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相并(相並)
并排;并列。 唐 朱庆余 《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宋 范成大 《偶题》诗:“蕉心榴萼俱无赖,要与春衫相并红。”
《漢語大詞典》:齐列(齊列)
(1).并列。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金楹齐列,玉舃承跋。” 唐 段文昌 《平淮西碑》:“戎旅同心,垒垣齐列。”
(2).引申为同样,同等。晋书·张载传:“及其无事也,则牛驥共牢,利钝齐列。”
《漢語大詞典》:同贯(同貫)
(1).犹一体,一例。后汉书·周景传:“﹝ 周景 ﹞常称曰:‘臣子同贯,若之何不厚!’”
(2).同籍贯。 三国 魏 郭遐叔 《赠嵇康》诗之三:“惟予与子,本不同贯,交重情亲,欲面无筭。”
(3).并列;同列。三国志·魏志·邢颙传:“ 楨 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而 楨 礼遇殊特, 顒 反疎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此指与……并列、同列。 宋 叶适 《姚君俞墓志铭》:“圣贤之所自,尽不与世同贯也。”
《漢語大詞典》:参合(參合)
(1).验证相合。韩非子·主道:“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閲焉。”
(2).并列。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 王利器 校注:“谓圣人之功德与天地参也。”
(3).符合。隋书·天文志上:“推北极里数法,夜於地中表南,傅地遥望北辰纽星之末,令与表端参合。” 明 唐顺之 《秋野殷公墓志铭》:“未几,翁子 文辉 以吾友 施子羽 所为状来请,铭状中事,多与 邦靖 所説参合。”
(4).谓综合观察。 唐 元稹 《与史馆韩侍郎书》:“及乱,则延颈受刃,分死不回,不以不必显而废忠,不以不必诛而从乱,参合古今之士,盖百一焉。”《孽海花》第二五回:“把人事天变,参合起来,只怕国运要从此大变。”
(5).综合参考。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与天地相应,参合於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明史·范常传:“羣臣集议,间有异同, 常 能参合众言,委曲当上意。”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我主要的是参合着战国策竹书纪年史记这三项资料,并没有纯粹依据史记。”
《漢語大詞典》:齐班(齊班)
并列。 明 杨慎 《党籍碑》:“今著《名臣録》,自拟於春秋……而 孔子 可与 少正卯 同列, 孟子 可与 仪秦 齐班乎?”
分類:并列
《漢語大詞典》:齐齿(齊齒)
(1).并列。礼记·礼运:“与家僕杂居齐齿,非礼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安有强敌世仇,而听该酋置馆杂居齐齿, 胡 越 横行輦轂!”
(2).见“ 齐齿呼 ”。
分類:并列
《漢語大詞典》:齐齿呼(齊齒呼)
等韵学名词。亦称“ 齐齿 ”。 宋 元 韵图只分开、合两呼。 明 梅膺祚 字汇所附《韵法直图》增立十呼,始有“齐齿”、“齐齿捲舌”等名目。 清 潘耒 删汰繁复,定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其类音云:“举舌对齿,声在舌齶之间,谓之齐齿。”但一般仍将“齐齿”归于“开口”,如 清 李元 音切谱云:“开口正音俗称开口音,开口副音俗称齐齿音。”现称韵头或韵腹是i[i]的韵母为齐齿呼。
分類:韵学分开
《漢語大詞典》:齿班(齒班)
并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 仙客 本 河湟 一吏典耳,拔昇清流,齿班常伯,此官邪也。又欲封之,良为不可。”
分類:并列
《漢語大詞典》:兼罗(兼羅)
犹言并列。 晋 左思 《魏都赋》:“班列肆以兼罗,设闤闠以襟带。”
分類:并列
《漢語大詞典》:相厕(相廁)
共处;并列。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卢陵 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羣,不与众鸟相厕,俗云是古之木客花化作。” 唐 谢观 《东郊迎春赋》:“东嚮西嚮,勾芒岁星而对列;左之右之,三辰七宿以相厕。”
分類:共处并列
《漢語大詞典》:参贰(參貳)
(1).并列。 汉 王充 论衡·案书:“﹝新语﹞参贰经传,虽古圣之言,不能过增。”明史·魏元传:“臣闻君之与后,犹天之与地,不可得而参贰也。”
(2).参与;辅佐。 宋 范仲淹 《邠州建学记》:“予参贰国政,亲奉圣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少师 赵公概 ……为人宽厚长者,留滞内相十餘年,晚始大用,参贰大政。”
《漢語大詞典》:軿列
并列。 汉 应瑒 《奕势》:“或饰遁伪旋,卓轢軿列,羸师延敌,一乘虚絶,归不得合,两见擒灭。”
分類:并列
《漢語大詞典》:比肩
(1).并肩。《淮南子·说山训》:“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 唐 白居易 《长相思》诗:“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清 吴蔚光 《西江月》词:“对面绣棚坐处,比肩鈿槛行时。”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
(2).并列,居同等地位。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乃侥倖之徒,不足与比肩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沈佺期:“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盖余之志,欲入山穷居,专精思虑,以务比肩於古人。” 陈毅 《游桂林》诗:“ 西哈努克 亲王为我言,曾游世界诸名胜,无一可与 桂林 相比肩。”
(3).指地位同等之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动扰黎民。”
