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白萍》:“ 林 被酒瞑眩,极力支撑,竟不能敌。”
《漢語大詞典》:吐珠
《淮南子·览冥训》“ 隋侯 之珠” 汉高诱 注载, 隋侯 见大蛇伤断,用药敷治,后蛇衔大珠来报。后因以“吐珠”喻报恩。 宋 欧阳修 《〈归田录〉自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虵、雀之报。”
《漢語大詞典》:发药(發藥)
(1).药气散发。喻事情已经开始。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有 晋 必无 楚 ,两雄难竝驱,向来既发药,其可止半途。”
(2).开列药方;使用药物。 清 戴名世 《宋嵩南制义序》:“良医之发药也必因病,而国工之角胜也必争先。”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近时杂志之作者亦伙矣。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擿埴索途,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求其斟时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
(3).放置药石。谓善言劝人以当药石。庄子·列御寇:“ 伯昏瞀人 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 列子 , 列子 提屨,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成玄英 疏:“高人既来,庶蒙鍼艾,不尝开发药石,遗弃而还。” 宋 黄庭坚 《赠别几复》诗:“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老子皆是菩萨:“闻 龙潭 在 天皇 座下,日久未蒙发药,一日启曰:‘弟子服膺师问,非不尽心,卒未闻一言之赐,愿丐慈悲。’” 金 王若虚 《答张仲杰书》:“吾子年壮气鋭,乃能屏去豪华之习,而专力於此,好之乐之,自谓有得,他时所至,殆未可量。老夫将受教之不暇,而反能为之发药哉?”
《漢語大詞典》:用药(用藥)
下药,使用药物。吕氏春秋·荡兵:“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 宋 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於医手,方多传於古人。”
分類:用药药物
《漢語大詞典》:药味(藥味)
(1).中医所用药物的总称。 唐 杜甫 《寄韦有夏郎中》诗:“亲知天畔少,药味峡中无。”
(2).指药物的气味或滋味。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漢語大詞典》:药酒(藥酒)
(1).用药材浸制的酒。如五茄皮酒、虎骨酒、三蛇酒。用于治疗慢性疾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药酒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济北王 病,召臣 意 诊其脉,曰:‘风蹶胸满。’即为药酒,尽三石,病已。”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王文正 太尉气羸多病, 真宗 面赐药酒一注缾。”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月·时品》:“药酒则史国公、状元红、黄连液、莲花白……保元固本,益寿延龄。”
(2).毒酒。战国策·燕策一:“其妻曰:‘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已而其丈夫果来,於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太子 广 遣使者齎金合,缄封其际,亲书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药酒,不敢发。”
《漢語大詞典》:不龟手(不龜手)
冬天用药涂手,使不皲裂,谓之不龟手。比喻本来微贱而终得富贵之人。 唐 崔道融 《旅行》诗:“谁怜不龟手,他处却封侯。”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论心》:“穷途正是不龟手,与世羞为 西子 顰。”参见“ 不龟手药 ”。
《漢語大詞典》:不龟手药(不龜手藥)
(1).使手不冻裂的药。庄子·逍遥游:“ 宋 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客得之,以説 吴王 。 越 有难, 吴王 使之将。冬,与 越 人水战,大败 越 人。裂地而封之。”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不龟手药,虽出江头洴澼人,执珪之赏,是足下材力自致。” 宋 陆游 《寓叹》诗:“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 宋 辛弃疾 《醉翁操》词:“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
(2).比喻微才薄技。
《漢語大詞典》:药玉船(藥玉船)
用药玉制成的酒杯。石料经药物煮炼后,色泽光润,称药玉,犹今之料玉。 宋 杨万里 《秋凉晚酌》诗:“古稀尚隔来年在,且釂今宵药玉船。” 清 唐孙华 《次韵答倪草亭》:“逢时休羡金鱼佩,对景思倾药玉船。”
《漢語大詞典》:针药(針藥)
亦作“鍼药”。
(1).针灸、药物。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 扁鹊 不能治不受鍼药之疾。”宋书·袁粲传:“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
(2).施针用药,治疗。 隋 王通 中说·魏相:“子谓北山 黄公 善医,先寝食而后针药。”
(3).针剂。 茹志鹃 《百合花》:“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漢語大詞典》:治疗(治療)
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北齐书·李密传:“﹝ 李密 ﹞因母患积年,得名医治疗,不愈。乃精习经方,洞晓针药,母疾得除。”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帝坐城门,过兵,人人抚慰,疾病者亲视之,敕州县治疗,士大悦。”《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汝既业医,能为人治疗乎?” 巴金 《爝火集·怀念萧珊》:“她患了病,得不到治疗,也因为她是我的妻子。”
《漢語大詞典》:催生
(1).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促使胎儿从速产出。也以喻催促作品问世。 郭沫若 《集外·从典型说起》:“假如没有他们的催生,我相信就连这些‘速写’都是会流产的。”
(2).“催生礼”的简称。 叶圣陶 《遗腹子》:“大举的催生,种种周妥的设备,是大太太第一次临蓐以前做过的,现在都为姨太太筹措着。”参见“ 催生礼 ”。
《漢語大詞典》:催生礼(催生禮)
旧俗,母家在女儿将分娩时,送礼到婿家,叫“催生礼”。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 杭 城人家育子,如孕妇入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綵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併以綵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栗果,及孩儿绣绷綵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礼。”
《漢語大詞典》:分利
(1).分得他人的利益。孙子·军争:“掠乡分众,廓地分利。” 曹操 注:“分敌利也。”
(2).谓自己不从事生产而坐分他人生产所得的利益为“分利”。 梁启超 《论生利分利》:“故 中国 之官吏,实分利之罪魁。而他种之分利者,大率由彼辈而生者也。”
(3).中医学名词。谓用药剂使患者出透汗而使病情好转。
《漢語大詞典》:膏药(膏藥)
中医外用药的一种。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炼成胶状物,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 翳 为合膏药,并以简书封於筒中。”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本师知病疮,遣某将少膏药来,可便傅之。”《水浒传》第一○二回:“ 王庆 勉强摆到府衙前,与惯医跌打损伤,朝北开铺子卖膏药的 钱老儿 ,买了两个膏药,贴在肋上。” 茅盾 《赛会》:“ 老六伯 原先是‘外路人’,在这镇上的东岳庙前旷场上卖跌打损伤膏药,会几路花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