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太平无象(太平無象)
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 延英 ,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 僧孺 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漢語大詞典》:剃发令(剃髮令)
清 统治者强迫汉人依满俗剃去前半部头发的命令。也称“薙髮令”。 顺治 元年(公元1644年) 清 政府颁布剃发令,后以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 江南 ,重申此令,规定:凡 清 军所到之处,限十日内,尽弃 明 朝衣冠,皆依满族习俗剃发,“留头不留髮,留髮不留头”,违者处死。参阅清史稿·世祖纪一
《漢語大詞典》:鸮王(鴞王)
鸮鸟之王。比喻凶狠专横的统治者。 柳亚子 《次韵筱云〈观明末遗民四高僧遗迹有感〉以刺南社失节者》:“元凶他日謚鴞王,羣丑终教儕狗窃。”
《漢語大詞典》:仙李蟠根
太平广记卷一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 老子 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 老子 ,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李唐 统治者自言为 老子 之后,后因以 李 姓宗族昌盛为“仙李蟠根”。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仙李蟠根大,猗兰奕叶光。” 宋 无名氏 《醉蓬莱·寿李侍郎》词:“庆长庚协梦、仙李蟠根,挺生名世。”
《国语辞典》:集体恐怖营(集体恐怖营)  拼音:jí tǐ kǒng bù yíng
二十世纪中期,某些国家统治者为了政治或经济理由所设置的奴役工场。凡不满分子、受种族歧视者均被逮捕而放逐至此,并强迫其服劳役。若无法工作,就予以处决或任其饿死。如纳粹德国和前苏联共党均有此设置。
《国语辞典》:天灾地孽(天灾地孽)  拼音:tiān zāi dì niè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认为这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也作「天灾地变」、「天灾物怪」。
《国语辞典》:天灾物怪(天灾物怪)  拼音:tiān zāi wù guài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认为这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明史。卷二一七。王家屏传》:「天灾物怪,罔彻宸聪;国计民生,莫关圣虑。」也作「天灾地变」、「天灾地孽」。
《国语辞典》:抵抗权(抵抗权)  拼音:dǐ kàng quán
人民对于统治者以不正的法律侵害、压制其人权时,有反抗的权利。是以近代的自然法、社会契约论为背景而产生的,美国独立宣言与法、德等国宪法皆予以明文记载。
《国语辞典》:发政施仁(发政施仁)  拼音:fā zhèng shī rén
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指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孤本元明杂剧。南牢记。第四折》:「发政施仁四海扬,太平世尊荣坐享。」
《漢語大詞典》:封建主
封建领主。是早期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在受封的领地内,既是土地的占有者,又是政治上的统治者。
《漢語大詞典》:古儿汗(古兒汗)
西辽 、 蒙古 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國語辭典》:独夫民贼(獨夫民賊)  拼音:dú fū mín zéi
残暴无道,祸国殃民的人。如:「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也作「民贼独夫」。
《國語辭典》:黑名单(黑名單)  拼音:hēi míng dān
应该被惩治或有嫌疑而被注意者的秘密名单。如:「他与地下组织来往密切,已被情治单位列入黑名单中,暗加监视。」也作「黑单」。
《漢語大詞典》:汗位
指最高统治者之位。 阎崇年 《弩尔哈赤传》第十一章:“ 弩尔哈赤 在 宁远 兵败之后回到 沈阳 。他的统治权力从 费阿拉 逐渐地移到 沈阳 ,其间经历着关于汗位及汗位继承的激烈斗争。”
分類:统治者
《漢語大詞典》:白色恐怖
指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恐怖行为。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邓颖超 《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无论是同志间,夫妇间,每次的生离,实意味着死别呀!” 梁斌 《播火记》四四:“我没有别的嘱咐,党正在困难关头,希望你能执行党的任务,度过这白色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