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伐木  拼音:fā mù
1.砍伐树木。《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伐木,燕朋友故旧也。」首章二句为:「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漢語大詞典》:无良(無良)
(1).不善,不好。《书·泰誓下》:“ 受 克予,非朕 文 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旧唐书·宣宗纪:“比有无良之人,於街市投匿名文书。”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近二年来,一切无耻无良之事,几乎无所不有。”
(2).没有好的。左传·桓公八年:“ 楚 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四达虽平直,蹇步愧无良。” 唐 萧嵩 《奉和御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赐诗》:“荷恩思有报,陈力愧无良。”
《國語辭典》:不臧  拼音:bù zāng
不善。《诗经。小雅。小旻》:「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汉。张衡〈东京赋〉:「规摹踰溢,不度不臧。」
《漢語大詞典》:不贤(不賢)
(1).不贤明;无才能。论语·子张:“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韩非子·王道:“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贤者志其大者,大贤者志其小者。”
(2).不贤惠;无德行。《豆棚闲话·党都司死枭生首》:“无如 伯甫 口嘴肥甜,一心信道团练是个好人,反把妻子駡个不贤不慧,生出事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説来也难,娶了一个好的来也罢了;倘使娶了个不贤的,那非但自己终身之累,就是小孩子对付晚娘也不容易。”
(3).不善,不好。吕氏春秋·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國語辭典》:飘扬(飄揚)  拼音:piāo yáng
随风飞扬。汉。曹操〈却东西门行〉:「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也作「飘飏」。
《國語辭典》:不良  拼音:bù liáng
1.不善、不正常。如:「消化不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倘是个不良人,这样神力,如何敌得?」
2.冤家,男女对自己心上人的昵称。《宋元戏文辑佚。乐昌公主破镜重圆》:「幸干戈宁息,恐不良隐匿在林榔间。」
《國語辭典》:不良人  拼音:bù liáng rén
1.专管缉捕犯人的衙役。《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砥遇侠客》:「三日前被小偷窃了若干财物,告知王鉷,责令不良人捕获,又拨三十名健儿防护。」《称谓录。卷二六。隶。不良人》:「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
2.坏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倘是个不良人,这样神力,如何敌得?」《西游记》第三六回:「长老闻言,满眼垂泪道:『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我弟子从小儿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忏吃荤生歹意,看经怀怒坏禅心,……不知是那世里触伤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
《漢語大詞典》:拙宦
谓不善为官,仕途不顺。多用以自谦。 唐 宋之问 《酬李丹徒见赠之作》诗:“以予惭拙宦,期子遇良媒。” 唐 白居易 《初罢中书舍人》诗:“自慙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飡。” 清 吴伟业 《再寄三弟》诗:“拙宦真无计,归谋数口资。”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 瀛 也难弟,拙宦不振,畛先勤干,功夭时屯。”
《漢語大詞典》:凶丑(兇醜)
(1).凶恶不善。《后汉书·蔡邕传》:“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其为不祥,莫与大焉。”
(2).指凶恶不善之人。陈书·孔奂传:“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新唐书·郭子仪传:“今凶丑略平,乃作法审官之时,宜从老臣始。”
对敌人或叛乱者的蔑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 ”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阳平 之役,亲擐甲胄,深入险阻,芟夷蝥贼,殄其兇丑。”《隋书·卫玄传》:“ 文昇 率励义勇,应机响赴,表里奋击,摧破兇丑。” 前蜀 杜光庭 《皇帝为老君修黄箓斋词》:“今则方命师徒,将平兇丑,犹资道力,俾殄梟巢。”
《漢語大詞典》:血指
手指出血。谓不善其事。 宋 黄庭坚 《寄馀干徐隐甫》诗:“遥知解千牛,袖手笑血指。”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覆。”参见“ 血指汗颜 ”。
《漢語大詞典》:血指汗颜(血指汗顔)
手指出血,脸上冒汗。形容不善其事的窘态。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宋 秦观 《谢及第启》:“圆冠方屨,求自试者几千万焉;血指汗颜,获见收者纔四百耳。”
《國語辭典》:木讷(木訥)  拼音:mù nè
质朴迟钝,没有口才。如:「木讷寡言」。《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既驰金相,亦运木讷。」
《漢語大詞典》:不鲜(不鮮)
(1).不少。管子·大匡:“天下之国带甲兵十万者不鲜矣。”
(2).不新奇。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东瀛才女》:“ 碧霏 轩主 ,风雅士也,以招妓侑觴,数见不鲜,遂欲别翻新调。”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搜身’的纠葛,在 香港 屡见不鲜。”
《漢語大詞典》:拙讷(拙訥)
亦作“拙吶”。 谓才疏口拙,不善应对。多用作谦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 明 方孝孺 《益斋记》:“余惊骇其为奇士,而惜余拙呐不能与之往復詰难也。” 清 陈确 《气禀清浊说》:“聪明材辨者,或多轻险之流;迟钝拙呐者,反多重厚之器。”
《國語辭典》:书簏(書簏)  拼音:shū lù
1.书箱。唐。皮日休 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茅山顶上携书簏,笠泽心中漾酒船。」《宋史。卷三一九。欧阳脩传》:「脩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
2.比喻博学而不能应用的人。《晋书。卷六一。刘乔传》:「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矣。」《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邕传》:「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
《國語辭典》:不谷(不穀)  拼音:bù gǔ
古代君侯自称不善的谦词。《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漢語大詞典》:无舌(無舌)
(1).没有舌头。埤雅·释鸟:“ 闽 谚曰:‘鴇无舌,兔无脾。’盖鴇无舌连蹄,性不木止。”
(2).谓不善言语、辞章。 宋 黄庭坚 《黄龙南禅师真赞》:“工以丹墨,得皮得骨;我以无舌,赞水中月。”按,佛教以“广长舌”泛喻能言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