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拜谒(拜謁)
(1).拜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告归,道逢丞相 申屠嘉 ,下车拜謁,丞相从车上谢 袁盎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 太宗 命召至, 郭 不敢隐,即前拜謁。”《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兄长两次亲往拜謁,其礼太过矣。”昆剧《墙头马上》第八场:“启禀老爷,众位门生老爷,前来拜谒座师。”
(2).礼拜;瞻仰。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又请为 太祖 立生祠於 陈州 ,朝夕拜謁。”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三忠祠》:“我来再拜謁,弔古情徬徨。” 冰心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总理问我:‘去过 延安 没有?’我说:‘还没有呢,我真想在我还能走动的时候,去拜谒一次。’”
《漢語大詞典》:朝拜
(1).谓礼拜神佛祖先。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今故賚尔鍮石澡灌,手巾为副,可以登斋朝拜,出入盥漱。” 唐 李商隐 《中元作》诗:“絳节飘颻宫国来,中元朝拜 上清 回。”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 庆历 三年九月丁卯,上幸 天章阁 ,召中书、枢密院官,朝拜 太祖 、 太宗 御容,观内库瑞物。”《西游记》第五七回:“ 木叉 情知是寻 行者 ,更不题起,即先进去对菩萨道:‘外有 唐僧 的小徒弟 沙悟净 朝拜。’” 王西彦 《乡下朋友》:“每隔五十步或一百步,总有一个让登山朝拜神灵的善男信女们歇力的地方。”
(2).臣属跪拜帝王。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3).拜谒;拜见。 闻一多 《“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在整整一个月中,作为四烈士灵堂的联大图书馆,几乎每日都挤满了成千成万、扶老携幼的致敬的市民,有的甚至从近郊几十里外赶来朝拜烈士的遗骸。” 萧乾 《海伦·斯诺如是说》楔子:“而且历尽数十载沧桑,她的语气更加肯定,自信,我像是来朝拜一位预言家。”
《漢語大詞典》:参叩(參叩)
亦作“ 参扣 ”。
(1).参酌叩问。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之十七:“意谓中涂必一见,得相参扣。” 明 宋濂 《楚石禅师六会语序》:“惟诣 寂照 之室,反覆参叩。”
(2).拜见。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 怀让禪师 ﹞初謁 嵩山 安国师 , 安 发之 曹溪 参扣。” 陈衍 元诗纪事·明本《中峰行录》:“駙马太尉 瀋王 王璋 ,遣参军 洪钥 齎书币,叙弟子礼,期请上命南来参叩。”
《漢語大詞典》:叩谒(叩謁)
拜见。镜花缘第十五回:“ 唐敖 道:‘门生多年未见老师,无日不思,今日得瞻慈颜,不胜欣慰,自应登堂叩謁。’”《玉娇梨》第十八回:“ 苏友白 道:‘晚生在此也无甚事,老先生行后也就要动身了。大都违颜半月,即当至贵村叩謁矣。’”
分類:拜见
《漢語大詞典》:觐见(覲見)
(1).朝见。 唐 权德舆 《〈陆宣公翰苑集〉序》:“覲见之日,天子为之兴,改容叙弔,优礼如此。”《孽海花》第十回:“她就跟着 小侯 ,一样覲见各国皇帝。”
(2).会见;拜见。晋书·江统传:“覲见宾客,得令接尽。”南史·王僧虔传:“兄子 俭 每覲见,輒勗以前言往行,忠贞止足之道。”
《漢語大詞典》:瞻觌(瞻覿)
拜见;晋谒。 明 归有光 《与王仲山书》:“钦承高风,末由瞻覿。”
分類:拜见晋谒
《漢語大詞典》:奉谒(奉謁)
拜见。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 陟 明旦大从车骑奉謁造 壹 。” 唐 裴铏 《传奇·宁茵》:“俄又闻人叩关曰:‘ 南山 斑寅 将军奉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今午到关奉謁,乞少候。”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生以母氏同来,因约老人以明日再行奉謁。”
分類:拜见
《漢語大詞典》:觌见(覿見)
拜见;会见。梁书·徐摛传:“近代妇於舅姑,本有戚属,不相瞻看。夫人乃妃姪女,有异他姻,覿见之仪,谓应可略。” 唐 柳宗元 《周至县新食堂记》:“兵去邑荒,栋宇倾圮……由是县之联事,离散而不属,凡其官僚,罕或覿见。”
分類:拜见会见
《漢語大詞典》:宾见(賓見)
拜见。新唐书·循吏传·韦仁寿:“ 仁寿 将兵五百人循 西洱河 ,开地数千里,称詔置七州十五县,酋豪皆来宾见。”
分類:拜见
《漢語大詞典》:觐接(覲接)
犹接见;拜见。 南朝 梁 王筠 《与东阳盛法师书》:“弟子昔因多幸,早蒙覲接。”宋书·沈攸之传:“所以未具上闻者,欲待至止,面自咨申。不图重关击柝,覲接莫由。”
