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转运(轉運)  拼音:zhuǎn yùn
1.运转、流动。《续汉书志。第二四。百官志一》:「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2.运行不已。汉。王充《论衡。说日》:「然而日出上,日入下者,随天转运,视天若覆盆之状,故视日上下然,似若出入地中矣。」北魏。温子升 大觉寺碑:「维天地开辟,阴阳转运,明则有日月,阴则有鬼神。」
3.运气好转。如:「他前一阵子事事不顺,现在已经转运了。」
《漢語大詞典》:转输(轉輸)
(1).运输。《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 敖仓 ,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迺有藏粟甚多。”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士马疲於甲胄,舟车倦於转输。” 严复 《原强》:“故凡其耕凿陶冶,织絍牧畜,上而至于官府刑政,战守、转输、邮置、交通之事,与凡所以和众保民者,精密广大,较吾 中国 之所有,倍蓰有加焉。”
(2).周转输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东起义前后清方档案》:“苟无大宗官款为之转输,则市面倾倒,而官银钱局亦倒。”
《漢語大詞典》:发运(發運)
(1).运输。 高承 事物纪原·节钺帅漕·发运引 宋 王溥 五代会要:“ 晋 天福 三年, 韩延嗣 配 华州 发运务,此始见发运之名。”宋史·食货志上三:“八年,乃择干彊之臣,在京分掌水陆路发运事。” 麦云 《第一次出击》:“原来计划委员会刚来了一个紧急电话说增拨两千吨水泥给他们,叫公司马上派人到××市水泥厂办理发运。”
(2).指水陆发运使。即转运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节钺帅漕·发运:“《宋朝会要》曰:‘…… 太平兴国 五年正月,命 姚沆 为 陕府 三门 发运。’”宋史·食货志上三:“ 雍熙 四年,併水陆路发运为一司。”宋史·刘熙古传:“俄为三司户部出使巡官,领 永兴 、 渭桥 、 华州 诸仓制置发运。”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四、宋史·食货志上三
(3).交上好运。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恭惟发运学士膺时纳祐,与国同休。”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四折:“儿做了状元郎,娘做了太夫人,娘和儿一齐发运。”
《漢語大詞典》:辇运(輦運)
(1).运输。魏书·李平传:“资产罄於迁移,牛畜毙於輦运。”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然而有官吏之俸,輦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出仓粟,杂糠粃而輦运之。”
(2).官名。职掌运输。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久之,除 京东 輦运,迁 京东 转运判官。”
《漢語大詞典》:挽输(輓輸)
犹运输。汉书·韩安国传:“又遣子弟乘边守塞,转粟輓输,以为之备。” 前蜀 杜光庭 《宣胜军使王谠为亡男昭胤明真斋词》:“山川有登涉之遥,粮馈有輓输之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加以 闽 粤 二藩运餉,岁需二千餘万,近省輓输不给,一切仰诸 江 南。”
分類:运输
《漢語大詞典》:挽运(輓運)
犹运输。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丙申,詔 鄴都 、 幽 、 镇 、 沧 、 邢 、 易 、 定 等州管内百姓,除正税外,放免诸色差配,以讨 王都 之役,有輓运之劳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内臣何文鼎:“且请修濬 大通桥 以东石闸河道,令漕舟直至桥下,以省輓运之劳。” 清 马建忠 《铁道论》:“而军旅之徵调,粮餉之转输,賑济之輓运,有无之懋迁,无不朝发夕至。”
分類:运输
《漢語大詞典》:输运(輸運)
运输;输送。隋书·天文志中:“胃三星,天之厨藏,主仓廩五穀府也。明则和平仓实,动则有输运事,就聚则穀贵人流。”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然矿业盛衰,首关输送,惟扼 胶州 ,则足制 山西 之矿业。”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而这外来材料(指建筑材料)便不能不专赖那峻险的川河来输运。”
分類:运输输送
《國語辭典》:盘剥(盤剝)  拼音:pán bō
1.辗转剥削。如:「盘剥取利」、「盘剥无度」。
2.搬运装卸货品。《六部成语注解。户部》:「盘剥:将大船重载之米取出分载于小船之上。」
《漢語大詞典》:迁运(遷運)
犹运输。 清 谭嗣同 《论湘粤铁路之益》:“明知煤铁用广,而煤铁之迁运最难,不有铁路,矿虽开而莫能运。”
分類:运输
《漢語大詞典》:盘坝(盤壩)
运输;搬运。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运利漕:“自 上海 搭载海船,由 定海 洋面驶入 寧波 ,可以省盘坝之烦,避大关之税。”参见“盘剥”。
分類:运输搬运
《國語辭典》:盘剥(盤剝)  拼音:pán bō
1.辗转剥削。如:「盘剥取利」、「盘剥无度」。
2.搬运装卸货品。《六部成语注解。户部》:「盘剥:将大船重载之米取出分载于小船之上。」
《國語辭典》:交通  拼音:jiāo tōng
1.通达无阻。《管子。度地》:「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交感、感应。《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3.沟通。《礼记。乐记》:「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4.往来、交往。《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
5.勾结串通。《三国演义》第一○回:「樊稠何故交通韩遂,欲谋造反?」《红楼梦》第一○五回:「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
6.汽车、船舶、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在陆地、水上或空中的往来。亦指信函、电报等来往。
《國語辭典》:纲运(綱運)  拼音:gāng yùn
自唐代起,转运大宗货物,分批启行,每批的车辆船只计数编号,名为一纲,故称为「纲运」。《宋史。卷二二。徽宗本纪四》:「辛酉,罢苏、杭州造作局及御前纲运。」
《国语辞典》:转运使(转运使)  拼音:zhuǎn yùn shǐ
职官名。唐时始置,掌管运输财赋、粮食等事务,多为大臣兼任。宋时则兼军事、刑名、巡视地方之职,为高级的地方行政长官。明代的转运使则仅掌理盐政。
《國語辭典》:推挽  拼音:tuī wǎn
引进、荐举。参见「推挽」条。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國語辭典》:推挽(推輓)  拼音:tuī wǎn
由后推进或由前牵引。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后人遂用以比喻引进、荐举。也作「推挽」。
《國語辭典》:漕运(漕運)  拼音:cáo yùn
旧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