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交关(交關)
(1).结交;结识。 汉 王褒 《僮约》:“不得辰出夜入,交关侔偶。”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他是个秀才娘子,等閒也不出来,你又非亲非族,一面不相干,打从那里交关起?”
(2).往来;交通。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初开 河西 ,列置四郡,通道 玉门 ,隔絶 羌 胡 ,使南北不得交关。”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又遣使与 蛮 中交关。”
(3).串通;勾结。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收文书,得吏人与 郎 交关谤毁者数千章。”明史·吴执御传:“又劾首辅 周延儒 揽权,其姻亲 陈于泰 及幕客 李元功 等交关为奸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盐商捐输皆虚伪:“所谓报效急公,累百十万,皆与盐院运使交关,相率为伪。”
(4).犹交易。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往来赂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多持货物,誑诱边民。边民无知,与之交关。”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汪凤:“请以百緡而交关焉。”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自禁私钱,百姓惩创;卖买交关,文文拣择。”《天雨花》第四八回:“ 孝贞 暗道事急矣,想必交关已做成。”
(5).交错混杂。 唐 李端 《鲜于少府宅看花》诗:“迴落报荣衰,交关鬭红紫。”朱子语类卷六二:“天理、人欲,毕竟须为分别,勿令交关。”
(6).开合的关钮,犹今之铰链。 唐 李贺 《屏风曲》:“蜨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緑鸭琉璃钱。”
(7).相涉;关连。《朱子全书》卷十二:“ 曾子 説忠恕,如説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一般,自有交关妙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这两个皮包,是我性命交关的东西。” 毛泽东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这是他们自己性命交关的大问题,我们不得不尽最后的忠告。”
(8).方言。许多。《海上花列传》第三一回:“耐倒是请教 高大少爷 做两首出来,替耐扬扬名,比俚哚好交关哚!” 彭家煌 《Dismeryer先生》:“找了交关人写介绍信,不行。”
(9).方言。非常,很。甬剧《两兄弟》第一场:“你屋里阿叔阿伯兄弟六七个,都交关要好。” 茹志鹃 《她从那条路上来》十一:“她挑了一些药,用纸包成一包,说:‘这种交关灵嘞!一吃就好。’”
《漢語大詞典》:秦人
秦 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 中国 人为“秦人”。直至 汉 晋 ,仍沿用此称。史记·大宛列传:“闻 宛 城中新得 秦 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汉书·匈奴传上:“穿井筑城,治楼以藏穀,与 秦 人守之。” 颜师古 注:“ 秦 时有人亡入 匈奴 者,今其子孙尚号 秦 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 马永卿 引《西域传》言:‘ 秦 人,我匄若马。’註:‘谓中国人为 秦 人。’”
《漢語大詞典》:成都
中国四川省省会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中心。面积3861平方公里。人口401万(1982)
《漢語大詞典》:天堑(天塹)
亦作“ 天壍 ”。
(1).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多指 长江 。隋书·五行志下:“ 长江 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渡耶?”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金陵 空壮观,天堑浄波澜。” 金 邓千江 《望海潮·上兰州守》词:“云雷天壍,金汤地险,名藩自古 皋兰 。” 明 张四维 《双烈记·酋困》:“一则有 长江 天堑之险,二则有元帅甲兵之勇。”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指别的江河。 宋 柳永 《望海潮》词:“云树绕隄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此指 钱塘江 。 金 李汾 《汴梁杂诗》之三:“天堑波光摇落日, 太行 山色照中原。”此指 黄河 。
《漢語大詞典》:梯航
(1).梯与船。登山渡水的工具。 唐 吕温 《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翘企圣域,莫知所从,如仰高山、临大川,未获梯航,而欲济乎深、臻乎极也。”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炎徼风清无瘴癘,蛮陬地闢有梯航。”
(2).引申指有效的途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悟不可恃,勤不可间;悟以见心,勤以尽力:此学诗之梯航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乃《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也。”
(3).亦作“ 梯杭 ”。“梯山航海”的省语。谓长途跋涉。 唐玄宗 《赐新罗王》:“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杭,通“ 航 ”。 宋 张孝祥 《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
(4).指水陆交通。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治定》:“而今应受天王宠,看万国梯航一旦通。” 严复 《论世变之亟》:“自胜代末造,西旅已通,迨及国朝,梯航日广。”
(5).比喻引荐人才。 唐 黄滔 《启刑部郑郎中》:“郎中模楷词林,梯航名路,每虑或遗於片善,常忧不採於一言。”
《漢語大詞典》:红灯(紅燈)
