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拟议(擬議)  拼音:nǐ yì
1.拟订或提议。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夫动先拟议,明用稽疑,所以敬慎群务,弛张治术。」
2.研拟的议题。如:「经过专家们的讨论后,證明他的拟议是正确的。」
《漢語大詞典》:比类(比類)
整理,按类排比。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然终不免为策括者,以其无心得而但知比类以求备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礼家讲求於纂辑比类,大抵於五典六仪之原多未详析,总缘误识以仪为礼耳。” 章炳麟 《〈新方言〉序》:“斯 戴君 转语之所以贵,因以比类,虑得六例。” 谢觉哉 《不惑集·整理材料》:“‘比类’,拿现在话讲,是‘调查研究’,是‘整理材料’。”
(1).仿效;效法。礼记·乐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 孔颖达 疏:“比谓比拟善类,以成己身之美行。”国语·周语下:“其后 伯禹 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羣生。” 韦昭 注:“类,亦象也。”
(2).比照旧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大小,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饗。” 孔颖达 疏:“已行故事曰比,品物相随曰类。”汉书·文帝纪:“它不在此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后汉书·范升传:“《京氏》既立,《费氏》怨望,《左氏春秋》復以比类,亦希置立。”
(3).比方,比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及 三閭 《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三章》诗序:“文也者,非云尚形似,牵比类,以局夫儷偶,放於奇靡。” 明 王世贞 《〈何大复先生集〉序》:“其缘情即象,触物比类,靡所不遂。”
(4).比拟;比较。 唐 方干 《送道人归旧岩》诗:“若把古今相比类,姓 丁 仙鹤亦如斯。” 宋 王禹偁 《上太保侍中书》:“某因诣上閤,陈所见十事……其五事言内修其德,且引 汉文帝 时事迹以为比类。”《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定估比类当今时价,加贱减贵,酌取其中,总计合税之钱,折为布帛之数。”
(5).相类,相似。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茧有丝而茧非丝也,卵有雏而卵非雏也。比类率然,有何疑焉?” 晋 干宝 《〈搜神记〉序》:“ 卫朔 失国,二《传》互其所闻; 吕望 事 周 , 子长 存其两説。若此比类,往往有焉。”
《國語辭典》:比方  拼音:bǐ fang
1.用比较浅显、具体的方式,说明难以了解的意念。《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势力之所至,虽上帝亦不能违拗他。我说个比方给你听:『天上有好生之德,由冬而春,由春而夏,由夏而秋,上天好生的力量已用足了。』」
2.假如。用于有话要说而故意吞吐其词时。如:「他的书法写得真好,比方向他要副对联,他该不会拒绝吧!」
《國語辭典》:比并(比並)  拼音:bǐ bìng
比拟、较量。唐。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夫盲者业专,于艺必精,故乐工皆盲,籍傥可与此辈比并乎。」《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江湖上听得说,对影山有个使戟的占住了山头,打家劫舍。因此一径来比并戟法夺山。」
《國語辭典》:程式  拼音:chéng shì
1.订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则。《管子。明法》:「法者,天下之程式也。」
2.格式。如:「公文程式」。
3.指示电脑依特定步骤运作并产生结果的一组指令。
《漢語大詞典》:拟伦(擬倫)
比拟;伦比。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以 隋 之府库、仓廩、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伦?” 宋 苏辙 《祭文与可学士文》:“风雅之深,追配古人;翰墨之工,世无拟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评李杜:“二子( 杨慎 、 杨诚斋 )所引古人,拟伦俱似亡当。”
分類:比拟伦比
《國語辭典》:比例  拼音:bǐ lì
1.比照、援例,拿以往的例子相比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阴识》:「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2.同类的二数量相除为比,此二数相比等于彼二数相比,则四数成为比例。如12:4=3:1。
3.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如:「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规定的标准。」
4.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如:「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國語辭典》:比况(比況)  拼音:bǐ kuàng
与类似事例进行比照。汉。孔安国〈书经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唐。孔颖达。正义:「彼直言后世圣人,知是伏牺者,以理比况而知。」
《漢語大詞典》:仪比(儀比)
比拟;比匹。文选·宋玉〈高唐赋〉:“惟 高唐 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 李善 注:“言殊异於常,无物可仪比,比,类也。”
分類:比拟
《國語辭典》:比仿  拼音:bǐ fǎng
用手指头模拟数字。如:「卖西瓜的妇人一面高声喊价,一面用手指比仿著:『一斤十块钱!』」
《漢語大詞典》:方喻
比喻;比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女郎﹞年可十四五,鬟多歛雾,腰细惊风,玉蕊琼英,未足方喻。”
分類:比拟
《漢語大詞典》:俦拟(儔擬)
(1).犹比拟。 唐 杜光庭 《贺获神剑进诗表》:“刜鐘切玉者,詎可比伦;斩马断蛇者,那堪儔拟。”
(2).指同类的人。 明 陈德文 《刻阮嗣宗集叙》:“ 箕子 之明夷, 南容 之免患,无亦 嗣宗 之儔拟非邪!”
《漢語大詞典》:指儗
比拟。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圣贤之文与后世之词,纯驳、工拙、多寡,不大相远也。而世人望之若天然,不敢指儗之者,以其不务奇其词而奇其意,故举天下好奇者莫及也。”
分類:比拟
《漢語大詞典》:拟质(擬質)
犹比拟。 唐 韩愈 《通解》:“将欲齐之者,其不犹矜粪丸而拟质 随 珠者乎?”
分類:比拟
《漢語大詞典》:棿拟(棿擬)
模拟;比拟。棿,通“ 掜 ”。 汉 扬雄 《太玄·棿》:“棿,拟也,图象也,告其所由往也。维天肇降生民,使其貌动、口言、目视、耳听、心思,有法则成,无法则不成,诚有不威,棿拟之经。垂消为衣,襞幅为裳,衣裳之示,以示天下,棿拟之三八。” 范望 注:“準拟其事,取象而作之也。”
分類:模拟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