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素云(三素雲)
(1).道教谓人身中元气有紫、白、黄三色:脾为黄素,肺为白素,肝为紫素,合称“三素云”。黄庭内景经·上有:“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 务成子 注:“三素者,紫素、白素、黄素也。”
(2).指各色云烟。 唐 李商隐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诗:“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
《漢語大詞典》:还精(還精)
道家保持元气的修炼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仙经曰:‘服丹守一,与天相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
《漢語大詞典》:虚元
(1).指道家思想。元,同“ 玄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公深慕虚元,朴素恬简,病革,盥沐衣羽衣,焚香端坐而逝,首不少欹。”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 魏 晋 閒士尚虚元,其閒不为风俗所移者, 徐邈 、 卞壼 。”参见“ 虚玄 ”。
(2).指构成物质世界的本元。即太虚之元气。 明 宋濂 《黄仁渊静字辞》:“云行雨施出自天,神功不宰超虚元。”
《漢語大詞典》:虚玄
(1).虚幻玄妙。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其 江 南义疏十有餘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 明 宋濂 《章氏三子制字说》:“学贵能辨,辨则不戾。视德为虚玄而不验之於实德者,其所谓德,非吾之所谓德。” 胡适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宗教皆创自 亚剌伯 民族, 印度 亦受其影响,故一为神秘,一为虚玄,简直是半人半鬼的民族。”
(2).指道家思想。晋书·儒林传序:“有 晋 始自中朝,迄於 江 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南史·何敬容传:“是年, 简文 频於 玄圃 自讲《老》《庄》二书…… 敬容 谓 孜 曰:‘昔 晋氏 丧乱,颇由祖尚虚玄, 胡 贼遂覆 中夏 。’”
(3).形容寂静。 晋 张协 《七命》:“临重岫而揽轡,顾石室而迴轮,遂适冲漠之所居。其居也,峥嶸幽蔼,萧瑟虚玄。”
《漢語大詞典》:淳元
犹浑元。天地的元气。 五代 齐己 《孙支使来借诗集因有谢》诗:“冥搜从少小,随分得淳元。” 五代 齐己 《石竹花》诗:“谁为根寻造化功,为君吐出淳元胆。”
分類:天地元气
《漢語大詞典》:三性
(1).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 章炳麟 《建立宗论》:“云何三性?一曰徧计所执自性,二曰依他起自性,三曰圆成实自性。”
(2).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二十:“善、恶、无记,是三性也。”
(3).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 唐 吕岩 《敲爻歌》:“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 唐 吕岩 《忆江南》词之八:“三性本同一体内,要烧灵药切寻铅。”
(4).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汉 王充 论衡·命义:“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漢語大詞典》:损气(損氣)
(1).阴气,秋日肃杀之气。《淮南子·时则训》:“求不孝不悌戮暴傲悍而罚之,以助损气。” 高诱 注:“损气,阴气。”
(2).谓有损元气。 宋 苏轼 《临江仙·冬日即事》词:“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 宋 陆游 《新秋》诗:“问囚损气嗟谁念,学道刳心恐已迟。”
《漢語大詞典》:玄气(玄氣)
(1).自然界的元气。《汉书·礼乐志》:“玄气之精,回復此都。” 颜师古 注:“玄,天也。言天气之精,回旋反復於此 云阳 之都。”
(2).指阳气或阴气。《楚辞·王逸〈九思·哀岁〉》:“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明。”原注:“秋冬阳气升,故高朗也。” 三国 魏 曹丕 《玛瑙勒赋》:“扇朔方之玄气,喜南离之焱阳。”
(3).犹神气,非凡的样子。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 泰戈尔 先生光临 中国 之际,象一大瓶好香水似地很熏了几位先生们以文气和玄气。”
《漢語大詞典》:敛一(斂一)
谓敛聚宇宙的元气。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遂乃凝虚敛一,守仙闭方;智寂术尽,魄兀心亡。”
分類:宇宙元气
《漢語大詞典》:和液
(1).指人体中的元气和津液。《后汉书·蔡邕传》:“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 李贤 注:“和液谓和气灵液也。”
(2).平缓的水。 宋 李长民 《广汴都赋》:“障洪 河 之浊流,导温 洛 之和液。”
《漢語大詞典》:大浑(大渾)
(1).犹混沌。指元气未剖的原始状态。《淮南子·精神训》:“契大浑之朴,而立至清之中。” 高诱 注:“浑,不散之貌。”
(2).指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六龙促轨於大浑,华颠倏忽而告暮。”
《漢語大詞典》:惜气(惜氣)
古代养生法之一。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保护人体中的元气。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宜少服药,专於惜气养和,此大概养生之説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颇效其哑,盖拘於惜气养生之术。”
《漢語大詞典》:爱气(愛氣)
(1).爱惜元气。 汉 王充 论衡·道虚:“世或以 老子 之道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若比之於内视反听,爱气嗇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遗世坐忘,以寳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
(2).隐蔽之气。爱,通“ 薆 ”。管子·侈靡:“餘气之潜然而动,爱气之潜然而哀,胡得而治动。” 郭沫若 等集校:“‘爱’,假为‘薆’,隐也。”
《漢語大詞典》:壹气(壹氣)
元气,纯一不杂之气。古代哲学家又称之为“专气”。《楚辞·远游》:“见 王子 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王逸 注:“究问元精之秘要也。” 王夫之 通释:“壹气, 老子 所谓专气。” 吴文英 注:“壹气,纯一不杂之气。”《楚辞·远游》:“壹气孔神兮,於中夜存。” 洪兴祖 补注:“壹,专也;孔,甚也。” 清 姚鼐 《题四更山吐月图》诗:“壹气孔神中夜持,仰首云隙先见之。”
《漢語大詞典》:瘠气(瘠氣)
损削元气。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褒锡》:“﹝右补闕 毋煚 ﹞性不饮茶,製《仗茶饮序》,其略曰:‘释滞销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
分類:元气
《漢語大詞典》:养魄(養魄)
(1).谓滋养元气。云笈七籤卷七四:“方药云腴之味,香甘异美,强骨补精,镇生五藏,守气凝液,长魂养魄,真上药也。”
(2).谓涵养月光。 明 谢杰 《海月赋》:“沧屿养魄,沃焦抱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