分類:接见拜见
《漢語大詞典》:家庆(家慶)
(1).指家中的喜庆之事。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 大统 十六年,册授 永安郡 君,妇以夫尊,亲由子贵,朝章家庆,兼而有之。”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我皇诞圣,应此家庆。”
(2).“ 拜家庆 ”的省称。古时指久别归家拜见亲长。 唐 卢象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兼赋是诗》之一:“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邇。”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死别多应梦里逢,谩劳孝妇写遗踪,可怜不得图家庆,辜负丹青泣画工。”参见“ 拜家庆 ”。
(3).父母生日亦称为家庆。
《漢語大詞典》:拜家庆(拜家慶)
亦作“ 拜庆 ”。 久别归家省亲。 唐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明朝拜家庆,须著 老莱 衣。” 宋 梅尧臣 《送舍弟正臣赴都》:“何当还里门,拜庆期秋杪。”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 唐 人与亲别而復归,谓之拜家庆。”
分類:久别省亲
《漢語大詞典》:嘉庆(嘉慶)
(1).吉祥喜庆。亦指喜庆的事。 汉 焦赣 《易林·萃之夬》:“千懽万悦,举事为决,获受嘉庆,动作有得。” 宋 晏殊 《诉衷情》词:“世间荣贵月中人,嘉庆在今辰。” 明 吴承恩 《元寿颂》:“ 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愜於中也。”
(2).谓外出归家拜见父母。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 唐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着 老莱 衣。” 唐 王维 《休假还旧业便使》诗:“上堂嘉庆毕,顾与姻亲齿。”嘉,一本作“ 家 ”。
《漢語大詞典》:拜母
(1).叩拜母亲。后汉书·袁閎传:“﹝ 閎 ﹞以母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旦於室中东向拜母。”
(2).拜见好友之母。参见“ 升堂拜母 ”。
《漢語大詞典》:升堂拜母
汉 范式 与 张劭 为友。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 谓 劭 曰:“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约定日期,至日, 式 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七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古代挚友相访,行登堂拜母礼,结通家之好,表示友谊的笃厚。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坚 子 策 与 瑜 同年,独相友善, 瑜 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 ,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旧五代史·唐书·张承业传:“ 庄宗 深感其意,兄事之,亲幸 承业 私第,升堂拜母,赐遗优厚。” 清 宋琬 《穆宾日年兄为其太夫人庐墓歌以美之》:“昔君作吏 长淮 北,升堂拜母欢相得。”亦省称“ 升堂 ”。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尚有升堂他日约,岂知负土一阡新。”
《漢語大詞典》:枣栗(棗栗)
(1).枣树与栗树。亦指枣子与栗子。战国策·燕策一:“南有 碣石 、 雁门 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於民,此所谓天府也。”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既至 安邑 ,御服穿敝,惟以枣栗为食。”
(2).古时妇女早间拜见长辈时常献的果品。仪礼·士昏礼:“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 贾公彦 疏:“枣栗,取其早自谨敬。”国语·鲁语上:“夫妇贄不过枣栗,以告虔也。” 韦昭 注:“枣,取蚤起,栗,取敬肃。”
《漢語大詞典》:拜亲(拜親)
拜见朋友的父母。表示关系亲密。晋书·荀崧传:“﹝父 頵 ﹞与 王济 、 何劭 为拜亲之友。”梁书·到洽传:“ 乐安 任昉 有知人之鉴,与 洽 兄 沼 溉 并善。尝访 洽 於田舍,见之,叹曰:‘此子日下无双。’遂申拜亲之礼。”颜氏家训·风操“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友之敬” 清 卢文弨 补注:“古者与其子相友则拜其亲,谓之拜亲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