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唱口
(1).指歌唱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丹阳 蒋璋 ……善謌。城中唱口宗之,谓 蒋 派,又呼之为 蒋胯子 。”
(2).歌唱。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叙述的体裁是由说白和唱口合成,很像弹词,但又不十分像弹词。”
(3).指杂剧。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元 人唱口,元气漓淋,直与 唐 诗 宋 词争衡,今惟 臧晋叔 编百种行於世。”
分類:歌唱杂剧
《漢語大詞典》:行家生活
指非伎人出身者所扮演的杂剧。 元 赵孟俯 《论曲》:“良家子弟所扮杂剧,谓之行家生活。娼优所扮,谓之戾家把戏。盖以杂剧出於鸿儒硕士,骚人墨客所作,皆良家也。”
《漢語大詞典》:驾头杂剧(駕頭雜劇)
指表演帝王、宫廷故事的杂剧。 元 黄雪蓑 《青楼集·南春宴》:“姿容伟丽,长於驾头杂剧,亦京师之表表者。”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国初榜文:“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褻瀆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挐送法司究治。”亦省作“ 驾头 ”。 元 黄雪蓑 《青楼集·珠帘秀》:“姓 朱 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
《漢語大詞典》:戾家把戏(戾家把戲)
指伎人出身者所扮演的杂剧。 元 赵孟俯 《论曲》:“良家子弟所扮杂剧,谓之行家生活;倡优所扮,谓之戾家把戏。盖以杂剧出於鸿儒硕士、骚人墨客所作,皆良家也。” 田汉 《关汉卿》第二场:“你不是对人家说:良家子弟扮的杂剧才是你们‘行家生活’,我们倡优扮的不过是‘供笑献勤,奴隶之役’,只能叫作‘戾家把戏’吗?”参见“ 行家生活 ”。
《漢語大詞典》:行家生活
指非伎人出身者所扮演的杂剧。 元 赵孟俯 《论曲》:“良家子弟所扮杂剧,谓之行家生活。娼优所扮,谓之戾家把戏。盖以杂剧出於鸿儒硕士,骚人墨客所作,皆良家也。”
《國語辭典》:才人  拼音:cái rén
1.有才华、才能的人。汉。王充《论衡。书解》:「故才人能令其行可尊,不能使人必沫己。」
2.宫中女官的名称,汉代始设置。唐。杜甫〈哀江头〉诗:「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齧黄金勒。」也作「材人」。
3.宋元时称编写剧曲、话本的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路歧每怎敢自专,这的是才人书会刬新编。」
《國語辭典》:可待  拼音:kě dài
1.可以期待。如:「指日可待」。《唐诗纪事。卷二二。元结》:「得结辈十数公,落落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可待矣。」
2.就要、就会。唐。李商隐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若再不肯,你写一封假书,只说白侍郎已死,他可待肯了。」
分類:就要杂剧
《國語辭典》:正名  拼音:zhèng míng
1.辨正名义,使名实相符。《论语。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铭箴》:「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
2.官吏中的正职,不同于副职或临时代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六出》:「自家姓朱,名杰,见在充本府正名司吏。」
《漢語大詞典》:上开(上開)
元 代杂剧,脚色登场,开始表演,略称“上开”。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末抱监背剑冒雪上开]‘自家 韩信 的便是。’” 元 杨梓《霍光鬼諫》第一折:“[正末重扮 霍光 带剑上开]‘老夫 霍光 ,官拜大司马。’”
《國語辭典》:正旦  拼音:zhèng dàn
元杂剧角色之一。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正旦扮王嫱引二宫女上诗云。」《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
《國語辭典》:传奇(傳奇)  拼音:chuán qí
1.唐朝裴铏著小说,以传奇为名,后人则泛称唐人文言小说及模仿其体例的作品为「传奇」。
2.宋、元戏文、诸宫调、元人杂剧常取材自唐人传奇,故泛称此类敷演故事的作品为「传奇」。
3.明、清时代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称为「传奇」,以别于北方杂剧,每本大致为四十出,《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为著名作品。
