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识面(識面)
(1).相见。 唐 韩愈 《答张彻》诗:“首敍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宋 陆游 《赠应秀才》诗:“辱君雪里来叩门,自説辛勤求识面。”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有为宾主数年,迄未识面者。”
(2).见过面;熟识。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贄 居 忠州 十餘年,常闭门不出入,人无识面者。”《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看着路傍,专望一识面之人经过此地,便是救星。” 茅盾 《虹》五:“从未有过一个仅仅识面的男子对她这样地关切,这样地热心,并且这样地努力想博她的欢心。”
(3).犹世面。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呸!你这死不见识面的货。”
《漢語大詞典》:相会(相會)
相见;会面。左传·桓公二年:“特相会,往来称地,让事也。” 宋 苏轼 《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坐生风。”《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一年只许相会一度,正是七月七日。”淮剧《蓝桥会》:“五年久别重相会,千头万绪理不清。”
《漢語大詞典》:省会(省會)
(1).会晤;相见。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李公 既为丞郎, 永兴 魏相 为给事,因省会, 魏公 曰:‘昔求府解侍郎为试官送一百二人,独小生不蒙一解,今日还忝金章,厕诸公之列。’坐上皆惊。” 元 汤式《望远行·四景题情·冬》曲:“他若是来时节,那一场省会,玉纤手忙将这俏冤家耳腮上鎚。”
(2).晓谕,吩咐。《元典章·礼部五·医学》:“近按临 衡州路 省会本路医学保举到后进医生名数升习科业,已督所属依例训诲外,今准前因看详。”《前汉书平话》卷上:“ 陈豨 号令省会诸军,无得与 王陵 打话,牢守城门。”《三国志平话》卷上:“若我要你用度,有文字到时,火速前来。但有徒弟,都依省会。”
(3).领悟;明白。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敢把你拖到官司便下牢,我先教你省会了。” 元 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亲书退字参详去,待教我自省会,莫踌躇。”
省行政机关所在地。 清 冯桂芬 《重儒官议》:“移书院於 明伦堂 侧,建精庐,可容一二百人,郡县主之,省会则督抚学政主之。” 茅盾 《尚未成功》二:“六个月前,他告别了‘教鞭’,来到这内地的省会一个清闲衙门里当一名科员。”
《漢語大詞典》:捧袂
(1).犹拱手。北史·司马膺之传:“及 彦深 为宰相,朝士辐輳, 膺之 自念,故被延请,永不至门,每与相见,捧袂而已。”
(2).指相见。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今晨捧袂,喜託龙门。”《花月痕》第五十回:“这二人与 荷生 ,八载分襟,一朝捧袂,伤秋华之宿草,喜春镜之罗花,真个説不了别后心事。”
分類:相见拱手
《漢語大詞典》:面会(面會)
相见;会面。后汉书·耿纯传:“如欲面会,宜出传舍。” 唐 钱起 《送费秀才归衡州》诗:“不畏心期阻,惟愁面会赊。”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还有面会新闻记者的约束,三点光景便又回到 孙夫人 的家里来。”
分類:相见会面
《漢語大詞典》:请见(請見)
(1).请求接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吕却 畏偪,将焚公宫,而弑 晋侯 。寺人 披 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论语·八佾:“ 仪 封人请见,曰:‘君子之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
(2). 宋 代士人的一种礼节。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 唐 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启事,谓之谢见。”
(3).相见。请,敬辞。左传·成公二年:“ 齐侯 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於敝邑,不腆敝赋,詰朝请见。’”
(4).邀请会见。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理请见。当天晚上,我们到他家里--就在外交部。”
《漢語大詞典》:展觌(展覿)
相见。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今不幸又在病告,杳未有展覿之期,其邑邑可知。”
分類:相见
《漢語大詞典》:相见(相見)
彼此会面。礼记·曲礼下:“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三:“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宋 苏轼 《和子由除夜之日省宿致斋》之一:“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红楼梦第四回:“姊妹们一朝相见,悲喜交集,自不必説。” 巴金 《随想录》五:“我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
《漢語大詞典》:见人(見人)
(1).中人,见证人。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你要借钱,我问你要三箇人,要一箇保人,要一箇见人,要一箇立文书人。”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只是其间委曲,怎生得箇明白的见人可也好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特请亲家到来,做个见人,与我每画个字儿。”
(2).谓与人相见。红楼梦第四六回:“还这么闹起来,怎么见人呢?”