(1).红色的灯。 唐 王建 《宫词》之二七:“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 宋 王安中 《清平乐》词:“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随觴。” 清 陈维嵩 《散馀霞·十六夜即景》词:“今夜红灯成阵,被雨丝淹尽。”
(2).红色信号灯。常表示注意、危险等。如交通管理有红绿灯,红灯表示停止车辆前进。
《漢語大詞典》:通幽
(1).谓与神鬼交通。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经 ( 王经 )为 江夏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 经 每论 輅 ,以为得龙云之精,能养和通幽者,非徒合会之才也。”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科学隐,幻术兴,天学不昌,占星代起,所谓点金通幽之术,皆以昉也。”
(2).通往幽胜之处。语出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竹逕通幽处,禪房花木深。” 明 文徵明 《寄题百花庵》诗:“旧种长松应结子,新开竹径更通幽。”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马赛波尔多纪事》:“千峰叠秀,曲径通幽,楼房点缀,松柏婆娑。” 徐迟 《牡丹》二:“在新市场盖起一座大舞台,富丽堂皇;还在它旁边布置了一座曲径通幽的园林。”
《漢語大詞典》:草鞋
(1).用稻秆或草茎等编制的鞋。朱子语类卷十五:“人入德处,全在致知格物。譬如适 临安府 ,路头一正,著起草鞋便会到。”《水浒传》第十五回:“﹝ 吴用 ﹞穿上草鞋……连夜投 石碣村 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劈头遇见一个和尚,身穿破衲,脚踏草鞋,向我打了一个问讯。”
(2).指 清 代民间某些秘密社团内司交通、谍报等职事的人员。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联络三合会哥老会之经过》:“照三合会的规矩,职位中最重要的有三个人,就是红棍、白扇、草鞋……草鞋,是传递和探听消息的。” 陶成章 《浙案纪略外纪·教会源流考》:“第八巡风( 广东 人名曰草鞋),侦探一切事宜,是为老八。”
《漢語大詞典》:南道
(1).指南方。史记·游侠列传:“至若北道 姚氏 ,西道诸 杜 ,南道 仇景 ,东道 赵他 、 羽公子 , 南阳 赵调 之徒,此 盗跖 居民间者耳,曷足道哉!”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南道名毒曰短弧。”
(2).南面或南方的道路。《楚辞·刘向〈九叹·忧苦〉》:“邅彼南道兮,征夫宵行。” 王逸 注:“言己放流转彼 江南 之道。”
(3).专指古代中原地区对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南北二道中的南道。汉书·西域传上:“自 玉门 、 阳关 出 西域 有两道。从 鄯善 傍 南山 北,波河西行至 莎车 ,为南道;南道西踰 葱岭 则出 大月氏 、 安息 。”
《漢語大詞典》:北道
(1).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自 玉门关 和 阳关 以西,大体经今 新疆 中部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在 疏勒 以西越过 葱岭 ,通往今 中亚 各地。据隋书·裴矩传,自 敦煌 取道 伊吾 ,大体经今 新疆 天山山脉 以北和 伊犁河 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 中亚 和 西亚 。另据 唐 道宣 释迦方志卷上,还有一条自 伊州 经今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 凌山 ,通往今 中亚 各地的路线。 玄奘 赴 印 时,即取此线。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杭州 周汾 ,字 蓉衣 ,《咏春柳》云:‘ 西湖 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
《漢語大詞典》:喉舌
(1).比喻掌握机要、出纳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书等重要官员。《诗·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后汉书·李固传:“尚书亦为陛下喉舌。” 宋 梅尧臣 《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 萧 匡 。”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折子:“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摺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
(2).指口才;言辞。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昔 魏 史称 朱异 有口才, 挚虞 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胡国梁 《辛亥广州起义别记》:“﹝我们﹞费了许多的喉舌,才能恢复侨胞的信仰和得到其赞助。”
(3).喻代言者。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 永祥 兄是我们 上海 工商界的喉舌,哪方面也少不了他。”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当时在 上海 出版的英文报纸,是 美国 资产阶级的喉舌。”
(4).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南齐书·刘绘传:“ 南康 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六年:“国家所恃者大 江 , 襄樊 其喉舌,议不容缓。” 清 侯方域 《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
《漢語大詞典》:交通
(1).交相通达。管子·度地:“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电话四达,处处交通。”
(2).感通;感应。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唐 张鷟 游仙窟:“娘子向来频盼少府,若非情想有所交通,何因眼脉朝来顿引?”
