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隐藏(隱藏)
(1).躲避;躲藏。《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巖穴处而隐藏。” 王逸 注:“士曰隐,宝曰藏。”三国志·吴志·陆凯传:“邪臣在位,贤哲隐藏。”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你说我最近二三年来,沉声而且隐藏,这是不确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唯有 子胥 逃逝,目下未获……隐藏之者,法有常刑。”
(2).掩盖,掩饰。 汉 王充 论衡·知实:“ 虞舜 大圣,隐藏骨肉之过。”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二折:“姐姐,这件事敢隐藏不住。”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人》:“我问起敌情,他像竭力向我隐藏着什么。”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往往看不见这种群众的‘革命性’,看不见他们的笨拙的守旧的口号背后隐藏着革命的价值。”
(3).隐晦,不直露。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先生的序,我看是好的,我改了一个错字,但结末处似乎太激烈些,最好是改得隐藏一点。”
《漢語大詞典》:遮掩
(1).遮蔽;掩盖。 唐 陆龟蒙 《和初冬偶作》:“小壚低幌还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 宋 欧阳修 《帘》诗:“枉将玳瑁雕为押,遮掩春堂碍燕归。” 巴金 《春》一:“月亮被暗灰色的云遮掩了,四周突然暗起来。”
(2).犹掩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君瑞 怀羞惨,心只自思念:这些丑事,不道怎生遮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我前日亲眼看见,都被他们把鬼话遮掩了。”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然而若工叭儿,忽然转向,又挂新招牌以自利,一面遮掩实情,以欺骗世界的事,却未必会没有。”
(3).躲藏;隐藏。 萧红 《马伯乐》:“ 马伯乐 想了这么许多,他才走过去,慢慢的,把身子遮掩在门扇的后边,把门只开了一道小缝。”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好像一只蝙蝠,白天潜伏着,夜间才敢遮掩在黑暗的阴影下,来去在热闹的市街上。”
(4).犹遮护。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因他一家孤寡,生恐到此人地生疏,知我小小有些声名,又有几岁年纪,特来投奔,要我给他家遮掩个门户,此外一无所求。”参见“ 遮护 ”。
《漢語大詞典》:遮护(遮護)
(1).遮挡保护。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六:“后一年, 猛 行至蒿中,忽见妇……既而俱前,忽逢一虎跳踉向 猛 , 猛 妇举手指撝,状如遮护。”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再赋木樨》词:“恁地十分遮护,打窗早有蜂儿。”《水浒传》第八十回:“每车用十二个人踏动,外用竹笆遮护,可避箭矢。”
(2).遮藏;遮蔽。《平山冷燕》第十二回:“死尸雪里难遮护,到头马脚终须露。” 叶圣陶 《天井里的种植》:“到了夏天,繁密的柳叶好代替凉棚,遮护这小小的天井。”
(3).犹庇护。《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道:‘我今番走了死路,望阴灵遮护则个!’”一本作“ 庇护 ”。《英烈传》第四四回:“而今他也晓得 元 朝遮护他不得,且做事还有妨碍。”《再生缘》第二五回:“若然违令难遮护,我按神书治罪名。”
(4).犹掩饰。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三:“总是诸人自遮护,先生毫髮不相瞒。” 元 贯云石 《阳春曲·金莲》:“如今相识眼皮儿薄,休显豁,越遮护着越情多。”《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小娘﹞若有短处,曲意替他遮护,更兼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以情度情,岂有不爱之理?”
