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笔记(筆記)  拼音:bǐ jì
1.随手记录或指所记录的文字。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天下事真是愈出愈奇了!老弟,你这回到南京来,将所有阅历的事,都把他笔记起来,将来还可以成一部书呢!」
2.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讹,或综述古义。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國語辭典》:穷生(窮生)  拼音:qióng shēng
戏剧中饰演寒微人士的小生角色。
《漢語大詞典》: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纵不为五更风,管多因半夜雨。”
分類:多半大都
《國語辭典》:武生  拼音:wǔ shēng
1.武生员。
2.在戏剧中扮演擅长武打的男性角色。
《國語辭典》:正阳门(正陽門)  拼音:zhèng yáng mén
1.宋代汴京宫城门名,即宣德门,明道元年改称为「正阳门」。
2.今北平内城的正南门,俗称前门,即元代的丽正门,明正统年间改称为「正阳门」。
《國語辭典》:陶范(陶笵)  拼音:táo fàn
铸造青铜器的陶质模型。一般由外范、内范所组成。外范按照器物的外形制造,内范是比外范较小的范心。内外范之间容受铜液。范上雕镂纹饰、铭文。
《国语辞典》:王实甫(王实甫)  拼音:wáng shí fǔ
人名。名德信,生卒年不详,元大都(今北平市)人。工乐府,所著《西厢记》,世推为北曲第一,又有《丽春堂诸杂剧十四种》。
《漢語大詞典》:云雷纹(雲雷紋)
殷 周 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大都是连续的回旋状线条。一般称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多用作地纹,以衬托主题纹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 商 代青铜器﹞花纹多富丽繁缛,有饕餮纹,夔纹,蝉纹,云雷纹,蟠龙纹等形式。”
《國語辭典》:副净(副淨)  拼音:fù jìng
1.宋杂剧、金院本中作调笑滑稽表演的角色。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妓乐》:「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院本名目》:「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也作「副靖」。
2.元代杂剧中次要的净角。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猜你是谁?我是搬戏的副净。」
《國語辭典》:五花爨弄  拼音:wǔ huā cuàn nòng
金元时流行于北方的戏剧。一般由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人组成演出,故称为「五花爨弄」。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院本名目》:「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一曰副末,……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装。又谓之五花爨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凡一应吹箫、打鼓、踢毬、放弹、勾栏、傀儡、五花爨弄诸般戏具,尽皆施呈。」
《國語辭典》:舀子  拼音:yǎo zi
取水用的杓。也称为「舀儿」。
《国语辞典》:食虫植物(食虫植物)  拼音:shí chóng zhí wù
泛指具有捕虫器的植物。大都生于沼泽、湿地,因土壤中无法吸取足够的氮,为适应贫瘠环境,叶遂变为各种形状的捕虫器,以捕捉昆虫、小动物等,再将其消化分解,吸收为养分。如猪龙草、捕蝇草、茅膏菜、毛毡苔等。
《国语辞典》:半导体记忆体(半导体记忆体)  拼音:bàn dǎo tǐ jì yì tǐ
利用半导体所构成的记忆元件。大都用作电子计算机内的主记忆体,主要包括唯读记忆体(ROM)和随机取存记忆体(RAM)两种。也作「半导体记忆器」。
《国语辞典》:顶子床(顶子床)  拼音:dǐng zi chuáng
具有床头的床,大都具有精美的雕饰和装饰。
《国语辞典》:硬骨鱼(硬骨鱼)  拼音:yìng gǔ yú
鱼类中骨骼大都坚硬,椎骨的主体常为两凹状,鳃多为栉状,鳍有硬刺者,称为「硬骨鱼」。如鲤鱼、鲑鱼等供食用的鱼类多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