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存心  拼音:cún xīn
心怀某种意念,居心。如:「存心不良」、「你分明是存心想陷害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给假回家,侍奉母亲之病。」
《漢語大詞典》:生情
(1).萌生爱怜之情。《晋书·庾纯传》:“自中世以来,多为贵重顺意,贱者生情,故令 释之 、 定国 得扬名於前世。”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二十韵》:“散诞披红帔,生情新约黄。”
(2).犹言矫饰情态。 北周 庾信 《镜赋》:“暂设粧奩,还抽镜屉。竞学生情,争怜今世。”
(3).犹蓄意。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卷下:“ 朱冲和 五经及第,恃其强敏,好干忤人。所在伺察瑕隙,生情争讼。”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我便道谁合毒药来,你便道是俺老子来;我便道谁生情造意来,你便道是俺老子来。”《水浒传》第二七回:“ 王婆 生情造意,哄诱通姦,唆使本妇下药毒死亲夫。”
《漢語大詞典》:设陷(設陷)
设置陷阱。韩非子·六反:“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亦比喻蓄意坑害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琼楼玉殿,日对君王面,年来眼底妬奇才,暗地装机设陷,欲酬心愿,便恣意倾排逞舌尖。”
《國語辭典》:挑衅(挑釁)  拼音:tiǎo xìn
故意惹起争端。《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实在因为我们国家的势力弱到这步田地,还能够同人家挑衅吗?」
《國語辭典》:曲隐(曲隱)  拼音:qū yǐn
1.曲折隐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
2.肢体弯曲隐蔽的部分。《新唐书。卷二二五。逆臣传上。安禄山传》:「及老,愈肥,曲隐常疮。」
《漢語大詞典》:证龟成鳖(證龜成鱉)
将乌龟说成甲鱼。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贾氏五不可》:“ 晋武帝 欲为太子娶妇。 卫瓘 曰:‘ 贾氏 有五不可:青、黑、短、妬而无子。’竟为羣臣所誉,娶之,竟以亡 晋 。妇人黑白美恶,人人知之,而爱其子,欲为娶妇,且使多子者,人人同也。然至其惑於众口,则颠倒错繆如此。俚语曰‘证龟成鳖’,此未足怪也。以此观之,当云‘证龟成蛇’。小人之移人也,使龟蛇易位。”
《國語辭典》:特洛伊木马(特洛伊木馬)  拼音:tè luò yī mù mǎ
希腊神话中,希腊人用大木马攻打特洛伊城的故事。参见「木马屠城记」条。
《国语辞典》:恐怖主义(恐怖主义)  拼音:kǒng bù zhǔ yì
蓄意运用暴力、威胁压迫,作为制造恐怖、恐吓或强迫社会的手段,以达成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
《国语辞典》:一级谋杀罪(一级谋杀罪)  拼音:yī jí móu shā zuì
英美法系中,凡蓄意杀人或从事强奸、掳人、纵火等不法罪行,而导致他人死亡的,称为「一级谋杀罪」。处以死刑或无期徒刑。
《漢語大詞典》:坐害
蓄意伤害。《西游记》第四六回:“我师兄既死,如何得现兽形?这都是那和尚弄术法坐害我等。等我与师兄报仇者。”
分類:蓄意伤害
《国语辞典》:搬是造非  拼音:bān shì zào fēi
蓄意挑拨双方或在别人背后乱加批评,以引起纠纷。《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八回:「怎当得张郎惫赖,专一使心用腹,搬是造非,挑拨得丈母与引孙舅子,日逐吵闹。」也作「搬弄是非」。
《国语辞典》:搬口弄舌  拼音:bān kǒu nòng shé
蓄意调唆、搬弄是非。《水浒传》第四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以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也作「搬弄口舌」、「搬唇递舌」、「搬唇弄舌」。
《國語辭典》:搬弄是非  拼音:bān nòng shì fēi
蓄意挑拨双方或在他人背后乱加评论,以引起纠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这有甚么要紧!你说了,我又不和你搬弄是非。」也作「搬是造非」。
《國語辭典》:处心积虑(處心積慮)  拼音:chǔ xīn jī lǜ
千方百虑,蓄意已久。《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大少爷见老人家有这许多银子,自己到不了手,总觉有点难过,变尽方法,总想偷老头子一票,方才称心。如此者处心积虑,已非一日。」
《漢語大詞典》:曲讳(曲諱)
(1).蓄意隐瞒。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若 杨桓 曲讳 后唐 潞王 焚璽之事,遂直以 宋 元符 所献者当之,傅会以实其事。”
(2).指曲意加以掩饰。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吾人追究作俑之罪,春秋之义,责备贤者,虽以 子舆氏 阐明民政之功,而亦不能为之曲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