《漢語大詞典》:伏匿
隐藏;躲藏。《楚辞·九辩》:“騏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盗纵羣队穷搜,凡伏匿巖穴者,悉被杀掳。”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秦 既焚烧诗书,坑诸生于 咸阳 ,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间,或则委身于敌以舒愤怨。”
分類:隐藏躲藏
《漢語大詞典》:掩覆
(1).遮蔽。红楼梦第四九回:“原来这 芦雪庭 盖在一个傍山临水河滩之上……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潭的南沿是岩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几株很茂盛的榕树掩覆着。”
(2).埋葬。《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 晏娥儿 ﹞乃解衣以覆 桓公 之尸,復肩负窗槅二扇以盖之,权当掩覆之意。”
(3).掩盖;掩饰。三国志·魏志·曹衮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旧唐书·德宗纪上:“朕志在推诚,事皆掩覆,礼遇转厚,委任益隆。”《元典章·刑部十·诸赃三》:“取钱物之人惧罪,因而隐讳;其与钱之人惧罪,亦不肯説,而相互掩覆,人莫能知,难於败露。”
(4).躲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
(5).倾覆,倒塌。
《漢語大詞典》:潜居(潛居)
亦作“潜居”。
(1).隐居。 汉 黄石公 《素书·原始》:“潜居抱道,以待其时。”后汉书·李恂传:“﹝ 李恂 ﹞步归乡里,潜居山泽。”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盖盘桓潜居之时,非在天利见之会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四节:“ 刘尧澂 ……请假脱离营伍,潜居 阅马厂 文昌阁 。”
(2).躲藏。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科尔沁郡王擒获林凤翔李开方:“又挖地窟,贼皆潜居,并有地道,直通城外。”
分類:隐居躲藏
《漢語大詞典》:避匿
躲避;躲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已而 相如 出,望见 廉颇 , 相如 引车避匿。”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我今愧恧拙为神,且向山中深避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念避匿非策,又恐同归招议。”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虽然有时似乎受伤,其实并不,至多不过是假装跛脚,聊以引起人们的恻隐之心,可以从容避匿罢了。”
《漢語大詞典》:躲避
(1).避开;回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登时闹得臭气薰天,大家躲避不及。” 毛泽东 《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不躲避责任。”
(2).躲藏。《水浒传》第三二回:“这店主人吃了这一掌,打得麻了,动弹不得,自入屋后去躲避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正月十八日, 铁溪 里的神道出现,满城人家,家家都要关门躲避。”
《漢語大詞典》:避藏
躲藏;躲避。 汉 焦赣 《易林·否之困》:“白日扬光,雷车避藏。”宋史·兵志七:“行旅市人下逮奴隶,皆避藏恐惧,事骇见闻。” 清 李调元 《八月中秋同人宴集云谷借树轩》诗:“二十八宿惊避藏,不敢报天听其狂。”
《漢語大詞典》:潜住(潛住)
犹躲藏。《醒世姻缘传》第八回:“ 梁生 京中无可潜住,正思量要到 晁爷 任内躲避些时。”
分類:躲藏
《漢語大詞典》:藏躲
躲藏;躲避。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又道我合当嫁他,当时不叫地方捉将去,倒教他入里面藏躲。”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邢夫人 打量 凤姐 推病藏躲,因这时女亲都在内里,也不好説别的。” 杨朔 《木棉花》:“如果警报一来,市民便藏躲起来。”
分類:躲藏躲避
《漢語大詞典》:潜躲(潛躲)
隐藏;躲藏。 明 唐顺之 《公移》:“今 山东 无籍之徒假以投军为名……或潜躲地方,一意为盗。”《三国演义》第五回:“ 祖茂 被 华雄 追急,将赤幘掛於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
分類:隐藏躲藏
《漢語大詞典》:盘拢(盤攏)
方言。躲藏;躲避。《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哩耐今朝盘拢,明朝盘拢,倪也寻得苦格哉。”
分類:躲藏躲避
《漢語大詞典》:退藏
(1).退归躲藏;隐匿。 唐 杜甫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戏呈元二十一曹长》:“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宋 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虏气方沮,歛踪退藏。” 鲁迅 《彷徨·伤逝》:“死的寂静有时也自己战栗,自己退藏。”参见“ 退藏於密 ”。
(2).谓辞官引退,藏身不用。 唐 白居易 《元十八从事南海欲出庐山临别旧居投和兼伸别情》诗:“我自退藏君变化,一杯可易得相逢。”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於时既无益,自合早退藏。” 元 耶律楚材 《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多士思登用,遗贤肯退藏。”
《漢語大詞典》:退藏于密(退藏於密)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易·繫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韩康伯 注:“言其道深微,万物日用而不能知其原,故曰退藏於密,犹藏诸用也。” 宋 王安石 《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盖有见於无思无为,退藏於密,寂然不动者,中国之 老 庄 ,西域之佛法也。”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引 程子 曰:“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復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然皆听凭心灵指挥,有时退藏於密,方寸间现出四海垓。”
《漢語大詞典》:迷藏
(1).游戏名。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也称捉迷藏。 唐 杜牧 《扬州》诗之一:“ 煬帝 雷塘 土,迷藏有旧楼。” 冯集梧 注引《致虚杂俎》:“ 明皇 与 玉真 恒于皎月之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谓之捉迷藏。” 宋 秦观 《宴桃源》词:“去岁迷藏花柳,恰恰如今时候。” 俞锷 《无题》诗:“射覆酒浮银凿落,迷藏花舞玉玲瓏。”
(2).犹退隐。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移竹 淇园 下,买花 洛水 阳。风烟二十年,花竹可迷藏。” 宋 魏了翁 《鹧鸪天·次韵李参政壁朝阳阁落成》词:“买花移竹且迷藏,九重閶闔开黄道,未信低回两鬢霜。”
(3).指底细。 宋 辛弃疾 《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漢語大詞典》:走藏
逃走躲藏。 明 李东阳 《夜过仲家浅闸》诗:“牐官醉睡夫走藏,仓卒招呼百无计。” 清 韩菼 《禹城行》:“岁除霹靂籤,掩捕无走藏。”
分類:逃走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