《漢語大詞典》:执手(執手)
(1).犹握手;拉手。《诗·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 郑玄 笺:“言执手者,思望之甚也。”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清 吴伟业 《别维夏》诗:“正逢漉酒登高会,执手西风叹落暉。”
(2).亦称“ 执手礼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相见时的一种礼节。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延宗 见士卒,皆亲执手陈辞,自称名,流涕呜噎。”北史·可朱浑元传:“ 元 至,﹝ 神武 ﹞引见执手。后拜 并州 刺史。”辽史·国语解:“执手礼:将帅有克敌功,上亲执手慰劳;若将在军,则遣人代行执手礼。优遇之意。”
(3).犹拱手。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説罢,便向姑娘执手鞠躬行了半礼。”
《漢語大詞典》:会见(會見)
(1).会同朝见。后汉书·第五伦传:“﹝ 建武 ﹞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 伦 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
(2).跟别人相见。周书·王褒传:“白云在天,长离别矣,会见之期,邈无日矣。” 宋 苏轼 《与何浩然书》:“未即会见,千万珍重。” 冰心 《晚晴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一次的会见,就给我们以毕生难忘的印象。”
(3).有时用于外交场合。《光明日报》1989.2.26:“国家主席 杨尚昆 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 布什总统 。”
(4).将会见到。晋书·索靖传:“ 靖 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 洛阳 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元 沈禧 《一枝花》套曲:“会见悬鱼袋,行看佩虎符。”
《漢語大詞典》:见面(見面)
(1).认识。指初次相见。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 董仲舒 ﹞下帷读书,弟子以次传授其业,或莫见面,盖三年不闚其园,其精专如此。” 唐 张鷟 《游仙窟》:“闻名腹肚已猖狂,见面精神更迷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及至见面,递上履歷,纔知这 安老爷 是由进士出身。”
(2).会面,见到。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三:“春来準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唐 周贺 《与崔弇话别》诗:“几年方见面,应是镊苍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从今后相会少,见面难。”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门下在这裡大半年了,看见少爷用银子像淌水,连裁缝都是大捧拿了去。只有门下是七八个月的养在府裡白浑些酒肉吃吃,一个大钱也不见面。”
《漢語大詞典》:参商(參商)
(1).参星和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参见“ 参辰 ”。
(2).喻彼此对立,不和睦。语本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 有二子,伯曰 閼伯 ,季曰 实沉 。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 閼伯 於 商丘 ,主辰, 商 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 实沉 於 大夏 ,主参, 唐 人是因,以服事 夏 商 。”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兄弟无故,并为参商。”《天雨花》第十八回:“父子参商非吉兆,家和万事自然兴。” 鲁迅 《书信集·致林语堂》:“因环境之异,而思想感觉,遂彼此不同……故必参商到底,无可如何。”
(3).喻亲友隔绝,不能相见。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晋 陆机 《为顾彦赠妇》诗之二:“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 南朝 梁 吴均 《闺怨》诗:“相去三千里,参商书信难。” 清 黄遵宪 《别赖云芝同年》诗:“人生相见殊参商,吁嗟努力毋怠皇。”
(4).喻有差别;有距离。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又 张 李 诸姓,据有 凉 蜀 ,其於 魏 也,校年则前后不接,论地则参商有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昔人所见,岂必皆长,第文字烟埃,纪籍渊藪,引用出处,时或参商。”
《漢語大詞典》:参辰(參辰)
(1).参星和辰星,分别在西方和东方,出没各不相见。辰星也叫商星。因用以比喻彼此隔绝。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吾不覩参辰之相比也,是以君子贵迁善。” 宋 秦观 《别贾耘老》诗:“翳我与君素参辰,孰为一见同天伦。” 明 无心子《金雀记·惜别》:“天涯咫尺参辰,眼前难别意中人。” 清 钱谦益 《〈陈乔生诗集〉序》:“余与 乔生 周餘 夏 肄,参辰阻絶,寥落於江云岭树之间。”参见“ 参商 ”。
(2).泛指星辰。 汉 苏武 《诗》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唐 孟云卿 《悲哉行》:“行人念前程,不待参辰没。”《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白日参辰现,北斗迴南面。”
《漢語大詞典》:相唤
(1).亦作“ 相叫 ”。拱手报名,行相见礼。俗称“唱喏”。 宋 周遵道 《豹隐纪谈》:“冬至后云: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吴山 与 金奴 母子相唤罢,到里面坐定吃茶。”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卯奴 道:‘我得这官人救我在这里。’婆婆与 宣赞 相叫。请婆婆吃茶。”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我日里兀自见押司着了皂衫,袖着文字归来,老媳妇和押司相叫来。”
(2).互相呼唤。 唐 韦应物 《听莺曲》:“东方欲曙花冥冥,啼鶯相唤亦可听。”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锦翼鲜,金毳软,百转千娇相唤。”
《漢語大詞典》:揖让(揖讓)
(1).宾主相见的礼仪。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賔客摈相之礼,以詔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 见 赵简子 , 简子 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焚之自息也。”
(2).指礼乐文德。汉书·礼乐志:“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参见“ 三揖三让 ”。
(3).禅让。让位于贤。韩非子·八说:“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南齐书·刘祥传:“故揖让之礼,行乎 尧 舜 之朝,干戈之功,盛於 殷 周 之世。” 徐特立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由 尧 舜 揖让进到 禹 传子,是历史发展一个必然阶段。”
《漢語大詞典》:三揖三让(三揖三讓)
古代迎宾之礼。周礼·秋官·司仪:“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 郑玄 注:“三揖者,相去九十步揖之使前也。至而三让,让入门也。”仪礼·乡饮酒:“主人与宾三揖,至于阶三让。” 郑玄 注:“三揖者,将进揖,当陈揖,当碑揖。”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二十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吾欲我同胞张灯置酒,迓轮俟门,三揖三让,以行亲迎之大典。”
分類:迎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