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起风(起風)
(1).生风;刮风。汉书·李寻传:“羽气乘宫,起风积云。” 唐 姚合 《文宗皇帝挽词》之二:“云雾疑无日,笳簫别起风。”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八出:“一扇起风,二扇下雨。” 王汶石 《风雪之夜·卖菜者》:“‘起风了!’ 云河老汉 暗暗惊叫。”
(2).比喻生事,无中生有。朱子语类卷一三五:“先生曰:‘古人是未有姓,故赐他姓,教他各自分别。后来既有姓了,又何用赐。但一时欲以恩结之,使之亲附於己,故赐之。如 高祖 犹少;如 唐 , 夷 狄 来附者,皆赐姓。道理也是不是,但不要似公样恁地起风作浪説。’”
《漢語大詞典》:起事
(1).办事。管子·形势:“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
(2).起兵,发动武装斗争。汉书·孔光传:“曰:‘惟先假王正厥事’,言异变之来,起事有不正也。”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有 于嵩 者,少依於 巡 ,及 巡 起事, 嵩 常在围中。”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二三回:“ 三桂 起事,密使相招。”
(3).生事;挑起事端。韩非子·喻老:“起事於无形,而要大功於天下,是谓微明。” 唐 韩愈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边将当承上旨,谨条教,蓄财穀,完吏农力以俟,不宜规小利,起事盗恩。”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只令熟识人 陆大溪 指点,到地密拿起事人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既而又想到,他既然预备了,怎能白白放过,虽然众官不在那里,他也可以借此起事。”
《漢語大詞典》:生事
(1).古代始丧之礼。谓人死后葬前以生人之礼供奉之。礼记·檀弓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2).谓父母在世时奉事之。孝经·丧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邢昺 疏:“言亲生则孝子事之尽於爱敬,亲死则孝子事之尽於哀慼。”《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曰:‘ 由 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先垄》:“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以言孝。”
(3).谓自专行事。《公羊传·桓公八年》:“ 遂 者何?生事也。” 何休 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 公子遂 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 晋 ,春秋非之。”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死后二年, 西域 都护 甘延寿 以诛 郅支单于 封为列侯。时丞相 匡衡 亦用 延寿 矫制生事,据 萧望之 前议,以为不当封。”
(4).泛指行事。《公羊传·僖公四年》“其言次于 陘 何?有俟也” 汉 何休 注:“生事有渐,故敏则有功。”
(5).制造事端;发生事变;惹事。逸周书·周祝:“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 孔晁 注:“生事谓变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说岳全传》第九回:“我们一齐同去,认认这留守衙门,不许 牛兄弟 生事便了。”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这不是岂有此理么,疯疯癫癫一个女人,谁知道她是什么路数,找上门来生事!”
(6).犹生计。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山原肥沃,有泽渔之利……土地易为生事。” 唐 白居易 《观稼》诗:“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郊:“ 郊 拙于生事,一贫彻骨。”
(7).指产业。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凡人无生事,虽为显官,不能无俯仰依违。”
(8).犹世事。 唐 韦应物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诗:“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 宋 沈括 《蔡孝廉母胡氏墓志铭》:“其妇好佛言,弃其生平所乐而学之,至能忘喜愠,视生事泊如。”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生事俱消歇,旧欢犹合并。”
(9).指世情。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
《漢語大詞典》:更事
(1).再生事。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章》:“ 秦 非无事之国也, 韩 亡之后,必将更事。”
(2).常事;交替出现的事。史记·秦本纪:“ 晋 旱,来请粟。 丕豹 説 繆公 勿与,因其饥而伐之。 繆公 问 公孙支 , 支 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
(3).经历世事。汉书·平帝纪:“及选举者,其歷职更事有名之士,则以为难保,废而弗举,甚谬於赦小过举贤材之义。” 宋 陆游 《春雨绝句》之六:“更事老翁顽到底,每言宜睡好烧香。”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 三桂 年老更事多,欲出万全,不肯弃 滇 、 黔 根本。” 叶圣陶 《四三集·冥世别》:“什么叫‘有地位有家室有经验者多不肯冒险一试,学生更事不多,激动较易……为最便于利用之工具’?”
《漢語大詞典》:寻人(尋人)
找人。亦谓寻衅生事。《西游记》第八九回:“这个人其实神通广大,五百年前曾大闹天宫,十万天兵还不曾拿得住,他专意寻人的,他便就是个搜山揭海,破洞攻城,闯祸的个都头!”
