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退迹(退跡)
亦作“ 退跡 ”。
(1).谓改变行迹。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絶跡……及 聃 退跡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术,四海名士,莫不争至。”
(2).退归;退居。 唐 柳宗元 《谥议贞元十五年正月日故银青光禄大夫柳公从孙宗元谨上》:“奉上尽陪辅之志,退迹有推让之高。”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又表》:“臣等虽復退迹于编氓,固亦蒙恩于鸿造。”
《漢語大詞典》:返辔收帆(返轡收帆)
喻退归。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自兹二十年后,足下年造不吉,时至,当早图返轡收帆,移忠作孝。”
分類:退归
《漢語大詞典》:退藏
(1).退归躲藏;隐匿。 唐 杜甫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戏呈元二十一曹长》:“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宋 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虏气方沮,歛踪退藏。” 鲁迅 《彷徨·伤逝》:“死的寂静有时也自己战栗,自己退藏。”参见“ 退藏於密 ”。
(2).谓辞官引退,藏身不用。 唐 白居易 《元十八从事南海欲出庐山临别旧居投和兼伸别情》诗:“我自退藏君变化,一杯可易得相逢。”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於时既无益,自合早退藏。” 元 耶律楚材 《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多士思登用,遗贤肯退藏。”
《國語辭典》:退藏于密(退藏於密)  拼音:tuì cáng yú mì
退隐藏身,不使人知,而使才能存养于内。《易经。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漢語大詞典》:却归(卻歸)
亦作“却归”。 退归。多谓辞官回家。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蒙 却归故林,而 赵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沈汾 续仙传·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闻,詔称其异。后 可交 却归乡里,备话歷歷。”
《漢語大詞典》:退思
(1).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 林父 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后因以指退归思过,事后反省。后汉书·朱暉传:“进无蹇蹇之志,却无退思之念。” 宋 王十朋 《州宅十二咏·退思轩》:“退思何及矣,未退早须思。”
(2).后人亦常用以自名其居。如 宋 鲁宗道 退思岩 , 清 史允澄 退思轩 。
(3).指归隐的心思。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前四日板屋欲雨》诗之十二:“迟迟生退思,每每同众庶。”
《漢語大詞典》:罢朝(罷朝)
(1).帝王退朝或臣子朝罢退归。吴子·图国:“ 武侯 尝谋事,羣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已罢朝,出止车门。”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日宴罢朝归,舆马塞衢路。”
(2).指皇帝停止临朝。 唐 韩愈 《凤翔节度使李公墓志铭》:“讣至,上悼愴罢朝,遣郎中临弔。”
《漢語大詞典》:退修
(1).谓退归修德。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文王 有退修之军, 孟津 有再驾之役。” 李善 注引左传·僖公十九年:“ 子鱼 言於 宋公 曰:‘ 文王 闻 崇 ( 崇侯虎 )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而修德復伐之,因垒而降。’”
(2).道教语。指退隐修炼。《荡寇志》第一三二回:“小姐有志退修,定当早证妙果。”
《漢語大詞典》:退斋(退齋)
退归斋戒。 汉 贾谊 新书·解县:“然后退斋三日,以报高庙。”
分類:退归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