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百牢
(1).一百份牢。牢,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左传·哀公七年:“ 宋 百牢我, 鲁 不可以后 宋 。且 鲁 牢 晋 大夫过十, 吴王 百牢,不亦可乎?” 宋 杨万里 《以糟蟹洞庭甘送丁端叔端叔有诗因和其韵》:“斗州只解寄鹅毛,鼎肉何曾馈百牢。” 刘师培 文说:“记贡纳必饰百牢,叙朝会必称万国。”
(2).见“ 百牢关 ”。
《漢語大詞典》:百牢关(百牢關)
古关名。 隋 置,原名 白马关 ,后改。在今 陕西省 勉县 西南。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一:“ 白帝 高为 三峡 镇, 瞿唐 险过 百牢关 。” 唐 李商隐 《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诗:“ 武关 犹悵望,何况 百牢关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百牢关 在州西南, 隋 开皇 中置,以 蜀 路险,号曰 百牢 也。或曰,其地有 百牢谷 ,因名。”亦省作“ 百牢 ”。 唐 郑余庆 《和黄门相公诏还题石门洞》:“地分 三蜀 限,关志 百牢 名。”
《漢語大詞典》:良宰
(1).优秀的膳宰。膳宰,掌宰割牲畜及膳食之事的官员。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吕氏春秋·不苟:“ 繆公 以女乐二八人与良宰遗之。” 高诱 注:“宰谓膳宰。”
(2).贤能的官员。 晋 陆云 《盛德颂》:“良宰内干,武臣外闲。”南史·褚玠传:“ 宣帝 谓中书舍人 蔡景歷 曰:‘ 稽 阴 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唐 罗隐 《往年进士赵能卿见示叙》诗:“正恨故人无上寿,喜闻良宰有高情。”
《國語辭典》:湿湿(濕濕)  拼音:shī shī
1.浪涛开合的样子。《文选。木华。海赋》:「惊浪雷奔,骇水迸集,开合解会,瀼瀼湿湿。」
2.摇动的样子。《诗经。小雅。无羊》:「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3.小解、小便。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王兽医云:『婶子,我要湿湿去。』」
《漢語大詞典》:食口
(1).不劳动而吃闲饭的人。后亦指家口。《商君书·垦令》:“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方君墓志铭》:“ 方氏 世业医,虽名著邑里,而食口浩繁。”
(2).指牲畜的胃口、食欲。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种田人少不得猪,大女婿家捉来那只乌花小猪倒也肯长,食口很好。”
《國語辭典》:宰夫  拼音:zǎi fū
1.职官名。周代掌理治朝之法的官。见《周礼。天官。宰夫》。
2.烹调食物的仆役。《礼记。檀弓下》:「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也称为「厨夫」、「厨子」。
《國語辭典》:禁屠  拼音:jìn tú
禁止杀生。《隋书。卷七。礼仪志二》:「初请后二旬不雨者,即徙市禁屠。」也作「断屠」。
《國語辭典》:大房  拼音:dà fáng
1.家族的长房。《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都是太夫人的地葬得不好,只发大房,不发二房。」
2.较大的房子。《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渐渐大房改换小房,赁得两三间房子。」
3.古祭器,玉饰的俎。《诗经。鲁颂。閟宫》:「笾豆大房,万舞洋洋。」
《國語辭典》:车辕(車轅)  拼音:chē yuán
大车前部驾在牲口两边的木头,用以连接车轴。《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齐桓取士于车辕,周武取士于负薪。」
《漢語大詞典》:公养(公養)
(1).谓古代国君以养贤之礼奉养贤者。《孟子·万章下》:“ 孔子 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於 季桓子 ,见行可之仕也;於 卫灵公 ,际可之仕也;於 卫孝公 ,公养之仕也。” 朱熹 集注:“公养,国君养贤之礼也。”
(2).指集体饲养牲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莱阳县十四区河洛水沐头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制订增产计划的经验》:“一九五四年冬季扩社,自留地和牲口公养等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闽侯县建民农业生产合作社采取了耕牛私有私养租用的政策》:“向银行贷款一九二元,买了一头黄牛,归社公有、公养、公用。”
《漢語大詞典》:博硕(博碩)
(1).宽大;粗大。北史·恩倖传·赵脩:“ 脩 素肥壮,腰腹博硕,堪忍楚毒,了不转动。”
(2).指牲畜肥壮。《宋史·乐志七》:“展诚致荐,牲用博硕。”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黍稷既馨,牺牲博硕。”参见“ 博硕肥腯 ”。
《漢語大詞典》:博硕肥腯(博碩肥腯)
肥壮。多指六畜肥壮。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 杜预 注:“博,广也;硕,大也……则六畜既大而滋也。” 晋 向秀 《难养生论》:“博硕肥腯,上帝是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家有水牛一,博硕肥腯,爱之特甚。”亦省作“ 博腯 ”。《宋史·乐志八》:“牲牷博腯,以炰以烹。”
《國語辭典》:屠刀  拼音:tú dāo
宰杀牲畜的刀。如:「他手里拿了一把亮晃晃的屠刀。」
《國語辭典》:牧放  拼音:mù fàng
放牲畜到草地里去吃草和活动。《旧唐书。卷一四。宪宗本纪上》:「乙卯,畿内军镇牧放,驸马贵族略获,并不得带兵仗,恐杂盗也。」
《漢語大詞典》:夜草
夜间供给牲畜的饲料。《农谚选·家禽家畜》:“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
《國語辭典》:牧场(牧場)  拼音:mù cháng
1.放养牛、羊的场所。《魏书。卷一一○。食货志》:「高祖即位之后,复以河阳为牧场,恒置戎马十万匹,以拟京师军警之备。」也作「牧地」。
2.专业管理而以饲养牲畜为经营目的的企业单位。
《國語辭典》:宰杀(宰殺)  拼音:zǎi shā
屠杀、屠宰。如:「宰杀鸡鸭」、「宰杀猪羊」。《梁书。卷三八。贺琛传》:「昔之牲牢,久不宰杀,朝中会同,菜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