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执脩(執脩)
行束修礼。意谓拿着干肉,作相见的礼品。礼记·少仪:“陈酒执脩以将命。”
《漢語大詞典》:福礼(福禮)
祭祀所用的牲物礼品。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虔备三牲福礼。”《说岳全传》第三九回:“ 岳飞 叫人下山,拏我营中兵去,当作福礼祭旗,可恨可恼。” 鲁迅 《彷徨·祝福》:“杀鸡,宰鹅,买猪肉……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
《国语辞典》:代饭(代饭)  拼音:dài fàn
1.搭伙。《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
2.以金钱或礼品替代招待他人用餐。《说岳全传》第五回:「这边周侗封了一封礼物,送与书吏道:『有劳尊兄远来,无物可敬,些些代饭,莫嫌轻亵!』」
《漢語大詞典》:礼帖(禮帖)
(1).犹礼单。开列馈赠礼品名目的帖单。 清 阮大鋮 《燕子笺·授画》:“外看礼帖踌躇介。”
(2).指请柬。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故我於 邓鼎石 初履县时,虽身不敢到县庭,然彼以礼帖来,我可无名帖答之乎?”
《漢語大詞典》:侑柬
礼单。亦借指酬赠礼品。 明 张居正 《答宗伯董浔阳》:“贤郎旋,附谢。别具侑柬,统惟鉴存。”
《漢語大詞典》:贽具(贄具)
旧时拜见师长时送的礼品。 清 汪琬 《送陆蔚文序》:“举诸生脯脩贄具,他师所苛责不已者,悉蠲除之。”
《漢語大詞典》:执修(執修)
同“执脩”
行束修礼。意谓拿着干肉,作相见的礼品。
《漢語大詞典》:执脩(執脩)
行束修礼。意谓拿着干肉,作相见的礼品。礼记·少仪:“陈酒执脩以将命。”
《國語辭典》:投木报琼(投木報瓊)  拼音:tóu mù bào qióng
语本《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指朋友往来,相互赠答。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一:「移公于荆府,积渐至相,由苏得也。今苏屈居益都,公坐庙堂,投木报琼,义将安在?」
《漢語大詞典》:套礼(套禮)
(1).旧时交际中赠送的成套礼品, 明 代中叶已有此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交际:“﹝先王大父﹞后入补官,去国将二十年,时 严分宜 当国,故旧识也,以一纱二扇謁之……二十年来即平交必用二币,至於四,至於六,今且至八币,而以他物如数侑之,谓之八大八小,不知始自何时,而当之者反以为俗套,不肯尽收。乃於八大八小之后,另开珍异及土宜适用之物,以备选择。”
(2).谓陈腐俗礼。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洞房中无人注仪,须脱略休行套礼。”
《漢語大詞典》:桃李之馈(桃李之饋)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六:“至其后世,不能以德而勤于法,故有吹毛求疵,詆欺无限,桃李之馈,集以成事。於是家无全行,国无廉夫,上下相循,法不能止,而仁义之风替矣。”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而 杜林 亦讥后世不能以德而勤於法,吹毛求疵,詆欺无限,桃李之馈,集以成罪。”
《漢語大詞典》:宴货(宴貨)
古礼,宴宾时赠送礼品。《左传·昭公五年》:“宴有好货。” 杜预 注:“宴饮以货为好,衣服车马在客所无。” 孔颖达 疏:“谓衣服车马在客所无者与之也。”国语·周语中:“於是乎有折俎加豆,酬币宴货,以示容合好,胡有孑然其郊 戎 狄 也?” 韦昭 注:“其宴束帛为好,谓之宴货也。”
《國語辭典》:喜幛  拼音:xǐ zhàng
以整幅大红绸缎被面为礼品,在上面浮黏祝颂词,以祝贺人的喜事,此即称为「喜幛」。
《国语辞典》:赶情儿(赶情儿)  拼音:gǎn qíng ér
两家平时没有来往,更无深交,只在有婚丧喜庆时才互相馈赠礼品。如:「我和王家也不过赶情儿而已,没有真正的交情。」
《国语辞典》:尘仪(尘仪)  拼音:chén yí
谦称饯别的礼品。
《国语辞典》:礼盒(礼盒)  拼音:lǐ hé
以盒子包装的礼品。如:「年节送礼,水果礼盒最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