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上加
诗衣锦褧衣裳锦褧裳笺褧禅也盖以禅榖为之中衣裳用锦而上加禅榖也
分类:上加
《國語辭典》:雪上加霜  拼音: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语本《景德传灯录。卷八。大阳和尚》:「师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顾后。』伊云:『雪上更加霜。』」比喻祸患接踵而至,使伤害加重。元。吴弘道〈梅花引。兰蕊檀心仙袂香套。紫花儿序〉曲:「不做美相知每早使伎俩,左右拦障,笑里藏刀,雪上加霜。」
《国语辞典》:难上加难(难上加难)  拼音:nán shàng jiā nán
形容极为困难。如:「你当初欺骗他,如今又想故技重施,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分类:困难
《国语辞典》:亲上加亲(亲上加亲)  拼音:qīn shàng jiā qīn
原为亲戚,又再结姻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李尚书既做了天祐舅子,又做了天锡中表联襟,亲上加亲,十分美满。」《文明小史》第四○回:「你见姑太太,只说我们太太极愿意结这头亲事的,为的是亲上加亲。」也作「亲上成亲」。
《国语辞典》:利上加利  拼音:lì shàng jiā lì
以利息为本金再生利息。也作「利上滚利」。
《国语辞典》:罪上加罪  拼音:zuì shàng jiā zuì
罪行更为加重。《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家里还有八十三岁的老娘,晓得我做了贼,丢掉官是小事,他老人家一定要气死的,岂不是罪上加罪!」
《國語辭典》:火上加油  拼音:huǒ shàng jiā yóu
比喻使事态更加扩张或恶化。《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也作「火上添油」、「火上浇油」。
《國語辭典》:火上浇油(火上澆油)  拼音:huǒ shàng jiāo yóu
在火上添加油,会使火烧得更旺。比喻使事态愈加扩张或恶化。《三侠五义》第四一回:「若吃此药,误用人参,犹如火上浇油,不出七天,必要命尽无常。」也作「火上添油」、「火上加油」。
《漢語大詞典》:冠上加冠
犹言画蛇添足。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成语:“画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 陈軫 説 楚 令尹 昭阳 之言。”按,战国策·齐策二载 陈轸 说 昭阳 勿攻 齐 曰:“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国语辞典》:忙上加忙  拼音:máng shàng jiā máng
事情比平常增多,更加忙碌。如:「赶著过年前搬家,真是忙上加忙。」《红楼梦》第四九回:「一面叙些家常,一面收看带来的礼物,一面命留酒饭,凤姐自不必说,忙上加忙。」
《國語辭典》:文章  拼音:wén zhāng
1.斑斓美丽的花纹。《史记。卷二三。礼书》:「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
2.德行事功、礼乐法度。《论语。泰伯》:「焕乎!其有文章。」
3.文辞或泛指独立成篇的文字。唐。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三国演义》第六○回:「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
4.曲折隐微的含义。《红楼梦》第一九回:「宝玉听这话内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
《漢語大詞典》:清源
亦作“ 清原 ”。
(1).清理本源。谓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第既经开动,其为畏惮可知,亟应宣示天威,乘势尽行驱逐,以为清源之计。”
(2).清澈的水源。《楚辞·远游》:“軼迅风於清源兮,从 顓頊 乎增冰。” 蒋骥 注:“清源,水源。谓 北海 也。”后汉书·张衡传:“旦余沐於清原兮,晞余髮於朝阳。” 唐 贾岛 《南池》诗:“萧条微雨絶,荒岸抱清源。”
《國語辭典》:增加  拼音:zēng jiā
增添、加多。《汉书。卷二三。刑法志》:「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所费既不增加,而兵士又皆便习。」
《漢語大詞典》:重衣
(1).衣上加衣。《礼记·内则》“寒不敢袭” 汉 郑玄 注:“袭,谓重衣。”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有鐘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唐 孔颖达 疏:“袭者,重衣之名,倍道轻行,掩其不备,忽然而至,若披衣然。”
(2).谓重复多馀的衣服。明史·王溥传:“居官数年,笥无重衣,庖无兼饌。”
《國語辭典》:改建  拼音:gǎi jiàn
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建造。如:「这片违建将要改建成大楼了。」
《漢語大詞典》:冠弁
(1).天子田猎时的装束。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周礼·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 孙诒让 正义:“此王四时常田之服,盖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
(2).古代礼帽的总称。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倭缎:“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顷刻集灰;衣领之间,旬日损坏。”
(3).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以指成年。 宋 司马光 《祭庞颖公文》:“越自童齔,得侍坐偶,抚首提携,爱均子姓;甫胜冠弁,遽丧所天,孤苦憃愚,不能自立。”
(4).指官员。 宋 梅尧臣 《丞相》诗之一:“丞相之拜,冠弁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