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重洋
(1).指远洋。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游数万里,重洋之外,而华员雅集至三十餘人之多,亦盛事也。”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奇怪的是你要看 中国 的古代绘画,你得远涉重洋,跑到外国去。”
(2).犹海洋。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公至,则亲歷重洋,观阨塞,建臺守,排铁索。” 郭沫若 《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诗:“像静穆的崇山峻岭,像浩渺无际的重洋。”
分類:海洋远洋
《漢語大詞典》:大洋
(1).指海洋。《水浒传》第一一六回:“不期风水不顺,打出大洋里去了。” 朱自清 《〈燕知草〉序》:“难怪乎 平伯 会在大洋里想着,会在睡梦里惦着。”
(2).银元的俗称。 刘半农 《拟拟曲一》:“老哥你想:一块大洋要换二十多吊。” 老舍 《骆驼祥子》三:“就单说三条大活骆驼,也不能,绝不能,只值三十五块大洋!”
(3).“小洋”的对称。在旧 中国 ,指同银元保持十进的货币计算单位。银元一元等于大洋十角,大洋一角等于大洋十分。起初银元一元兑换银角十角,银角贬值后,银元一元通常可兑换十一、二角。此后银角就称小洋、小洋一角一、二分合大洋一角。 丁玲 《奔》:“五个钟头要花上六角大洋,合钱就是两千了。”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
《漢語大詞典》:洋海
海洋。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南蛮》:“西至 崑崙 ,东至洋海。”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上帝追摄王远知〈易总〉》:“ 远知 曰:‘君涉险何至於此。’告 台 人:此洋海之东十万里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到了次日,已经出了洋海,喜得风平浪静,大家都还不晕船。”
分類:海洋
《漢語大詞典》:裨瀛
古指九州内外的海洋。 景耀月 《远游》诗:“ 泰岳 烟云飞玉座,裨瀛风浪逐行宫。”参见“ 裨海 ”。
《漢語大詞典》:裨海
小海。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 司马贞 索隐:“裨音脾。裨海,小海也。九州之外,更有大瀛海,故知此裨是小海也。且将有裨将,裨是小义也。”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禹贡》九州,方今天下九州也……每一州者四海环之,名曰裨海。九州之外,更有瀛海。” 清 赵翼 《闻官兵屡捷志喜》诗:“兵收裨海 蓬 瀛 岛,星贯穹霄毕昴街。”
《漢語大詞典》:东洋大海(東洋大海)
泛指东方的海洋。《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因这几般上,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清 李渔 《蜃中楼·起炉》:“我把这东洋大海开做个香水混堂,高掛灯笼几盏,广招顾客四方。”
分類:东方海洋
《漢語大詞典》:鱼龙(魚龍)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漢語大詞典》:湖海
(1).湖泊与海洋。南齐书·王敬则传:“ 会 土边带湖海,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韦应物 《登重玄寺阁》诗:“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统志·应天府·形胜:“ 长江 千里,险过汤池,外连 江 淮 ,内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莱 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人虽在湖海飘零,自信有此絶艺,不甘轻配凡女。” 郁达夫 《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诗:“十年湖海题诗客,依旧青衫过此桥。”
(4).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清 陈济生 《怀友》诗:“颇忆 元龙 久湖海,近来风雅復何如?”
《漢語大詞典》:海水
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例如:海水浴。
海洋中的水
海。例如:海水不可斗量。
《漢語大詞典》:碧海
(1).传说中的海名。海内十洲记:“ 扶桑 在 东海 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復有 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 东海 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隋 薛道衡 《从驾天池应诏》诗:“驾黿临 碧海 ,控驥践 瑶池 。” 唐 李白 《有所思》诗:“我思仙人乃在 碧海 之东隅,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 蓬壶 。”
(2).蓝色的海洋。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明 李梦阳 《去妇词》:“只解黄金顷刻成,那知碧海须臾变。”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他对着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觉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
(3).指青天。天色蓝若海,故称。 宋 晁补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词:“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清 纳兰性德 《琵琶仙·中秋》词:“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漢語大詞典》:大海
(1).广阔的海洋。
(2).指大的容器。红楼梦第二六回:“ 薛蟠 执壶, 寳玉 把盏,斟了两大海。”红楼梦第二八回:“这么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个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
《漢語大詞典》:海风
①海上刮的风。②气象学上指沿海地带白天从海洋吹向大陆的风。
《漢語大詞典》:海底
海洋的底部
海床
分類:海洋海底
《漢語大詞典》:青海
(1).湖名。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名 鲜水 、 西海 ,又名 卑禾羌海 。 北魏 时始名 青海 。北史·吐谷浑传:“ 青海 周围千餘里,海内有小山。” 唐 杜甫 《兵车行》:“君不见, 青海 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宋 杨忆 《汉武》诗:“力通 青海 求龙种,死讳 文成 食马肝。”
(2).喻边远荒漠之地。 清 吴兆骞 《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吴中诸故人》诗:“名列丹书难指罪,身投 青海 已无家。”
(3).东方之海。也借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淮南子·墬形训》:“青泉之埃,上为青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於青海。” 高诱 注:“东方之海。” 元 乃贤 《京城杂言》诗之三:“ 丘公 神仙流,学道青海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君止此。妾与妹有青海之约,又为君逗留一晌,久劳盼注矣。”
(4).碧绿的海洋。 唐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还挂一帆青海上,更开三逕碧莲中。”
《漢語大詞典》:海燕(海鷰)
(1).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须渡海而至,故名。 唐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 卢 家少妇鬱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宋 陆游 《春晚泛湖归偶成》诗:“分泥海燕穿花径,带犊 吴 牛傍柳阴。” 宁调元 《哲夫》诗:“枯荷着雨怜秋意,海燕结巢隐画梁。”
(2).一种小型海鸟。海燕科。鼻孔都成管状,位于上喙背面,左右相接。食水生动物。 曹禺 《雷雨》第三幕:“在无边的海上……有一只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
海鷰:一种海洋动物。南齐书·五行志:“ 永明 九年, 盐官县 石浦 有海鱼乘潮来,水退不得去,长三十餘丈,黑色无鳞,未死,有声如牛,土人呼为海鷰,取其肉食之。”
《漢語大詞典》:银海(銀海)
(1).银色的海洋。云、水、冰雪与日、月光华互相辉映产生的景色。 宋 陆游 《月夕》诗:“天如玻璃钟,倒覆湿银海。” 明 汤式 《集贤宾·客窗值雪》套曲:“观不足严凝景致,玉壶春灧灧,银海夜悽悽。” 明 顾元庆 夷白斋诗话:“雪山……高寒多积雪,朝日曜之,远望日光若银海。” 赵朴初 《临江仙·飞行中作》词:“玉峯迎旭日,银海纳长虹。”
(2).古代帝王陵墓中灌注水银制造的人工湖。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初即位,穿治 酈山 乃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餘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银海终无浪,金鳧不会飞。” 唐 杜甫 《骊山》诗:“ 鼎湖 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清 唐孙华 《客有作诗讥魏武者辄亦效颦题四绝句》之三:“银海三泉牧火侵,珠襦玉匣出幽沉。”
(3).道家、医家称人的眼睛。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东坡 作《雪》诗……人多不晓‘玉楼’‘银海’事,惟 王文正公 云:‘此见于道家,谓肩与目也’。”《百科知识》1982年第4期:“银海精微,当为何种书……其实银海指眼睛,这是眼科医学的著作。”
(4).古代一种容量很大的银质饮器。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琼舟银海,翻动酒鳞红,一饮尽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