(4).一个连接一个。形容众多。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竝起。”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殷 周 之世,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岂其心不欲治乎?”北齐书·恩倖传序:“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至於 光武 之世,篤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九状》:“若以为非臣不可为,则方今辞臣满朝,英俊比肩,举而用之,无不称职。”
(5).即披肩。元史·舆服志一:“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原注:“俗称襻子答忽。”
《漢語大詞典》:或者
(1).或许,也许。左传·僖公十九年:“今 邢 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 卫 讨 邢 乎?”孟子·公孙丑下:“昔者辞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 宋 苏洵 《田制》:“数世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復於贫,而彼尝已过吾限者,散而入於他人矣,或者子孙出而分之,以为几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文王 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 武王 伐 商 之时, 文王 若在,或者不致兴兵。”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假若 虎妞 是个男子,当然早已成了家,有了小孩,即使自己是个老鳏夫,或者也就不这么孤苦伶仃的了。”
(2).有人;有些人;某人。南史·张瓌传:“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或者讥其衰暮畜伎。” 唐 元结 《自述三篇序》:“有惑而问曰:‘子其隐乎?’对曰:‘吾岂隐者邪?--愚者也,穷而然尔。’或者不喻,遂为《述时命》以辩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汤岐公 自行宫留守出守 会稽 ,朝士以诗送行甚众。 周子充 在馆中,亦有诗而亡之。 岐公 以书再求曰:‘顷蒙赠言,乃为或者藏去。’ 子充 极爱其遣辞之婉。”
(3).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或者因一句话上,成就了一家儿夫妇;或者因一纸字中,拆散了一世的姻缘。”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一:“村里街坊邻居,老一辈人提起她,都爱叫她‘ 喜旺家 ’,或者‘ 喜旺媳妇 ’,年轻人只管她叫‘ 喜旺嫂子 ’。”
《漢語大詞典》:班行
(1).朝班的行列;朝官的位次。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 汉 家太史 宋公 孙,漫逐班行謁帝閽。” 明文肇祉《上林斋宿》诗:“自媿衰年通仕籍,强随鵷侣缀班行。”
(2).也泛指行辈、行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 扶 即 薛 谓近从兄弟班行,内外亲族絶多。” 元 邓玉宾 《端正好》套曲:“凤凰池上,依八卦摆班行。”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妙选女乐百人,各就班行,彼歌此舞,更退迭进。”
(3).指朝官。 唐 张籍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不时来。” 宋 秦观 《辞史官表》:“班行之内,学术过於臣者甚多。” 清 赵翼 《编校文端师集感赋》诗:“久推勋德冠班行,餘事仍看各擅场。”
(4).泛指官位或官阶。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张文定公:“ 定公 三为宰相,门下廝役,往往皆得班行。”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知 青涧城 种諤 招西人 朱令陵 ,最为 横山 得力酋长……乞除一班行,使夸示诸 羌 ,诱降 横山 之众。”
(5).指朝廷。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中贵悚惧曰:‘念某乍离班行,不知州府事体。’”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天下之人皆知 谦 以身佩安危,功在社稷,而 谦 亦自信其得効忠藎,扬眉吐气於班行。”
(6).同列,并列。 宋 范仲淹 《奏乞将边任官员三年满日乞特转一资》:“主兵武臣并都监巡捡寨主监押等,自来与诸处武臣班行,一例五年磨勘,既劳逸不均,又迁转无别。”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 伊 傅 齐肩, 周 召 班行。”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柳宗元:“ 柳宗元 文章识见议论,不与 唐 人班行者,《封建论》卓且絶矣。”
(7).指戏班、乐户。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勾栏中得悟,再不入班行,唐巾歪裹,板撒 云阳 ,腰繫编带,舞袖衫长。”
(8).指戏中行当。 元 赵明道 《斗鹌鹑·名姬》套曲:“乐府梨园,先贤老郎……﹝调笑令﹞省郎,是你旧班行。他诉真是咱断肠,不知音枉了和他讲。”
犹颁行。汉书·诸侯王表序:“﹝ 王莽 ﹞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三国志·魏志·钟毓传:“ 正元 中, 毌丘俭 、 文钦 反, 毓 ( 钟毓 )持节至 扬 、 豫 州班行赦令,告諭士民。”北史·常景传:“太常 刘芳 与 景 等撰朝令,未及班行…… 芳 卒, 景 纂成其事。”
《漢語大詞典》:或是
(1).或许;也许是。 唐 韩愈 《送张道士》诗:“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 宋 苏轼 《九日次定国韵》:“封侯起大第,或是君家騶。”
(2).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水浒传》第五五回:“或是马上,或是步行,都有法则。”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如‘云淡风轻近午天’此等句法自然容易见好,若变为‘风轻云淡近午天’,则虽有好句,不夺目矣。况‘风轻云淡近午天’七字之中,未必言言合律,或是阴阳相左,或是平仄尚乖,必须再易数字,始能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