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朝
(1).临朝之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临朝叹息, 应侯 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
(2). 汉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汉书·刘辅传:“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将军 辛庆忌 ,右将军……俱上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 唐 刘长卿 《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诗:“岂得长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为王,向中朝请封号。”
(4).指朝廷官员。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 唐 宋 中朝厌过岭,今代軺车喜驰骋。”
(5).偏安 江 左的 东晋 、 南宋 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 西晋 、 北宋 为“中朝”。 南北朝 时,亦称 南朝 为“中朝”。晋书·王隐传:“时著作郎 虞预 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於隐。”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寺﹞亦在 延年里 ,即是 晋 中朝时金市处。” 宋 陆游 《观渡江诸人诗》:“中朝文有 汉唐 风,南渡诗人尚数公。”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引 张孝纯 挽 张叔夜 诗:“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北齐书·王琳传:“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代邸,効绩中朝。”
(6).指中原。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 邕 ﹞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 岭 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时亦指 中国 。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进 者真驍将也。如 进 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 进 本虏族, 中国 无之。”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中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
《漢語大詞典》:垂帘(垂簾)
(1).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南史·顾觊之传:“ 覬之 御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李坤:“蔡以卜,垂帘都门。”
(2).指潜心致力,不预闻他事。魏书·儒林传·徐遵明:“故能垂帘自精,下帷独得,钻经纬之微言,研圣贤之妙旨。”
(3).谓女后辅幼主临朝听政。旧唐书·高宗纪下:“自诛 上官仪 后,上每视朝, 天后 垂帘於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章献皇后 崩, 吕公 以后遗令册 杨太妃 为皇太后,且復垂帘,士大夫多不悦。”清史稿·礼志七:“ 文宗 崩, 穆宗 幼冲嗣位。御史 董元醇 奏请皇太后暂权朝政,称旨,命王大臣等议垂帘仪制。”
(4).指垂下的帘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巖前悬石甚巨,当洞门,若树屏,若垂帘。”
《漢語大詞典》:在朝
(1).临朝执政。国语·鲁语上:“ 晋 人杀 厉公 ,边人以告, 成公 在朝。”
(2).列于朝堂,指担任朝廷官职。国语·楚语上:“自卿以下至於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若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之君,获 稷 、 契 、 皋陶 、 伊尹 、 吕望 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 晋 羊祜 《让开府表》:“据今光禄大夫 李喜 ,秉节高亮,正身在朝。”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大盗继起,天子輒出避之。 唐 之在朝臣,多畏怯观望。”
(3).泛指当政掌权。 黄炎培 《中华职业教育奋斗三十二年发见新生命》:“国家一切事情,当然靠托你们在朝者,在野恕不负责。” 鲁迅 《而已集·拟豫言》:“有在朝者数人下野;有在野者多人下坑。”
《漢語大詞典》:端拱
(1).正身拱手。指恭敬有礼,庄重不苟。庄子·山木:“﹝ 孔子 ﹞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 猋氏 之风…… 颜回 端拱还目而窥之。”晋书·隐逸传·张忠:“冬则緼袍,夏则带索,端拱若尸。”南史·王球传:“ 王弘 兄弟贵动朝廷, 球 终日端拱,未尝相往来。” 清 刘大櫆 《下殇子张十二郎圹铭》:“每垂髫自内庭徐徐行至学舍,北向端拱立,长揖乃就坐。”
(2).指帝王庄严临朝,清简为政。魏书·辛雄传:“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 唐 欧阳詹 《珍祥论》:“即虐如 秦皇 ,虽车辙遍于宇内,不如 太宗 端拱於堂上也。” 唐 黄滔 《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以端拱之尊比义,取产泽之灵合符。”
(3).谓闲适自得,清静无为。晋书·阮孚传:“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漢語大詞典》:临朝(臨朝)
(1).临御朝廷(处理政事)。史记·鲁周公世家:“ 成王 长,能听政。於是 周公 乃还政於 成王 , 成王 临朝。”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上曰:‘吾於临朝统政施号令何如?’”
