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海洋性气候
近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明显的气候,全年和一天内的气温变化较小,空气湿润,降水量多,分布均匀。
《國語辭典》:岔流  拼音:chà liú
从河流下游分岔出去的小河流。也作「汊流」。
《國語辭典》:导航卫星(導航衛星)  拼音:dǎo háng wèi xīng
指利用覆盖全球的空间定位系统,來导引飞机、船舶航行或車辆移动等的卫星。
《國語辭典》:地球仪(地球儀)  拼音:dì qiú yí
地球的模型。装在支架上,可以转动,上面画著海洋、陆地、河流、山脉、经纬线、各国地形、城市等。
《國語辭典》:地峡(地峽)  拼音:dì xiá
海洋中连接两大陆块的狭窄陆地。如:「巴拿马地峡」。
《漢語大詞典》:地负海涵(地負海涵)
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先生之学,可谓地负海涵,渊渟岳峙矣。”
《漢語大詞典》:大连海事大学
中国以海洋运输及管理工程为主的大学。校址在大连。创建于1953年。原名“大连海运学院”。系由原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组成。1996年改现名。设有航海、轮机、船舶电气工程、航政及海运管理等系和研究生部等。
《漢語大詞典》:大陆桥运输
以陆路为桥梁,连接大陆两端的海洋,形成自海洋一岸横跨大陆到达另一岸再出海的运输方式。如西伯利亚大陆桥,是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作为陆路桥梁,连接太平洋远东地区至波罗的海、里海沿岸以及西北欧大西洋口岸的运输路线。这条大陆桥运输全程,比海运全程缩短近一半之多。
《漢語大詞典》:内流流域
又称“内流区”。指地表径流不能流注海洋的地区,即内流河流域范围。一般分布在远离海洋或为山脉环抱的内陆地区。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河道稀疏,水量贫乏,河流多注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
《國語辭典》:内陆国(內陸國)  拼音:nèi lù guó
四周与邻国土地毗连,没有海岸线和出海口的国家。如亚洲的寮国、非洲的乌干达、南美洲的巴拉圭等。西元一九八二年,联合国海洋法条约规定:内陆国家享有通过他国出海洋之权。
《漢語大詞典》:内陆河(内陸河)
不流入海洋而注入内陆湖或消失在沙漠里的河流。如我国 新疆 的 塔里木河 、 青海 的 柴达木河 等。
《國語辭典》:飘洋过海(飄洋過海)  拼音:piāo yáng guò hǎi
渡过海洋。如:「我的祖先从大陆飘洋过海,来到台湾定居。」
《漢語大詞典》:水照云光
近地平线处阴沉灰色的天空,是由云受海面颜色反射而产生,因而当在覆盖着冰的海洋上看去就像是未冻结的水面
由于空旷水域没有光的反射而在水天接触区域产生的黑暗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软骨鱼(軟骨魚)
骨骼全由软骨构成的一种鱼,多生活在海洋中。鲨鱼、鰩等都属于软骨鱼类。
《国语辞典》:加勒比海  拼音:jiā lè bǐ hǎi
Caribbean Sea
海洋名。位于西印度群岛与中、南美洲之间,面积约二百七十五万平方公里,可通大西洋、太平洋及墨西哥湾。早期曾是探险家、寻宝者和海盗成群出没的地方。目前为各国贸易的通道。气候温暖,风光旖旎,有「美洲地中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