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燕子
(1).家燕的通称。《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杨白花》:“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唐 杜甫 《绝句》之一:“泥融飞燕子,沙煖睡鸳鸯。” 宋 陈与义 《对酒》诗:“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怱怱燕子回。” 周恩来 《春日偶成》诗:“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2).指 明 阮大鋮 写的《燕子笺》传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今日无事,来听他《燕子》新词。”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覆巢倾卵之中,笺传《燕子》;焚屋沉舟之际,唱出《春灯》。”
(3).比喻体态轻盈的女子。 元 杨维桢 《次韵黄太痴艳体》:“仙人掌重初承露,燕子腰轻欲受风。”
《漢語大詞典》:词传(詞傳)
传说;传奇。 明朱鼎《玉镜台记·开场》:“古今词传,纷纷迭出,雕鎪矫揉,虫技轰轰。”
分類:传奇
《漢語大詞典》:一出
(1).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 、乱 齐 、破 吴 、彊 晋 而霸 越 。”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 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
(3).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曰:‘今日与 谢孝 剧谈一出来。’”
(5).犹一套。景德传灯录·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药山 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我亦弄得。’师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
(6).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摆酒唱戏,公同饯行。当中坐首席的点了一本《荆釵》,找了一出《月下斩貂蝉》,一出《独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漢語大詞典》:红绡(紅綃)
(1).红色薄绸。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五陵 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綃不知数。” 南唐 冯延巳 《应天长》词之三:“枕上夜长祇如岁,红綃三尺泪。”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风香绕路拂红綃,自拟长参寄具寮。”
(2).人名。 唐 代传奇中人物。 唐 大历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世之勋臣一品者熟。其父使往视一品疾,一品命歌舞妓 红绡 以匙为 崔生 进食,又命送 崔生 出院,二人遂相爱慕。 崔生 既归,神迷意夺。家有昆仑奴 磨勒 于月圆夜负 崔生 入一品宅,与 红绡 相会,复负 崔生 与 红绡 潜出,促成二人结合。事见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后以 红绡 为侠义女子的典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世间又无 红拂 、 红綃 之侠烈者。虽有佳人,乌能自至。”
(3).人名。 唐 白居易 的歌女。 唐 白居易 《小庭亦有月》诗:“ 菱角 执笙簧, 谷儿 抹琵琶, 红綃 信手舞, 紫綃 随意歌。”
《漢語大詞典》:家门(家門)
(1).上古指卿大夫之家。左传·昭公三年:“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杜预 注:“大夫专政。”
(2).指大臣之家。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将归帝号於 绍 ,欲至 青州 从 袁谭 ,发病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术 归帝号於 绍 曰:‘ 汉 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 周 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卒彊者兼之耳。’”
(3).自家的门口。指自己的家。史记·夏本纪:“ 禹 伤先人父 鯀 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那 张林 离了家门,到 汴京 寻他舅子去了。”
(4).犹家族。 汉 焦赣 《易林·临之遯》:“八百诸侯,不期同时,慕西 文 德,兴我宗族,家门雍睦。”后汉书·虞诩传:“自此二十餘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於天也。”陈书·萧引传:“吾家再世为 始兴郡 ,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 閔 氏自 庄懿 司寇以来,家门贵盛, 浙 西无其伦比。”
(5).犹言师门。谓师承传授之门户系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七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復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一说,犹今言家庭。见 王利器 《颜氏家训集解》
(6).家世;门第。《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玉梅 啼啼哭哭, 范希周 中途见而怜之,问其家门, 玉梅 自叙乃是官家之女。”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二折:“终有日际会风云,不枉了严亲教训能酬志。须信道古圣文章可立身,改换家门。”
(7).家庭的门风。《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本来事主夸忠赤,变为不孝辱家门。” 元 汤式《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爱村沙欺软弱,嫌文墨笑温纯,别是箇家门。”《三侠五义》第十五回:“又吩咐将 四啟元 带上堂来,训诲一番:不该放妻子上庙烧香,以致生出此事,以后家门务要严肃。”《中国小说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 荥阳生 流浪街头,在‘凶肆’中做了歌手,因此遭到了其父的毒打,被认为败坏家门。”
(8).犹家乡。后汉书·皇甫规传:“前太尉 陈蕃 、 刘矩 ,忠谋高世,废在里巷; 刘祐 、 冯緄 、 赵典 、 尹勋 ,正直多怨,流放家门。”
