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解玉
谓辞官。《文选·鲍照〈升天行〉》:“冠霞登綵阁,解玉饮椒庭。” 吕向 注:“冠霞,谓从仙也。解玉,谓去仕也。”一说,谓服玉屑。参阅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卷三。
分類:辞官玉屑
《漢語大詞典》:谢官(謝官)
辞官。 唐 王维 《送张五归山》诗:“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清 刘銮 《五石瓠·福藩止有一世子》:“ 张懋德 , 青阳 人, 崇禎 甲戌年为 福府 长史,丁丑谢官归。” 清 朱梅崖 《道南讲授序》:“先生早承家学,湛深经术;中年即谢官杜门,以味至道。”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辞爵(辭爵)
(1).谓辞让奉养之酒。礼记·射义:“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郑玄 注:“发,犹射也;的,谓所射之识也。言射的必欲中之者,以求不欲女爵也。” 孔颖达 疏:“酒既养老,又以养病,今射者非病非老,故求射中以辞让此爵者,辞让见养老也,不敢当其养礼也。” 孙希旦 集解:“君子无所争之意也。”
(2).犹辞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回目:“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徵君 辞爵还乡。”
《漢語大詞典》:休致
(1).官吏年老去职。 宋 王禹偁 《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 元 方回 《老而健贫而诗自志其喜》之一:“弱冠至休致,日须成一诗。”明史·选举志三:“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十年以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遂上疏乞休致,不许;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近代史资料增刊《太平天囯资料·史致谔与外国侵略者往来信函选录》 祁龙威 说明:“ 史致諤 ‘休致’后,寄居 常州 。”
(2).泛指辞官。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有中散大夫 吴执中 者,少年登科。 皇祐 初,已作秘书丞。不乐仕进,觅休致。”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神仙太守》:“ 华亭 张东海 为 南安 太守,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壮年休致,子皆成名,殊无一事累心。”
《漢語大詞典》:休罢(休罷)
(1).罢休;停止。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有司计筭,所费苟务因循,小不如意,即求休罢。” 宋 苏轼 《民政下》:“今世之兵皆天子之所廪食以终其身……非如 汉 之戍卒有休罢更代之期也。”
(2).指辞官。 唐 李翱 《与翰林李舍人书》:“ 翱 思逃后祸,所冀存身,惟能休罢,最愜利志。”
《漢語大詞典》:还政(還政)
(1).致仕;辞官。新唐书·段文昌传:“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踰年,自表还政。” 宋 曾巩 《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至年七十,遂上书还政,迁太子中舍。” 宋 吕诲 《奏乞致仕表》:“爰思逃禄以偷生,不俟引年而还政。”
(2).归政;交权。 宋 曾巩 《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状》:“﹝皇太后﹞在先帝之世,从权当国,既而还政以时,明识独见,出处应理。” 宋 吕圭 《皇太后付中书门下还政书》:“去岁两曾降手书还政,辅臣等并於皇帝御前纳下。”
《漢語大詞典》:辞秩(辭秩)
犹辞官。 唐 韦应物 《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馆会宴见忆》诗:“之子亦辞秩,高踪罢驰驱。” 明 高启 《始归田园》诗之一:“辞秩还故里,永言遂遐心。”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避禄
犹辞官。 三国 魏 嵇康 《六言·老莱妻贤名》:“不愿夫子相 荆 ,相将避禄隐耕。” 宋 张耒 《王子开朝散早年以疾病谢事还江阴求诗为别》之三:“避禄免危疾,弃铅得黄金。”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辞绂(辭紱)
犹辞官。绂,古代系印的绶带。 明 王世贞 《感述六十韵》:“恋禄违辞紱,惊心阻叩閽。”
分類:辞官绶带
《漢語大詞典》:挂绶(挂綬)
谓辞官。綬,系在印纽上的丝带。 唐 元稹 《归田》诗:“ 陶君 三十七,挂綬出都门。”参见“ 挂印 ”。
《漢語大詞典》:挂印
亦作“掛印”。
(1).离任;弃官。 唐 白居易 《罢府归旧居》诗:“陋巷乘篮入,朱门挂印迴。”《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回目:“ 袁本初 败兵折将, 关云长 掛印封金。”儒林外史第八回:“只为 寧王 反叛,弟便挂印而逃。”
(2).谓挂元帅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掛印来。”《前汉书平话》卷上:“﹝ 萧何 ﹞暗想: 韩信 未遇,吾曾举荐他掛印,东荡西除,亡 秦 灭 楚 ,收伏天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第十五回以下,则 郑和 挂印,招兵西征。”
《漢語大詞典》:退官
犹辞官。 元 张养浩 《雁儿落兼清江引》曲:“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过中年便退官,再不想 长安 道。”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谢告(謝告)
谓辞官。 元 范梈 《谷口散暑》诗:“谢告未缘衰,以疾不得将。”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退仕
辞官。隋书·李德林传:“收拙里閭,退仕乡邑。”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东山(東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沈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江青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漢語大詞典》:归田(歸田)
(1).归还公田。 殷 周 时平民二十岁向公家领田耕种,六十岁还田给公家。汉书·食货志上:“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三代之时,吏道淳古,归田受田无上下其手者。”
(2).谓辞官回乡务农。艺文类聚卷六六引 晋 鲁褒 《钱神论》:“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唐 李白 《赠崔秋浦》诗之二:“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金 段成己 《送冯资深西归》诗:“萧萧华髮老书生,久欲归田计未成。”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销永日。”
(3). 汉 张衡 《归田赋》的省称。 唐 方干 《赠李支使》诗:“一等 孔 门为弟子,愚儒独自赋《归田》。” 宋 司马光 《酬张三十秀才见赠》诗:“自慙头半白,方解赋《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