(2).特指太后摄政称制。 宋 叶适 《高公墓志铭》:“ 宣仁后 临朝九年,尤抑远外家,不私以官。”参见“ 临朝称制 ”。
《漢語大詞典》:临朝称制(臨朝稱制)
谓母后当政,代行皇帝职权。汉书·高后纪:“ 惠帝 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 颜师古 注:“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詔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今 吕太后 临朝行天子事,断决万机,故称制詔。”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仁宗 即位,改元 天圣 ,时 章献明肃太后 临朝称制。”
《漢語大詞典》:负扆(負扆)
亦作“ 负依 ”。 背靠屏风。指皇帝临朝听政。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杨倞 注:“户牖之间谓之依,亦作扆,扆、依音同。”《淮南子·氾论训》:“ 周公 继 文王 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政,平夷狄之乱,诛 管 蔡 之罪,负扆而朝诸侯。” 高诱 注:“负,背也。扆,户牖之间。言南面也。”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一人负扆常端默,百辟入门两自媚。”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皇 负扆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
《漢語大詞典》:听朝(聽朝)
临朝听政。周礼·天官·太宰:“眡四方之听朝,亦如之。”汉书·司马迁传:“后数日, 陵 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宋 范仲淹 《段君墓表》:“时 章献太后 听朝,君与知杂御史 曹修古 等上言外戚 刘从德 家恩幸太过。”
《漢語大詞典》:视朝(視朝)
谓临朝听政。礼记·曾子问:“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禰,冕而出视朝。”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上闻讣,震悼,为輟视朝。”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五:“建元以后,益勤劳国政,靡閒昼夜,每五日一视朝。”
《漢語大詞典》:罢朝(罷朝)
(1).帝王退朝或臣子朝罢退归。吴子·图国:“ 武侯 尝谋事,羣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已罢朝,出止车门。”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日宴罢朝归,舆马塞衢路。”
(2).指皇帝停止临朝。 唐 韩愈 《凤翔节度使李公墓志铭》:“讣至,上悼愴罢朝,遣郎中临弔。”
《漢語大詞典》:坐朝
君主临朝听政。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序》:“坐朝晏罢,每旦晨兴,属传漏之音,听鸡人之响。” 隋 卢思道 《北齐兴亡论》:“詰旦坐朝,諮请填凑,千端万绪,令议如流。”旧唐书·太宗纪下:“克己復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今后每遇 延英 坐朝日,只令小黄门祗候引从,宫人不得擅出内。”
《漢語大詞典》:莅政(涖政)
掌管政事。韩非子·喻老:“ 楚庄王 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三国 魏 曹植 《帝舜赞》:“ 顓頊 之族,重瞳神圣;克协顽瞽,应 唐 莅政。”
涖政:临朝治理政事。诗·大雅·公刘序:“ 成王 将涖政,戒以民事,美 公刘 之厚於民,而献是诗也。” 三国 魏 曹髦 《以司马师为相国进号大都督诏》:“ 齐王 涖政,不迪率典。”
《漢語大詞典》:圣驾(聖駕)
皇帝或临朝皇后的车乘。亦借指皇帝或皇后。今多用于讽刺或比喻。魏书·崔光传:“ 辕关 峭嶮,山路危狭,圣驾清道,当务万安。”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至十年,果 契丹 兵寇 澶渊 ,圣驾亲征。”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乾隆 庚子,圣驾南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臣到处访求了好几年,今日得见圣驾,万千之幸!”京剧《贵妃醉酒》:“天到了这个时候,圣驾怎么还没来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言词争执”歌》:“许多要人夹屁追,恭迎圣驾请重回。” 柯云路 《三千万》三:“ 丁猛 当然把来人当成圣驾。”
《漢語大詞典》:辍朝(輟朝)
(1).停止朝议。礼记·曲礼下:“輟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故輟朝而顾,君子谓之固。” 郑玄 注:“心不正,志不在君。輟,犹止也。” 孔颖达 疏:“臣於朝矜庄儼恪,视不流目。若忽止朝而迴顾,此若非见异事,则心有异虑也,此由不先习也。”
(2).皇帝停止临朝听政。旧唐书·文宗纪论:“故事,天子隻日视事,帝谓宰辅曰:‘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宣王 ﹞遂得一恍惚之疾,语言无次,事多遗忘,每每輟朝。”
《漢語大詞典》:女主
(1).主妇。礼记·丧大记:“其无女主,则男主拜女宾于寝门内。”
(2).王后或太后。荀子·强国:“相国舍是而不为……则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汉书·翟方进传:“太皇太后肇有 元城 沙鹿 之右,阴精女主圣明之祥。”
(3).多指临朝执政的女统治者。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女主,欲王 吕 氏。”后汉书·皇后纪序:“ 东京 皇统屡絶,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 唐 李濬 松窗杂录·狄仁杰:“相自贵尔,有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花月痕》第四七回:“这 倭 夷,远隔重洋,国王是个女主,先前嗣位,年纪尚轻。”
《漢語大詞典》:圣诏(聖詔)
对皇帝或临朝太后的诏书的尊称。汉书·王莽传上:“奉承太后圣詔,宣之于下,不能得什一。”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不图圣詔,猥垂齿召,至止之日,驰心輦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