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决定(決定)
亦作“决定”。
(1).对事情做出主张。史记·殷本纪:“帝 武丁 即位,思復兴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三国志·魏志·刘放传:“ 齐王 即位,以 放 、 资 决定大谋。” 巴金 《家》七:“我的事情应该由我自己决定。”
(2).判断;断定。史记·龟策列传:“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资治通鉴·汉光武帝中元元年:“上以赤伏符即帝位,由是信用讖文,多以决定嫌疑。”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四:“得此二十餘年,览者无虑数十家,俱不敢决定,无意得 石 氏帖目,始知此书为 欧 书无疑也。”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一:“须是演员预先决定那人物应当有的动作、姿态、音调、口气、状貌、服装等。”
(3).坚定。 前蜀 傅光 《慧义寺节度使王宗偘尊胜幢记》:“垂决定言,授菩萨记。”
(4).确定。 宋 陆游 《一百五日行》诗:“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决定君何疑。”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圣人固有决定之论,亦有姑言大体而不尽其变者。” 毛泽东 《实践论》:“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5).必然;一定。 唐 无名氏 《挽歌》:“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魂灵往那方。”朱子语类卷一三一:“若欲与 汤进之 同做,决定做不成。后来果如此。”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清净真人》:“古圣贤惩忿窒慾四字,决定离他不得。”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中国 的老年,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决定悟不过来。”
(6).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如:存在决定意识。
(7).决定的事项。如:此事已经做出决定。
《漢語大詞典》:分为(分爲)
判断;断定。北史·宋游道传:“是时朝士皆分为 游道 不济。”
分類:判断断定
《漢語大詞典》:料定
断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看那孝子嘴里虽然嚷着像哭,眼睛里却没有一点眼泪,越发料定是私货无疑。” 鲁迅 《呐喊·一件小事》:“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 张弦 《上海姑娘》:“在工地啊?哼!我料定她受不了,再过些时候准得请调回办公室了。”
分類:断定料定
《漢語大詞典》:定执(定執)
(1).一定的主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会议迎复仪注:“老臣处事自有定执,而其量亦非后生可及也。”
(2).断定。《元典章·刑部五·检验》:“今后凡检验尸伤,若当塲定执致命痕伤无差,行兇人等审问明白,别无可疑者,正犯人於下画字。”
分類:断定主张
《漢語大詞典》:彖定
断定。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未尽询谋之诚,遽下彖定之语,此其流弊。以视偶语之禁,腹诽之罚,尚为可怖。”
分類:断定
《漢語大詞典》:判定
裁定;断定。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主司指堂上匾额道:‘此堂既名为 至公堂 ,岂可以老少而私爱憎乎?自古龙头属於老成,也好把天下读书人的志气鼓舞一番。’遂不肯更换,判定了第五名正魁。” 鲁迅 《南腔北调集·“蜜蜂”与“蜜”》:“看了《涛声》上批评《蜜蜂》的文章后,发生了两个意见,要写出来,听听专家的判定。”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三章:“可是现在他沿着村南头走了一遭儿,却不能判定哪个是自己的家门。”
《漢語大詞典》:预卜(預卜)
(1).事先选择。 宋 朱熹 《寿穴》诗:“百年不可期,一壑当预卜。”
(2).事先断定。 孙中山 《解临时总统职后演说词》:“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鲁迅 《三闲集·铲共大观》:“虽是投机,成败之数也不能预卜的。”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民主高北斗,胜利可预卜。”
《漢語大詞典》:看相
(1).体面;样子。《宣和遗事》前集:“朕恐街市小民认的,看相不好,故来迟也。”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你道我瓦盆儿丑看相,磁甌儿少意况,强如这惹祸患黄金盏,招灾殃碧玉觴。”
(2).看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郑十 道:‘这等,不要高声。悄悄地随我来,看相个机会,慢慢插将下去。’” 清 李渔 《比目鱼·村卺》:“好新人、好新人,果然标致,真个整齐。怪不得有人看相他。”《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凭你这面相、身胚,说不定看相你做小生哩。”
