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副末  拼音:fù mò
一种宋元时戏剧的角色。常与副净出现,专司开场或制造效果。《儒林外史》第一○回:「唱完三出头,副末执著戏单上来点戏。」
《漢語大詞典》:副旦
元 杂剧脚色名。仅见于元曲选《货郎旦》一剧,由副旦扮 张三姑 ,自第二折以下主唱全折。此剧另有 明 脉望馆 抄本,脚色安排是:正旦在第一折扮 李彦和 妻 刘氏 ,第二折以下均扮 张三姑 。一般认为,副旦名目可能为元曲选编者 臧懋循 杜撰。
分類:杂剧脚色
《國語辭典》:踢弄  拼音:tī nòng
一种杂耍技艺。以脚踢或用手拨弄,使物体转动,不坠于地的杂技。如踢瓶、弄碗、踢缸等。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秀才,与你这一间幽静的房儿,随你自去打筋斗,学踢弄。」元。汪元亨〈折桂令。韬光晦迹〉曲:「会踢弄徒劳手足,使机关枉费心术。」
《國語辭典》:暗场(暗場)  拼音:àn cháng
戏剧中或有一节故事,不必在舞台前演出,仅由剧中人用言语代过,观众便可会意,称为「暗场」。
《國語辭典》:副净(副淨)  拼音:fù jìng
1.宋杂剧、金院本中作调笑滑稽表演的角色。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妓乐》:「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院本名目》:「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也作「副靖」。
2.元代杂剧中次要的净角。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猜你是谁?我是搬戏的副净。」
《國語辭典》:注色  拼音:zhù sè
色,角色,即履历。注色指填写履历表。《北史。卷三○。卢柔传》:「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
《漢語大詞典》:杂脚(雜脚)
古代戏曲中扮演配角的一种脚色。也称杂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杂脚。” 王季思 等注:“杂脚指演剧中次要人物的杂色。”参见“ 杂当 ”。
《國語辭典》:杂当(雜當)  拼音:zá dāng
戏剧中扮演随从、仆役等次要角色的人物。元。戴善甫《玩江亭》第三折:「(又问科云)哥哥曾见牛员外来么?(杂当云)你则认的我,说道过去了!」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正末见杂当云)哥哥与你些碎银子,你蒸下多少饭我都要。(杂当云)则有三扇馒头。」
《國語辭典》:武丑  拼音:wǔ chǒu
戏剧丑角中表演武技的角色。也称为「开口跳」。
《國語辭典》:武旦  拼音:wǔ dàn
国剧中旦角的一类。饰演有武艺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贴净(貼浄)
戏剧脚色名。副净。《水浒传》第八二回:“第五箇贴浄的,忙中九伯,眼目张狂,队额角涂一道明戧,劈面门抹两色蛤粉。”
《國語辭典》:贴旦(貼旦)  拼音:tiē dàn
传统戏剧的角色名,为次要旦角。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贴旦引二徕上云)妾身姓李,夫主姓张。」《金瓶梅》第七四回:「安郎中唤戏子:『你每唱个宜春令奉酒。』于是贴旦唱道:『第一来为压惊,第二来因谢诚。杀羊茶饭,来时早已安排定。』」
《國語辭典》:戏提调(戲提調)  拼音:xì tí diào
旧时在喜庆堂会中,负责规定戏码及分派角色的人。《负曝闲谈》第二五回:「十二月初一,是他母舅华尚书寿旦,他在华尚书宅子里充当戏提调。这天定的是玉成班,一早掌班的戏箱发来了。」
《国语辞典》:卡司  拼音:kǎ sī
一出戏的演员阵容或演员的脚色分配。为英语cast的音译。如:「这部电影的主角都由大牌明星担纲,卡司十分坚强。」
《国语辞典》:二路脚儿(二路脚儿)  拼音:èr lù jiǎo ér
戏剧中戏分较次要的脚色。
《国语辞典》:小脚色(小脚色)  拼音:xiǎo jiǎo sè
戏分极轻的脚色。亦指无足轻重的人。如:「虽然只是个小脚色,他还是很认真的演出。」「他不过是个小脚色罢了,你又何必为难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