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校雠(校讎)  拼音:jiào chóu
校对书籍,以正误谬。汉。刘向〈管子书录〉:「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也作「校勘」。
《國語辭典》:比校  拼音:bǐ jiào
较量高下、轻重。《国语。齐语》:「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也作「比较」。
《漢語大詞典》:角试(角試)
比试。管子·七法:“故聚天下之精材,论百工之鋭器;春秋角试以练,精鋭为右。” 章炳麟 《封建考》:“ 汉 世材官卫士之伦,盖亦日在营垒,课以戎事,非立秋角试乃至也。”
分類:比试
《國語辭典》:争光(爭光)  拼音:zhēng guāng
争取荣耀。如:「为国争光」。《红楼梦》第五六回:「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國語辭典》:比较(比較)  拼音:bǐ jiào
1.古时官府对差役未能于限期内完成差事,加以杖责。参见「比卯」条。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禀爷,这两个名下,欺侵窝脱银一百多两,带累小的们比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醒世恒言。卷十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较,强得利无可奈何,只得将田产变价上库。」
2.较量高下、轻重、长短、距离、好坏、快慢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比较材能,斟量功伐。」《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这行人,就和比较起来。」也作「比校」。
《國語辭典》:争衡(爭衡)  拼音:zhēng héng
较量高低、胜负。北周。庾信〈竹杖赋〉:「楚汉争衡,袁曹兢逐。」《三国演义》第二九回:「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
《國語辭典》:比并(比並)  拼音:bǐ bìng
比拟、较量。唐。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夫盲者业专,于艺必精,故乐工皆盲,籍傥可与此辈比并乎。」《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江湖上听得说,对影山有个使戟的占住了山头,打家劫舍。因此一径来比并戟法夺山。」
《漢語大詞典》:拍试(拍試)
宋 代擢补下级基层武官,先要比试弓马,称“拍试”。 宋 叶适 《庐州钱公墓志铭》:“他日,上遣官拍试,独 楚 应格。”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拍试:“武臣奏补人,銓试弓马者,谓之拍试,并挑试律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春季拍试,艺高者特与补转两资。”
《漢語大詞典》:较试(較試)
考核比试。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小铨:“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故曰流外銓,亦曰小选,其较试銓注与流内銓略同也。”《平山冷燕》第三回:“若是 竇老先生 恐怕褻体不愿去,何不另荐几个有名才学之士去较试,岂不万全?”《隋唐演义》第六回:“此事何难?只消如此如此,赚他来较试一番才能便见了。”
分類:考核比试
《漢語大詞典》:校射
(1).比试射技和武艺。 宋 曾巩 《饮归亭记》:“今尉之校射,不比乎礼乐,而贵乎技力。”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自成 每三日亲赴教场校射,百姓望见黄龙纛,咸伏地呼万岁。”
(2).射猎。《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襄公 驻车高阜,传令举火焚林,然后合围校射,纵放鹰犬。”
《漢語大詞典》:校力
较量武力;比试力量。晋书·江逌传:“且其堑栅甚固,难与校力,当以计破之。”景德传灯录·马鸣大士:“将有魔来与吾校力。”
《漢語大詞典》:校能
(1).比试才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是太子与诸释引强校能,弦矢既分,穿鼓过表,至地没羽,因涌清流,时俗相传,谓之 箭泉 。”
(2).考核才能。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吏部罢书判身言之选,设三式以任人,一曰校能之式,每岁以朝右崇重者一人,与吏部郎校天下羣吏之理最在第一至第三者,校定日据其功状而登进之。”
《漢語大詞典》:量校
较量,比试。新唐书·张行成传:“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谓以量器测定校核。宋书·邓琬传:“ 琬 性鄙闇,贪吝过甚,财货酒食,皆身自量校。”
《漢語大詞典》:斗试(鬥試)
亦作“鬭试”。 竞赛;比试。 宋 蔡襄 《茶录·色》:“﹝茶色﹞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 建安 人鬭试以青胜黄白。” 宋 蔡襄 茶录·点茶:“ 建安 鬭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分類:竞赛比试
《漢語大詞典》:斗腕(鬥腕)
亦作“鬪腕”。 比试腕力大小的游戏。 元 李材 《解酲语》:“ 成宗 春暮命宫人……成羣相逐,滚蘂翻花,鬪腕飞蹄,戏狎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