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稽合
考校。东观汉记·明帝纪:“帝尤垂意经学,删定拟议,稽合图讖。” 明 何景明 《亟谷子太极图论引》:“俯仰近远参验,而稽合其言,广大弗贰。”
分類:考校
《漢語大詞典》:比次
(1).排比。《礼记·经解》“属辞比事” 唐 孔颖达 疏:“比次褒贬之事,是比事也。” 清 方苞 《汉高帝论》:“自 汉高 以后,比次诸君,其性资可与復古者惟 光武 为近。”
(2).次第。 明 徐渭 《鞠赋》:“萼紺紫而不起,叶比次而下垂。”
考校;比较。周礼·天官·司书“以叙其财” 汉 郑玄 注:“叙,犹比次也。谓鉤考其财币所给及其餘见为之簿书。”
《國語辭典》:比校  拼音:bǐ jiào
较量高下、轻重。《国语。齐语》:「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也作「比较」。
《漢語大詞典》:考稽
查考;考校。 清 姚鼐 《〈西魏书〉序》:“然 延寿 自序,言见别史千餘卷;今时代远隔,泯亡无一存,不获使观察据之以考稽同异而裁定焉。” 陈垣 《史讳举例》第三八:“ 竹汀先生 曰: 朱氏 考稽,号称精审,犹有此失,校书之难如此。”
分類:查考考校
《國語辭典》:论定(論定)  拼音:lùn dìng
衡量人、物、事而给予评断。如:「盖棺论定」。
《國語辭典》:相比  拼音:xiāng bǐ
互相比较。明。唐顺之〈送彭通判致仕序〉:「古者僚友之间,其相须至殷,而其相比至勤也。」
《國語辭典》:相比  拼音:xiāng bì
1.相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
2.互相连接。《吴子。治兵》:「邻里相比,什伍相保。」
《國語辭典》:比数(比數)  拼音:bǐ shǔ
比较计算。《汉书。卷六十七。梅福传》:「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宋。苏轼〈寄刘孝叔〉诗:「平生学问只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分類:考校计算
《漢語大詞典》:顺考(順考)
谓考校古事,择善而行。《书·尧典》“曰若稽古帝 尧 ” 孔 传:“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 尧 。” 孔颖达 疏:“言顺考古道者,古人之道,非无得失,施之当时,又有可否,考其事之是非,知其宜於今世,乃顺而行之。” 宋 王禹偁 《上太保侍中书》:“后代帝王而设諫官,闢諫垣,盖所以顺考古道而乐闻己过也。”
分類:考校古事
《漢語大詞典》:帘内(簾内)
科举考试时,负责考校之官员。详“ 帘外 ”、“ 帘官 ”。
《漢語大詞典》:隶古(隸古)
谓以隶书考校写定古篆文。《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 伏生 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 陆德明 释文:“谓用隶书写古文。” 孔颖达 疏:“言隶古者,正谓就古文体而从隶定之,存古为可慕,以隶为可识,故曰隶古,以虽隶而犹古。”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 安国 变隶古,后人不復见古文,时於史记见之。”一说,指隶书与科斗古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孔安国 《尚书序》言:‘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隶为隶书,古为科斗。盖前一简作科斗,后一简作隶书,释之以便读诵。近有善隶者,輒自谓所书为隶古,可笑也。”
《漢語大詞典》:月课(月課)
(1).每月考查、考核。魏书·李彪传:“陛下幼蒙鞠诲,圣教之躋,及储宫诞育,復亲抚誥,日省月课,实劳神虑。”
(2). 明 清 时每月对学子的课试或对武官武艺的考校。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官月课士子之艺业而奬励之。”《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 同 通 州县,本有月课,现在攷较他们,也不过同月课一个样子。”清史稿·选举志一:“教官考校之法,有月课、季考,‘四书’之外,兼有策论……讫於 嘉庆 ,月课渐不举行。”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马端敏公被刺:“ 同治 九年七月二十七日,为 两江 总督月课武职之期, 马端敏 公 新貽 亲临校场閲射。”
(3). 宋 代规定御史纠察官邪,按月奏事的制度。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太学诸生置绫纸:“ 郑昭先 为臺臣,倏当言事月谓之月课。 昭先 纯谨人也,不敢妄有指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 朱应元 既为御史,月课乃首劾 李俊明 ,公论大不平。” 张晋藩 王超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七节:“ 宋 朝在允许御史‘风闻弹人’的要求下,明令御史每月必须奏事一次,叫作‘月课’。如上任后百日内无所纠弹,则罢黜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种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御史弹劾权的滥用。”
《漢語大詞典》:推较(推較)
亦作“ 推校 ”。 推求考校。后汉书·左雄传:“ 雄 推较灾异,以为下人有逆上之徵。”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事踪笔跡,皆可推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以山海经推校里数,不殊 仲治 所记。”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推校千古,无所与让。” 明 归有光 《〈洪范〉传》:“ 汉 儒不原 箕子 之意,规规然务离而析之,所以流为灾异之学,庶徵以天道人事相推较。”
分類:推求考校
《漢語大詞典》:勾校
查考校核。 宋 欧阳修 《论中书增官属主文书札子》:“臣伏见近来朝廷号令烦数,更改又频,降出,四方多不遵禀。而朝廷之臣无专主者,亦不勾校稽违,考责实効。” 宋 沈遘 《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諼。”明史·刘健传:“内承运库累岁支银数百餘万,初无文簿,司钥库贮钱数百万,未知有无,寧可不勾校。”
《漢語大詞典》:考省
考校省察;考校查核。国语·晋语三:“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唐 李翱 《释怀赋》:“进藎言而不信兮,退远去而不获。弗验实而考省兮,固予道之所厄。”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只宜择师教之,时时勤加考省,乃为正当。”
《漢語大詞典》:稽同
犹稽合。考校,验证。韩非子·主道:“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隋书·经籍志一:“ 孔子 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讖,以遗来世。”
分類:考校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