(3).引申为交流。 蔡元培 《美术的起源》:“﹝音乐﹞可以说是人类交通感情的工具。”
(4).交往;往来。《韩诗外传》卷十:“ 渊 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明寺:“南中有 歌营国 ,去京师甚远,风土隔絶,世不与中国交通。” 鲁迅 《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一》:“因为既能通信,也许将来就能交通。”
(5).勾结;串通。汉书·江充传:“﹝ 充 ﹞诣闕告 太子丹 与同产姊及王后宫姦乱,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姦,吏不能禁。”新唐书·仆固怀恩传:“御史大夫 王翊 使 回紇 还, 怀恩 虑洩其交通状,因留不遣。”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赦 交通外官,依势凌弱。”
(6).指性交。百喻经·摩尼水窦喻:“昔有一人与他妇通,交通未竟,夫从外来,即便觉之。”
(7).各种运输手段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胡适 《国语文法概论》:“后来陆地交通有了人力车、马车;火车、电车;水路交通有汽船,人类交通更方便了,更稳当了,更快捷了。” 洪深 《青龙潭》第二幕:“ 林公达 :‘必得等到交通发达,生活才会比前进步,比前宽裕的。’”
(8).指担任通迅联络工作的人员。 陈毅 《赣南游击词》:“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 浩然 《艳阳天》第八十章:“他蹲在小河边撩着水洗了一把脸,就往乡里跑。他要把连夜赶写出来的报告材料,通过内部交通,立刻转到县委去。”
《漢語大詞典》:柏林
德国中东部、施普雷河注入韦尔河口处的城市,重要国际交通枢纽之一;面积833平方公里,人口343.3万(1990)
《漢語大詞典》:地理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易·繫辞上:“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孔颖达 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汉书·郊祀志下:“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人物咸沦,地理昭著。”
(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旧唐书·隐逸传·孔述睿:“ 述睿 精於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誌》,时称详究。”元史·刘秉忠传:“至於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覃精 许 郑 ,尤长於地理。” 丁玲 《母亲》:“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国文、修身、地理、历史,总有十几门。”参见“ 地理学 ”。
(3).区域;区划。汉书·王莽传下:“ 莽 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嗇,託以地理未定,故先赋茅土,用慰喜封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 太平天囯 马之沄 《建天京于金陵论》:“ 金陵 地连 三楚 ,势控 长江 ,地理不为不延广矣。”
(4).地址。《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角色与来人,到 临安府 寻他住处。”
(5).风水。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僧﹞ 文幼 薄能为诗,精阴阳地理。” 清 顾炎武 昌平山水记卷上:“皇后 徐氏 崩,上命礼部尚书 赵羾 以明地理者 廖均卿 等往,择地得吉於 昌平县 东 黄土山 。”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我们家祖坟的地理,好是好,可惜其形不全。”
《漢語大詞典》:地理学(地理學)
(1).指风水之术。 宋 陆游 《智者寺兴造记》:“ 玘 植杖而四顾曰:‘知者之为寺,天造地设者至矣,而人事不能充焉,故于此。天其使我兴此地歟?’乃諏诸为地理学者,则其言与 玘 略同。”
(2).以地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一般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等。
《漢語大詞典》:要冲(要衝)
处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后汉书·傅燮传:“今 凉州 天下要衝,国家藩卫。” 宋 岳飞 《奏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状》:“况 九江 乃控扼之重地,连 武昌 为襟带之要衝。”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尔来文物盛 唐 宋 ,舟车衢信当要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