4.离奇而超乎寻常。如:「传奇人物」、「传奇故事」。
《漢語大詞典》:三科
(1).三品;三等。 汉 班固 《白虎通·寿命》:“命有三科以记验,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汉书·孔光传:“是博士选三科,高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太傅。”
(2).三个科段,三个段落。参见“ 三科九旨 ”。
(3).三次科考。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此人胸藏锦綉,腹隐珠璣,奈时运不通,三科不第。”
元 杂剧用语。表示某种动作重复多次。
《漢語大詞典》:三科九旨
汉 代《公羊》学家谓春秋书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种旨意。有 何休 、 宋衷 二说。《公羊传·隐公元年》“ 隐公 第一” 唐 徐彦 疏:“问曰:‘春秋説云:春秋设三科九旨,其义如何?’答曰:‘ 何氏 ( 何休 )之意以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揔言之,谓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谓之九旨,旨者,意也,言三个科段之内,有此九种之意。故 何氏 作《文謚例》云:三科九旨者,新 周 、故 宋 ,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二科六旨也。又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问曰:‘案 宋氏 ( 宋衷 )之注春秋説,三科者:一曰张三世,二曰存三统,三曰异外内,是三科也;九旨者,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四曰王,五曰天王,六曰天子,七曰讥,八曰贬,九曰絶。’”按:三世指 夏 、 殷 、 周 ,三统指 夏 为人统, 殷 为地统, 周 为天统;时、日、月,指记述的详略;王、天王、天子,指称谓的远近亲疏:讥、贬、绝,指书法的轻重。
《國語辭典》:杂剧(雜劇)  拼音:zá jù
一种戏曲。原为宋代以滑稽方式表演的戏,至元代则指以北曲为主干的戏剧。通常分为四折,有的则依剧情在开头或两折之间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及同一个韵,由一个角色独唱,其他角色则用道白。
《漢語大詞典》:郁轮袍(鬱輪袍)
(1).古曲名。相传为 唐 王维 所作。 维 未冠而有文名,又精音律,妙能琵琶,为 岐王 所重。 维 方将应举,求王庇借。王遂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 维 奏新曲号《郁轮袍》,为公主所激赏,乃为之说项, 维 遂得高中。事见 唐 薛用弱 集异记。 宋 苏轼 《宋叔达家听琵琶》诗:“新曲翻从《玉连琐》,旧声终爱《鬱轮袍》。”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鬱轮袍》曲惭新奏,风送银弯犯斗槎。” 清 缪慧远 《有感》诗:“紫塞重弹《白翎雀》, 金门 竞奏《鬱轮袍》。”
(2).杂剧名。 明 王衡 作。敷衍 王维 的故事。
(3).琵琶套曲《霸王卸甲》的别名。
《國語辭典》:勾栏(勾欄)  拼音:gōu lán
1.宋、元时代的剧场或卖艺场所。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哥哥是蓝采和,俺在这梁园棚内勾栏里做场。」
2.妓院。《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诚以闺阁之身,腼然酬应如勾栏,所不堪耳。」也作「勾阑」、「构肆」。
《國語辭典》:元曲  拼音:yuán qǔ
中国最早的一种戏曲。盛行于元代。可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类。曲调来源有从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来说唱诸宫调演变而来,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乐而成。采七声音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刚劲豪放,不同于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韵以中原音韵为主,无入声,平声分阴阳,不同于南曲有入声。现存元杂剧多用北曲组成。也称为「北曲」、「元杂剧」。
《國語辭典》:元杂剧(元雜劇)  拼音:yuán zá jù
中国最早的一种戏曲。盛行于元代,最初为金院本中的一种演出形式。以唱曲为主,剧词、音乐的结构十分严谨。剧本体裁通常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因主唱者不同,可分为末本、旦本两种。也称为「北曲」、「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