(3).窥探。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 嬾龙 説罢,先到混堂把身子洗得洁净,再来到船边看相动静。”
(4).指女子佩戴的杂物。 清 王夫之 《杂物赞》:“看相:冶银作箴管粉盒,钥櫜线囊,盖《内则》女子所佩,实去而形存者也。”
(5).旧时观察人的形貌、气色、骨相等以断定命运的迷信行为。 鲁迅 《花边文学·运命》:“豫言运命者也未尝没有人,看相的,排八字的,到处都是。”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看相批命也不甚灵,命中该交财运的年头,事实都不如此。”
《漢語大詞典》:断定(斷定)
(1).判决裁定。三国志·魏志·卫觊传:“九章之律,自古所传,断定刑罪,其意微妙。”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既然前官断定,将军来,我判个‘斩’字。”
(2).下结论;断然认定。 唐 裴夷直 《漫作》诗:“ 梁园 桃李虽无数,断定今年不开花。”朱子语类卷八七:“虽疑如此,然终未可如此断定。”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唐贡荔支地》:“一骑红尘,扰及天下,千载后必欲断定为何地,不亦泥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这件事我是不敢断定,因为我看见了几件希奇古怪的事。” 马南村 《燕山夜话·一块瓦片》:“这里说的‘金瓦’是否真的用金子造的,谁也不能断定。”
《漢語大詞典》:算定
经过计算而确定或断定。《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算定机谋夸自己,排成巧计害他人。”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 茅盾 《子夜》七:“那么, 朱吟秋 方面,你是一定要积极进行的,你算定了没有风险?”
《漢語大詞典》:论断(論斷)
(1).推论判断。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然至疑难处,輒掩卷自思,及有所得,多出儒先论断之外。”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史记于序事中寓论断:“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 太史公 能之。” 阿英 《关于〈中国小说史略〉》:“在研究过程中,怎样探索倾向影响,阐明艺术特征,然后自抒卓见,作出合理的分析论断。”
(2).指论证断定。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前言》:“论断左传成书年代,首先要引 崔述 《洙泗考信録餘録》。”
(3).判决罪案。明史·刑法志一:“其杂犯大小之罪,悉依赎罪例论断。”
《漢語大詞典》:试判(試判)
唐 代选拔人才的考试项目之一。考察其审定文字的能力以断定其文理是否优长。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有个姓 刘 的,是个应袭公子,到京师袭荫求官……吏部试判已毕,道是必成。”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判:“试判起於 唐高宗 时,初吏部选才,将亲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县案牘疑议,试其断割,而观其能否……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亦曰‘超絶’。”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漢語大詞典》:较定(較定)
考核断定。红楼梦第七三回:“ 邢夫人 见他这般,因冷笑道:‘……我想天下的事,也难较定。’”
分類:考核断定
《漢語大詞典》:预断(預斷)
预先断定。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在抗 日 结束以后,可以预断, 中国 工人阶级的努力和贡献将会是更大的。”
分類:预先断定
《漢語大詞典》:片言折狱(片言折獄)
(1).谓只听一方面的诉词即可判决狱讼。形容听狱者能取信于人,人不敢欺。语出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 由 也与?”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片犹偏也。听讼必须两辞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狱者,惟 子路 可。” 刘宝楠 正义:“言人既信 子路 ,自不敢欺。故虽片言必是直理,即可令依此断狱也。”一说,只须简短数语即可了决狱讼。 朱熹 集注:“片言,半言;折,断也。 子路 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后用为称颂官吏贤明之词。 唐 李华 《唐赠太子太师崔公神道碑》:“古之廷评,伏念惟刑。我闻德声,继佐 葭萌 ;安道和俗,化行 三蜀 ; 波汾 之曲,片言折狱。” 元 王举之 《折桂令·送友赴都》曲:“万法依公,片言折狱。” 清 胡承谱 《隻麈谭·清泉鬼告状》:“片言折狱,长于吏治。”
(2).泛指以简短语言断定是非。 明 卓人月 《答詹曰至书》:“所諭 西江 、 金沙 之异同,真是片言折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