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到
(1).到一次。 唐 刘禹锡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诗:“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朝来偶一到,又觉景特奇。”
(2).犹一来,一经来到。朱子语类卷八:“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许地山 《别话》:“一到楼口,那脚步又退后走,不肯下去。”
(3).一旦到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一到疾痛无聊之际,势必念及私爱之人,忽使相亲,如鱼得水,未有不耳清目明,精神陡健,若病魔之辞去者。”
《國語辭典》:来复(來復)  拼音:lái fù
来回、往复。本指易道中由剥至复的过程。易经剥卦坤下艮上,仅剩上九一阳爻,卦气上升,转为坤卦,坤下坤上,一阳不馀,转至复卦,震下坤上,初九一阳始生。故由剥之上九一阳将尽至复卦一阳始生,来复七爻,于时可代表七日。《易经。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唐。孔颖达。正义:「阳气始剥尽,谓阳气始于剥尽之后至阳气来复时,凡经七日。」后亦用来代表七天的循还周期。称一星期为一个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漢語大詞典》:无来(無來)
(1).不知所自来。鹖冠子·天权:“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
(2).犹言无一来者。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渟心独得,标想千仞。虚以应物,无来不顺。”
(3).没有到来。 宋 苏轼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漢語大詞典》:四向(四嚮)
(1).向着四面;四出。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自度不得脱……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嚮。 汉 军围之数重。”南齐书·孔稚珪传:“吉日於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沱。”新唐书·韩愈传:“执兵之卒,四向侵掠。”
(2).四周;四方。《北史·牛弘传》:“堂高三尺,以应三统;四向五色,各象其行。” 唐 孟郊 《北郭贫居》诗:“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宋 范仲淹 《知郡职方》:“有饥民自四向乡下萃来。”
(3).佛教谓须陀洹(预流)向、斯陀含(一来)向、阿那含(不还)向、阿罗汉(无生)向为“四向”。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为小乘四果,向其果位进修,故谓之“向”。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四向四果,八贤八圣。”
《漢語大詞典》:七日来复(七日來復)
(1).指阳气自剥尽至复来共七天。《易·复》:“反復其道,七日来復,天行也。” 王弼 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復,时凡七日。” 孔颖达 疏:“天之阳气絶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一说“七日”指“七月”。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七日来复》:“七日来復者,昔之计月,非其正岁,则以日数之,即《豳》诗‘一之日’、‘二之日’是也。”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一“七日来復” 清 茅星来 注:“日即月也,犹言‘一之日’、‘二之日’也。以卦配月,则自五月阳始消而为姤,至十一月阳生而为復,凡七月也。”
(2).泛指阴阳循环。 清 严复 《原强》:“今微论西洋教宗如何,然而七日来復,必有人焉。”
(3).称一星期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