(9).戏曲名词。指南戏和传奇的开场白,内容系剧情大意或剧中人物的家世。昆剧中指脚色行当。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待小子略道几句家门,便见戏文大意。”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开塲数语,谓之家门。”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听説家门: 闕郎 貌丑多残疾,一生所遇尽佳人,反被风流厄。初娶 邹 何 二美嫌夫陋,别居静室, 吴姬 更巧,不事张惶,但凭恐吓。”
《漢語大詞典》:双文(雙文)
(1). 宋 钱惟演 《苦热》诗:“赫日烘霞鬪晓光,双文桃簟碧牙牀。”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腰悬着百鍊鎚,胸挂着双文镜。” 清 陈维嵩 《水调歌头·咏美人秋千》词:“百丈同心綵索,一寸双文画板,风颭绣旗开。”
(2).指骈体文。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八:“闭门三日了何事?题图祝寿諛人诗。双文单笔记序偈,笔秃幸趁酒熟时。”
(3).指 唐 传奇小说人物 崔莺莺 。 唐 元稹 《杂忆》诗之一:“忆得 双文 通内里,玉櫳深处暗闻香。”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僕家有 微之 作《元氏古艳诗》百餘篇,中有《春词》二首……其诗中多言 双文 ,意谓二鶯字为 双文 也。”红楼梦第三五回:“ 双文 虽然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我 黛玉 之薄命,一併连孀母弱弟俱无。”
(4).借指美女。 明 高启 《和逊庵效香奁体》:“重寻未省 双文 去,只道羞郎不出来。”参见“ 崔鶯鶯 ”。
《漢語大詞典》:崔莺莺(崔鶯鶯)
唐 传奇小说人物。 唐 元稹 有《莺莺传》,记述 莺莺 与 张生 相恋,后为 张 所弃而他嫁的故事。自 唐 以来,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北宋 赵令畤 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金 董解元 作《西厢记诸宫调》, 元 王实甫 作杂剧《西厢记》,皆述其事。 王 作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使 莺莺 终于冲破封建礼教和门第的束缚,与 张生 结合,从而塑造了一个美貌多情的少女的典型形象。亦省称“ 崔鶯 ”。 元 徐再思 《蟾宫曲·赠粉英》曲:“花下 苏卿 ,月下 崔鶯 ;世上 飞琼 ,天上 双成 。” 明谢谠《四喜记·怡情旅邸》:“花下 双成 ,妖嬈何足称;月下 崔鶯 ,娉婷何足称。”红楼梦第二回:“再如 李龟年 、 黄幡绰 、 敬新磨 、 卓文君 、 红拂 、 薛涛 、 崔鶯 、 朝云 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传奇(傳奇)
(1).小说体裁之一。一般指 唐 宋 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有 唐 裴铏 《传奇》三卷,《大平广记》选录甚多。其源出于 六朝 “志怪”,而内容已扩展到人情世态和社会生活的描写。如《南柯太守传》《李娃传》《东城父老传》等都属这类作品。 唐 传奇多为后代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 宋 元 戏文、诸宫调、 元 人杂剧等也有称为传奇的。
(2).指 明 清 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以别于北杂剧,是 宋 元 南戏的进一步发展。盛于 明 嘉靖 到 清 乾隆 年间。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著名作品有《浣纱记》《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
(3).传播奇闻。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四折:“则为这贤夫人名扬天下, 齐 兵胜四海传奇。”
(4).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峻青 《海啸》第二章:“在那些艰险的地下斗争的年月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紧张激烈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斗争故事。”
《漢語大詞典》:生角
戏剧角色之一。南戏, 明 清 传奇多扮青壮年男子。今通常指老生。
《漢語大詞典》:玉茗
(1).白山茶花的别称。 宋 陆游 《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诗:“釵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自注:“坐上见白山茶,格韵高絶。”
(2). 明 剧作家 汤显祖 家有 玉茗堂 ,传奇集有《玉茗堂四梦》,后即用“玉茗”称 汤显祖 。 柳亚子 《题蓴农四婵娟室填词图》诗:“度曲居然 玉茗 风,壮夫何敢薄雕虫。”
《漢語大詞典》:文箫(文簫)
传奇中的人名。传说 唐 大和 年间,书生 文箫 中秋日游 锺陵 西山 游帷观 ,遇见一美丽少女,口吟:“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 文簫 驾彩鸞。自有绣襦兼甲帐,琼臺不怕雪霜寒。”双方相互爱慕,忽有仙童到来宣布天判:“ 吴彩鸞 以私欲而泄天机,謫为民妻一纪。”两人遂成夫妇,后来双双骑虎仙去。见 唐 裴铏 《传奇·文箫》。 宋 张孝祥 《丑奴儿》词:“杨柳依依,何日 文簫 共驾归。” 明 洪朋 《写韵亭诗》:“ 文簫 彩鸞 不復返,至今神界花冥冥。”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三:“远隔 蓬山 思甲帐,此生无福比 文簫 。”
《漢語大詞典》:小说(小説)
(1).谓偏颇琐屑的言论。庄子·外物:“饰小説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
(2).汉书·艺文志谓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为小说,列于九流十家之末。其序称“小説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説者之所造也。”后以称丛杂的著作。文选·张衡〈西京赋〉:“小説九百,本自 虞初 。” 薛综 注:“小説,医巫厌祝之术。”《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録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
(3).演述故事的小说至 唐 之传奇出现而始盛。在此前的如 先秦 的神话、传说、寓言。 魏 晋 的志怪等皆其先河。 唐 高彦休 《〈阙史〉序》:“故自 武德 、 贞观 而后,吮笔为小説、小録、稗史、杂録、杂记者多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小説亦如诗,至 唐 代而一变,虽尚不离於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 六朝 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跡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説。”
