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来访(來訪)  拼音:lái fǎng
前来探访。如:「好友临时来访,让我惊喜万分。」唐。韩愈〈送僧澄观〉诗:「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小生接得此扇,跋涉来访,不想香君又入宫去了。」
《國語辭典》:写真(寫真)  拼音:xiě zhēn
1.据事如实描写。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情采》:「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2.绘画图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土风录。卷一四。遗像曰真》:「今称祖先遗像曰真,描写遗容曰写真。」
3.人物的图像。宋。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诗一八首之八:「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重看旧写真,暮去朝来颜色改,四时天气总愁人。」
4.日本至今仍称摄影、相片为「写真」。为日文しゃしん的汉字。今国内亦沿用。如:「写真集」。
《國語辭典》:水镜(水鏡)  拼音:shuǐ jìng
1.水和镜皆明亮照物。比喻能洞悉事物的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
2.比喻人识见清明。《晋书。卷四三。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宋。苏轼〈次韵僧潜见赠〉诗:「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
3.比喻月亮。《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漢語大詞典》:海市
(1).大气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体的形象。旧称蜃气。 晋 伏琛 《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臺,名海市。”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 登州 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臺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歷歷可见,谓之海市。”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蛟龙附蜃附录:“﹝蜃﹞能吁气成楼臺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杨朔 《海市》:“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参见“ 海市蜃楼 ”。
(2).海边城市。 唐 鲍溶 《采葛行》:“蛮女将来海市头,卖与 岭 南贫估客。”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富民说:“上溯 康 乾 之际,税釐不征而度充,海市禁而闤闠足。” 陈毅 《初游青岛》诗:“海市灯辉煌,海水漫无边。”
《國語辭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國語辭典》:变色(變色)  拼音:biàn sè
1.因恐惧或愤怒而面色失常。《左传。僖公三年》:「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见众人有些变色,取了珠子,急急走到里边,抬出一个缎箱来。」也作「变颜」。
2.物的颜色改变。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國語辭典》:听取(聽取)  拼音:tīng qǔ
听闻采纳。宋。苏轼〈聚星堂雪〉诗:「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國語辭典》:诗史(詩史)  拼音:shī shǐ
1.称唐代诗人杜甫。《新唐书。卷二○一。杜甫传》:「甫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2.反映时代,记叙史实的诗篇。《宋诗钞。卷一○五。水云诗钞序》:「诗多纪国亡北徙事,与文丞相狱中倡和作,周详恻怆,人谓之诗史。」
《國語辭典》:风谣(風謠)  拼音:fēng yáo
风俗歌谣。《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李合传》:「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至各州县,观采风谣。」《文选。左思。三都赋序》:「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
《國語辭典》:正对(正對)  拼音:zhèng duì
1.一种对偶。用两两相对的词语反映同类的事物或概念,其意义相同。如张载的〈七哀〉诗:「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为正对,皆言思念故乡。
2.直接面对。如:「这栋建筑物,正对著公园。」
《漢語大詞典》:冲突(衝突)
向前突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墩臺守望,虽鳞次櫛比,而柳栅沙沟,衝突道侧,行旅患之。”
《國語辭典》:边幅(邊幅)  拼音:biān fú
1.布帛边缘的宽窄。如:「这件衣服的边幅太窄。」
2.比喻人的仪容举止。如:「不修边幅」、「边幅不整」。
《國語辭典》:思想  拼音:sī xiǎng
1.思念、怀念。三国魏。曹植〈盘石篇〉:「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金瓶梅》第三四回:「不期阮三在家,思想成病。」
2.想法、念头。《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我想我们一个人脑子是顶要紧的,一切思想都从脑筋中出来。」
3.思维的结果,或指认知的心理历程。
《國語辭典》:假名  拼音:jiǎ míng
1.假借名义。《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
2.虚名。如:「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何必为空泛的假名而汲汲钻营?」
3.化名。如:「他为了逃避警方的追缉,于是使用假名以掩人耳目。」
4.日文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为「片假名」,草书称为「平假名」。
5.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由语言概念成立,没有真实的体性。唐。独孤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道无形相,心离文字,非言无以导引,故诸法生于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國語辭典》:音乐(音樂)  拼音:yīn yuè
人或乐器发出有一定规则、组织,用以传达思想、感情的乐音。《西游记》第一二回:「唐王大驾,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乐响器。」《红楼梦》第四一回:「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
《國語辭典》:真理  拼音:zhēn lǐ
真实不变的道理。唐。方干 游竹林寺诗:「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