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贽敬(贄敬)  拼音:zhì jìng
准备礼物来谒见,以表示隆重。也用以指学生拜见老师时所持的贽金。《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拜见之赀,名曰贽敬。」
分類:敬意礼品
《國語辭典》:表礼(表禮)  拼音:biǎo lǐ
初次见面所赠送的礼物。《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就安排盒子表礼,叫养娘抱了孩儿,两乘轿子,抬往寺里。」《红楼梦》第七回:「早有凤姐的丫鬟媳妇们,见凤姐初会秦钟,并未备得表礼来,遂忙过那边去告诉平儿。」
《國語辭典》:题款(題款)  拼音:tí kuǎn
在书本或字画上题写作者姓名、年、月等文字。
《國語辭典》:落款  拼音:luò kuǎn
在书画上题署姓名、字号、书写年月、诗句跋语等,皆称为「落款」。《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默诵此诗一遍,问香火道人:『此诗何人所作?没有落款。』」《老残游记》第一二回:「人瑞看了,说道:『好诗!好诗!为甚不落款呢?』」
《国语辞典》:大奖(大奖)  拼音:dà jiǎng
金额高或礼品丰厚的奖项。如:「他的运气非常好,屡次获得摸彩的大奖。」
《漢語大詞典》:贽仪(贄儀)
为表敬意所送的礼品。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廉介:“今动曰贄仪,而不羞於入。”《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新生贄仪,听其厚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当下 安公子 铺好拜毡,递过贄仪,早拜下去。”
分類:敬意礼品
《漢語大詞典》:赠饯(贈餞)
向人送别时赠送礼品并设宴饯行。国语·周语上:“宾饗赠饯,如公命侯伯之礼,而加之以宴好。” 韦昭 注:“赠,致赠之礼也;饯,谓郊送饮酒之礼也。”
《漢語大詞典》:羔币(羔幣)
小羊和帛,古代行聘问时用的礼品。亦泛指礼物。后汉书·周燮传:“ 安帝 以玄纁羔币聘 燮 及 南阳 冯良 ,二郡各遣丞掾致礼。”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顾诸君子肥遯自甘,声名益炳,羔币充庭,干旌在野。”
《漢語大詞典》:赡礼(贍禮)
供给礼品。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遇癸亥, 神庙 景命三经厂,各做好事一永日,遣管事牌子赡礼。”
分類:供给礼品
《國語辭典》:礼单(禮單)  拼音:lǐ dān
1.载明礼节的帖单。
2.送礼物时开列名目的帖单。《红楼梦》第五六回:「说著,便将礼单送上去。」也作「礼帖」。
《漢語大詞典》:传质(傳質)
谓致送礼品。孟子·万章下:“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於诸侯,礼也。” 赵岐 注:“传,执也。” 朱熹 注:“‘质’与‘贄’同。”
《漢語大詞典》:币赍(幣齎)
礼品及行装费用。周礼·天官·外府:“凡祭祀、宾客、丧纪、会同、军旅,共其财用之币齎,赐子之财用。” 郑玄 注:“齎,行道之财用也。” 孙诒让 正义:“凡礼币及行道辨装,通为币齎。”
《漢語大詞典》:入贽(入贄)
携带礼品入朝谒见。《南齐书·氐传》:“昔絶国入贄,美称前册;殊俗内款,声流往记。”
《漢語大詞典》:菊糕
用糖、油、秫面做成的糕点,为重阳节馈赠的礼品。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重九》:“都人是日饮新酒,汎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
《漢語大詞典》:土礼(土禮)
作为礼品的土产。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最近因自己的儿子屡次接她回乡,她才回家小住,但不久她又念记她主人的子女,时常带些土礼回来探望。”
分類:礼品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