《漢語大詞典》:起浪
揿起波浪。亦喻生事。 宋 苏轼 《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明 冯梦龙 《酒家佣·李燮渡江》:“西风起浪发跑跑,扯起子篷儿弗用摇。”粤剧《搜书院》第四幕:“可叹大户高门,往往无风起浪。”
《漢語大詞典》:出事
(1).谓发生丧事。红楼梦第五五回:“ 赵姨娘 的兄弟 赵国基 昨儿出了事。”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七:“不要早两天,只要早一天, 吴六 他们就不会出事了。”
(2).谓发生事故。 朱自清 《回来杂记》:“按说 北平 的街道够宽的,可是近来常出事。”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他这样会出事的!会出事的,哥哥!” 杨朔 《秘密列车》:“可是敌人的飞机炸得很厉害,往上开的火车常常出事。”
《漢語大詞典》:选事(選事)
(1).谓自选差使。国语·鲁语上:“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 韦昭 注:“选事,自选择於职事也。” 唐 柳宗元 《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行非选事,进不避难。” 清 金和 《双拜冈战记》诗:“吾儕好选事,略息行人喧。”
(2).考选举士,铨选职官之事。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詔加中书监,犹参掌选事。”旧唐书·韦承庆传:“ 承庆 自 天授 以来,三掌天官选事,銓授平允,海内称之。” 宋 邹浩 《谢吏部侍郎表》:“迄至今日,益昭圣功,宜得真材,以贰选事。”
(3).借故生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 孙 母﹞阴念来势兇猛,必将选事,不如姑却以婉词。”
《漢語大詞典》:走作
(1).生事,起衅。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又恐是姦人走作,妄兴间谋,因此互相疑贰,养成衅隙,遂有今日争理。”
(2).越规;放逸。朱子语类卷一二六:“言释氏之徒为学精专,曰:便是某常説,吾儒这边难得如此,看他下工夫,直是自日至夜,无一念走作别处去。” 宋 陈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书》:“气不足以充其所知,才不足以发其所能,守规矩準绳而不敢有一毫走作。”《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谁知 佛印 心冷如冰,口坚如铁,全不见丝毫走作。”《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你看多少人家,名门大族的娘子,汉子方伸了腿,就走作了。”
(3).引申为出岔子、出纰漏。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老哥如不见信,我另外写一张包管给你。他那中间人,我都熟识,丝毫不得走作的。”
(4).犹言移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凡肢体有断处,先用手法安置讫,然后用布缠之,復以竹帘围於布外,紧札之,使骨缝无参差走作之患。”
《漢語大詞典》:产物(産物)
(1).生产物品;产生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感虚:“天主施气,地主产物。”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皓皓太素,两仪始分,中和产物,肇有人伦。”
(2).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的事物或结果。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十:“其实贫民窟问题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部分的产物。”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人是时代即社会环境的产物。” 曹禺 《〈曹禺选集〉后记》:“把它们拿到今天来看,必然有许多的缺陷和谬误,因为它们都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漢語大詞典》:挑衅(挑釁)
亦作“ 挑衅 ”。 寻衅生事,蓄意引起争斗。 明 张景《飞丸记·埋轮没产》:“使其出则挑衅,没则徼功,待上无礼,驭下少恩,这也是有的。” 清 侯方域 《太子丹论》:“ 宋 之亡也, 秦檜 、 汤思退 之流,日以‘挑衅’之説,挟持杀戮天下之谋臣战将,始终以讲和误其国。” 峻青 《海啸》第二章:“ 黑老五 却没有掏枪,反而双手往胸前交叉着一抱,轻蔑地一笑,挑衅地看着 市川 。”
《漢語大詞典》:枝举(枝舉)
枝条四举。比喻派生事物纷繁。《淮南子·俶真训》:“今夫万物之疏跃枝举,百事之茎叶条梓,皆本於一根而条循千万也。”
《漢語大詞典》:发首(發首)
(1).对发生事件负主要责任的人。史记·朝鲜列传论:“ 右渠 负固,国以絶祀。 涉何 诬功,为兵发首。”
(2).开头。东观汉记·桓谭传:“﹝新论﹞凡二十九篇,惟《琴道》未毕,但有发首一章。”书·禹贡“ 济 河 惟 兖州 ” 唐 孔颖达 疏:“此下八州发首言山川者,皆谓境界所及也。”
《漢語大詞典》:滋事
生事,制造纠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厚庵:“公在位十年, 苗 民无敢出寨滋事者。”《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正月二十一日》:“闻 回疆 自 喀什哈尔 至 叶尔羌 復有滋事,已由 甘省 调兵往剿矣。” 沙汀 《还乡记》二五:“﹝ 冯大生 ﹞觉得父亲有意滋事。”
《漢語大詞典》:预习(預習)
(1).学生事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一:“ 乐华 的小小的书柜里有着《辞源》,他预习功课时常常请教它。”
(2).事先演习。《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决定晚上搞一次预习发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