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改易  拼音:gǎi yì
更改变易。《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诸将略地者,前后多擅威权,辄改易守、令。」也作「改变」。
《漢語大詞典》:窜易(竄易)
改动。 唐 柳宗元 《送范明府》诗序:“由是吏得为姦以立威,贼知以弄权,诡窃窜易,而莫示其实。”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太和记:“曾见 杨 亲笔改定 祝枝山 咏月玉盘金饼一套,窜易甚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回思诸作,茫不记忆,惟戏缀之文,歷歷在心。然把笔终以为羞;欲少窜易,而颠倒苦思,竟不能復更一字。”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任何古书,除刊铸于青铜器者外,没有不曾经过窜易与润色的东西。”
分類:改动
《國語辭典》:窜改(竄改)  拼音:cuàn gǎi
任意做不实的更改。如:「为掩饰真相而窜改历史,终将受到世人的谴责!」
《漢語大詞典》:窜点(竄點)
改动;涂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王勃 每为碑颂,先墨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藳。”
分類:改动涂改
《國語辭典》:更改  拼音:gēng gǎi
改换、变动。如:「由于天候不佳,所以临时更改行程。」《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望母亲好言劝爹曲允,尚可挽回前失。」
《國語辭典》:删改(刪改)  拼音:shān gǎi
删除改正。《晋书。卷三九。荀顗传》:「顗上请羊祜、任恺、庾峻、应贞、孔颢共删改旧文,撰定晋礼。」《红楼梦》第三七回:「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著话,心内早已和成。」
《國語辭典》:改建  拼音:gǎi jiàn
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建造。如:「这片违建将要改建成大楼了。」
《漢語大詞典》:涂归(塗歸)
唐 制,诏敕若不便于执行,给事中得加以改动奏进,谓之“涂归”。新唐书·百官志二:“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駮正违失。詔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國語辭典》:更动(更動)  拼音:gēng dòng
更改、变动。如:「飞机因故变更航班,只得更动这趟旅行的行程。」「稍加更动沙发的位置,让客厅看来更宽敞。」
《漢語大詞典》:倒空
把所装的、放在里面的或包含在内的东西除净(如搬空、倒空或流空)例如:把袋里的粮食倒空。
倒排铅字、分隔线、大嵌条,用来表示暂时无铅字可用,或为了标明需改动之处
《漢語大詞典》:贴麻(貼麻)
唐 宋 时任命大臣用黄白麻纸颁诏,如有改动,则须改贴重写,叫做“贴麻”。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赵丞相除拜:“是时以 陈执中 为昭文相, 竦 为集贤相,御史言:‘ 竦 向在 陕西 ,与 执中 议论不协,不可同寅政地。’於是贴麻改命,而初制不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昆命元龟辨证本末:“昔 欧阳修 论 韩琦 、 富弼 、 范仲淹 立党事,在为 河北 转运使时,故敢援此以为比,乞行贴麻。 史相 得之甚骇,遂拜表缴奏,且谓当时惟知恭听王言,所有制词,合取会词臣合与不合贴麻。” 清 李赓芸 炳烛编·贴麻:“盖贴麻者改贴之谓。”
《漢語大詞典》:改治
(1).犹修改,改动。宋书·谢庄传:“ 世祖 入讨,密送檄书与 庄 ,令加改治宣布。”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北本《寿命品》之三,佛説偈中有‘而与罗汉等’,《泥洹》作‘量与罗汉等’,南本亦然。则南本文字上之改治,亦稍有依《泥洹》者。”
(2).犹改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按桥西门之南颊文,称 晋 元康 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改治石巷水门。”
《漢語大詞典》:改夺(改奪)
变更,改动。晋书·荀勖传:“若於事不得不时有所转封,而不至分割土域、有所损夺者,可随宜节度……若造次改夺,恐不能不以为恨。”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 马卿 为《自叙传》具在其集中, 子长 因録斯篇,即为列传, 班氏 仍旧,曾无改夺。”
分類:变更改动
《漢語大詞典》:臆改
凭臆测改动文字。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第十九问:“以此例推,可一一臆改也。” 清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二“ 桓公 使 鲍叔 识君臣之有善者”:“古盖自有君臣之称,未可臆改也。” 鲁迅 《〈云谷杂记〉序》:“阙失七条,文句又多臆改,不足据。”
《漢語大詞典》:更窜(更竄)
窜改,改动。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毛西河更正西厢记》:“《西厢》久为人更窜,余求其原本正之。”
分類:窜改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