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浸淫  拼音:jìn yín
1.浸渍、渗入。《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淫衍溢。」
2.逐渐亲附、渐次接近。《文选。王褒。洞箫赋》:「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唐。韩愈 送孟东野序:「其存而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國語辭典》:冒犯  拼音:mào fàn
1.冲撞、得罪。《老残游记》第六回:「兄弟话未免卤莽,有点冒犯,请先生想一想,是不是呢?」《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大人息怒!这是卑职不会说话,冒犯了大人。」
2.蒙受、不顾。《后汉书。卷四五。袁张韩周列传。袁安》:「闳兄弟迎丧,不受赙赠,缞绖扶柩,冒犯寒露,体貌枯毁,手足血流,见者莫不伤之。」宋。王安石〈汝瘿和王仲仪〉:「挟带岁月深,冒犯风霜冷。」
《國語辭典》:刻削  拼音:kè xuè
1.苛刻、严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旧唐书。卷八五。唐临传》:「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2.剥削、剥夺。《史记。卷一一。孝景本纪》:「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南史。卷七七。恩倖传。沈客卿传》:「客卿每立异端,唯以刻削百姓为事。」
3.生活检朴。唐。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乐为俭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矫时弊。」
4.雕刻、雕琢。汉。王充《论衡。量知》:「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
5.形容文笔深刻峻拔。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文章宗旨》:「唐之文,韩之雅健,柳之刻削,为大家。」
6.形容山势或楼台高峻峭拔。《魏书。卷九八。岛夷萧衍传》:「垂珠衔璧,峥嵘刻削。」
《國語辭典》:残害(殘害)  拼音:cán hài
伤害、杀害。《书经。泰誓上》:「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三国演义》第五回:「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
《漢語大詞典》:苦切
残害;侵害。百喻经·人说王纵暴喻:“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得现乐,苦切众生,调发百姓,多得财物,望得灭罪,而得福报。”
分類:残害侵害
《漢語大詞典》:暴犯
侵害。例如: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分類:侵害
《漢語大詞典》:蹂藉
亦作“ 蹂籍 ”。
(1).践踏。陈书·高祖纪上:“ 齐 师大溃,斩获数千人,相蹂藉而死者不可胜计。”
(2).侵害;侵扰。《隋书·儒林传·何妥》:“ 张山居 未知星位,前已蹂藉太常; 曹魏祖 不识北辰,今復轔轢太史。”明史·胡世宁传:“﹝ 寧王 ﹞数假火灾夺民廛地,採办扰旁郡,蹂籍徧穷乡。”
《漢語大詞典》:刻害
(1).刻薄残忍。汉书·杨恽传:“ 惲 伐其行治,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北史·酷吏传·李洪之:“刻害之声,闻於朝野。”
(2).残害;侵害。 明 李东阳 《〈孟子〉直解》:“﹝ 季氏 ﹞侵渔剥削,刻害小民。”
《漢語大詞典》:侵蟊
侵害。《旧唐书·德宗纪上》:“事或无益,而重为烦费;任或非当,而横肆侵蟊。”
分類:侵害
《漢語大詞典》:刻虐
(1).苛刻凶残。南史·恩倖传·戴明宝:“ 显度 刻虐为百姓疾,比当除之。” 宋 苏轼 《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臣至 淮南 ,体访得诸处税务,自数年来,刻虐日甚,商旅为之不行。”
(2).侵害。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 陇川 致乱,皆由 恭项 暴杀无辜,刻虐 蛮 人。”
《國語辭典》:侵噬  拼音:qīn shì
身体中有种细胞,能将微生物围入于其细胞内销毁之,此种作用,称为「侵噬」。也称为「围食」。
《漢語大詞典》:作獭(作獺)
侵夺;侵害。 宋 郑文宝 《江南馀载》卷上:“ 焦湖 百里,一任作獭。”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俗谓侵渔曰作獭,被侵渔曰遭獭。”
分類:侵夺侵害
《漢語大詞典》:犯害
(1).受害。庄子·达生:“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避害之心不足以胜其名利之心,以故犯害而不顾。”
(2).侵害。法苑珠林卷二六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吉 所居西北有一山高峻,中多妖魅,犯害居民。”
分類:侵害受害
《漢語大詞典》:凌蹈
犹侵害。魏书·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復久矣。”
分類:侵害
《漢語大詞典》:蹂剔
侵害。新唐书·李德裕传:“至 元颖 时,遇隙而发,故长驱深入,蹂剔千里,荡无孑遗。”
分類: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