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5,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决策
时运
定策
听候
生杀
决定
三考
已决
定夺
议定
什么
关键
关头
关隘
自裁
《國語辭典》:决策(決策)  拼音:jué cè
1.决定计策。《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2.为达成计画目标所决定的方法或策略。如:「这是公司目前的决策,希望各位同仁支持。」
《國語辭典》:时运(時運)  拼音:shí yùn
气运、命运。《后汉书。卷七○。郑太传。论曰》:「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假如时运不好,终身不得中举,一个廪生是挣的来的。」
《國語辭典》:定策  拼音:dìng cè
1.古代立天子,书其事于简册,以告宗庙,故称大臣谋立天子为「定策」。《汉书。卷八。宣帝纪》:「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职,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薨。」
2.策划、筹谋。《文选。干宝。晋记总论》:「莫不定策惟帟,委事父兄。」
3.既定的政策。《文选。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國語辭典》:听候(聽候)  拼音:tīng hòu
等待、等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就叫押在附近尼庵,讨个收管,一面听候圣旨发落。」《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木耐赏战粮一分,听候调遣。」
《漢語大詞典》:生杀(生殺)
(1).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庄子·天运:“怨恩取与諫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 成玄英 疏:“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 唐 白居易 《桐花》诗:“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象数》:“凡积月以为时,四时以成岁,阴阳消长,万物生杀变化之节,皆主於气而已。”
(2).生与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阴阳俱壮则梦生杀。” 张湛 注:“阴阳以和为用者也,抗则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杀也。”
(3).决定生与死。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 宋 苏辙 《唐论》:“古者诸侯大国或数百里,兵足以战,食足以守,而其权足以生杀。” 明 宋濂 《寓言》之二:“生杀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上海文坛上的鬼魅》:“因为他们正握着涂抹的笔尖、生杀的权力。”
(4).指生杀之权。《周书·李贤传》:“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滇军政府讨满洲檄》:“生恶因於郡县,生杀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
《國語辭典》:决定(決定)  拼音:jué dìng
1.对事情做判断与主张。《史记。卷三。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丙吉》:「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2.一定。《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日人物上》:「若欲与汤进之同做,决定做不成,后来果如此。」宋。陆游〈一百五日行〉诗:「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决定君何疑。」
3.坚决的意志。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决定离开,看来是留不住了。」
4.对事情做出结论。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会议上必须有个决定。」
《國語辭典》:三考  拼音:sān kǎo
古代官吏以三次考绩决定升降赏罚的制度,称为「三考」。《书经。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唐。孔颖达。正义:「言帝命群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告,三考欲成资。」
《国语辞典》:已决(已决)  拼音:yǐ jué
1.已往的决定,称为「已决」。
2.已经决定。
《國語辭典》:定夺(定奪)  拼音:dìng duó
决定事情的去取可否。清。洪升《长生殿》第二五出:「众军不必鼓噪,暂且安营。待我奏过圣上,自有定夺。」
《國語辭典》:议定(議定)  拼音:yì dìng
商量讨论作成决定。《红楼梦》第五八回:「尤氏等便议定,待王夫人回家回明,也欲遣发那十二个女孩子。」《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他们事已议定,大概如此,只是你先前说的那个案子呢?我到底不放心。」
《國語辭典》:什么(什麼)  拼音:shén me
1.疑问代名词,专指事物。如:「每天下班后,你都在做什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听忌吃什么?」也作「甚么」。
2.指示代名词,泛指一般事物。如:「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别这样吞吞吐吐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看天色已晚,前后无人,我直跟到这羊圈根前,吟两句诗,调发此人,看他说什么?」也作「甚么」。
3.疑问形容词。如:「你住在什么地方?」《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是部什么书,我还不晓得名目,请悔兄指教。」也作「甚么」。
4.表不定或虚指的形容词。《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这部书没有什么道理。」也作「甚么」。
《國語辭典》:关键(關鍵)  拼音:guān jiàn
1.锁门的木栓。南朝梁。王筠〈开善寺碑〉:「妙门关键,辟之者既难。」
2.机关或事物的重要部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國語辭典》:关头(關頭)  拼音:guān tóu
1.绾头发。《金瓶梅》第八三回:「既无此事,还把这根簪子与你关头。」
2.事情的重要阶段。如:「到了紧要关头,他却临时打退堂鼓。」
《國語辭典》:关隘(關隘)  拼音:guān ài
边界上的要塞隘口。《三国演义》第一九回:「今曹兵势大,未可轻敌,吾等紧守关隘,可劝主公深保沛城。」
《國語辭典》:自裁  拼音:zì cái
1.自尽、自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只是足下自己晦气到了,撞进此房,急急自裁,休得怨我!」
2.自行裁夺、决定。《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二月及腊祠稷以羊彘,民里社各自裁以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