(4). 宋 代,小说为说话家数之一。 唐 末已开其端。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予 太和 末因弟生日观杂戏,有市人小説。”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话有四家:一者小説,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説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跡变泰之事;説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説经,谓演説佛书。説参请,谓宾主参禪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説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5).在说话的基础上出现平话、话本。小说遂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如《京本通俗小说》。 元 明 以来则盛行章回体小说。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小说:“小説起 宋仁宗 。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説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只为一点慳吝未除,便弄出非常大事,变做一段有笑声的小説。”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小说:“自 金圣叹 好批小説,以为其文法毕具,逼肖 龙门 ……至士大夫家几上,无不陈《水滸传》《金瓶梅》以为把玩。”
(6).到近、现代,小说作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在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的基础上,并以外国小说为借鉴,加以发展,极为发达。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按其篇幅长短及内容广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等。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秦牧 《散文创作谈》:“小说,依靠的是用概括的、典型化的手段,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了情节,使人物和故事给人以强烈感。”
小悦,小欢乐。吕氏春秋·疑似:“ 褒姒 之败,乃令 幽王 好小説以致大灭。”
《漢語大詞典》:槐柯
指 唐 李公佐 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中的 槐安国 南柯郡 。 元 许谦 《春夜次韵》之一:“飢乌惊鹊起南枝,梦入槐柯觉亦悲。” 明 张昱 《湖舫劝曹德昭佥院酒》诗:“光阴只在槐柯上,奈此浮生乐事何!”参见“ 槐安梦 ”。
《漢語大詞典》:槐安梦(槐安夢)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载, 淳于棼 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见一城楼题 大槐安国 。 槐安 国王招其为驸马,任 南柯 太守三十年,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 槐安国 和 南柯郡 。后因用“槐安梦”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宋 陆游 《秋晚》诗:“幻境 槐安 梦,危机 竹节 滩。” 金 路铎 《汴梁公廨西楼》诗之二:“薄宦 槐安 梦,浮名剑首炊。” 清 赵翼 《一枕》诗:“一枕 槐安 梦已捐,此身何处不翛然。”亦省作“ 槐梦 ”。 宋 虞俦 《再和以莲心茶送巩使君小诗将之》:“竹轩旋碾香尘散,槐梦初回齿颊甜。”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钱堉 ﹞尝爱 虎邱 之胜,筑生壙於后山,左右俱植梅花,自题其墓柱曰:‘槐梦醒时成大觉,梅花香里证无生。’”
《漢語大詞典》:剑侠(劍俠)
精于剑术的侠士。如 唐 人传奇中的 红线 、 聂隐娘 、 虬髯客 等。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古传剑侠甚著,近世寂不闻。”《花月痕》第四二回:“他两个都是剑侠飞仙,还怕什么火?我走我的路罢。” 鲁迅 《二心集·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记得先前的报章上,发表过几个店家的小伙计,看剑侠小说入了迷,忽然要到 武当山 去学道的事,这倒很和‘ 堂·吉诃德 ’相象的。”
《漢語大詞典》:尾声(尾聲)
(1).戏曲名词。泛称诸宫调、唱赚、杂剧、传奇等脚本里大多数套曲中最末一曲。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乐曲名解:“趋与乱在曲之后,与《吴声》之送,若今之尾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贡士:“当病起时,所记崑山曲者,无一字遗……后其嫂夫人以为不祥语,焚弃之。每从酒边茶餘,犹能记其尾声。”
(2).指乐曲的最后一部分。
(3).叙事性文艺作品的最后一部分。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剧作者在一个剧本里所要说的对于社会人生的话,有时也会在一篇序文里或在剧本的前奏(prologue)或尾声(epilogue)里。” 巴金 《家》序:“我只希望他们看到‘尾声’里面的一句话。”
(4).指事情的结束部分。 马烽 《三年早知道》:“秋收已近尾声,田野里一片深秋的景色。”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东线部队在冰天雪地的 长津湖 畔的作战,也接近尾声。”
《漢語大詞典》:虬髯客
(1).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 隋 末人,姓 张 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时天下方乱,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 李靖 、 红拂 ,与 红拂 认为兄妹,因 李靖 得见 李世民 ( 唐太宗 ),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 靖 ,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 贞观 十年, 南蛮 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 扶餘国 ,杀其主自立。” 靖 知 虬髯客 成事,归告 红拂 ,沥酒贺之。见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 ,自惭不逮,甘心逊避。” 沈从文 《王谢子弟》:“我还把 湘云 和你、我三人,比作风尘三侠! 湘云 和七爷都还相称,就只我这 虬髯客 不大好作。”亦省称“ 虬髯 ”。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四:“得地可自王,身为 虬髯 先。” 陈世宜 《寒夜与楚伧秋心共饮》诗:“ 虬髯 不作 扶餘 王,羊头早薄骑都尉。”
(2).借指外国人。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衹增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