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量度
计量多少和长短的标准。周礼·地官·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 郑玄 注:“量,豆、区、斗、斛之属;度,丈、尺也。”
(1).审度;考虑。魏书·范绍传:“詔以 徐 豫 二境,民稀土旷,令 绍 量度处所,更立一州。”朱子语类卷二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以事相谋,须是子细量度,善则令做,不善则勿令做。”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一折:“臣怎敢闲将天下交,您君臣再索量度。”
(2).估量。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余不自量度,輒定诗之宗旨。”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量度又怕有歹人来到,不由人心中添懊恼。” 清 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古之君子所以自拔於人人者,岂有他哉?亦其器识有不可量度而已矣。”
测量;测定。墨子·天志中:“今夫轮人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圜与不圜也。”隋书·儒林传·刘焯:“推步日月之经,量度山海之术,莫不覈其根本,穷其秘奥。”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三:“《语》《孟》如丈尺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漢語大詞典》:勘定
(1).核定;校定。旧唐书·王彦威传:“乃命 彦威 充十二州勘定两税使。” 清 曾国藩 《〈经史百家简编〉序》:“ 沅甫 重写一册,请余勘定。”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从上面举的两个例子,说明资料的时代勘定是十分重要的。”
(2).测定。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两天后就由一个行地理的风水先生用罗盘在后山顶上勘定了地势。”
(3).戡定。勘,通“ 戡 ”。以武力平定。清史稿·选举志一:“ 世祖 勘定天下,命賑助贫生。”
《漢語大詞典》:预测(預測)
(1).预先推测或测定。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林潮》:“一家五尚书,三祭酒,三世諡文,非独 明 代仅见,古亦罕有其伦也……纵极力颂扬,安能预测子姓如此之盛耶?” 茅盾 《子夜》五:“他对于此番的工潮不能预测,甚至即在昨天还没有正确地估量到工人力量的雄大。”
(2).指事前的推测或测定。 鲁迅 《书信集·致夏传经》:“经历一多,便能从前因而知后果,我的预测时时有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九:“ 乐华 ,我没有旁的话向你说,我只愿你不辜负我的预测。” 冯雪峰 《狐狸的恶梦》:“虽然没有任何的根据可以断定他的预测的准确,可总不停地心跳。”
《漢語大詞典》:水平
(1).水面平静。管子·侈靡:“水平而不流,无源则遬竭。” 唐 刘禹锡 《插田歌》:“水平苗漠漠,演火生墟落。” 元 王恽 《游华不注记》:“是日也,天朗气淑,清风徐来,水平不波,鸣丝歌板,响动林谷。”
(2).指同水平面平行。 萧军 《八月的乡村》九:“对面那个队员也开始向他们这边走过来,步枪变换了位置,不水平地横在手里。”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八章:“ 小钢炮 乘势来了个水平投弹,轰隆一声,敌人的自动枪停止了。”
(3).古代测定水平面的器具。 唐 李靖 《卫公兵法》卷下:“水槽,长二尺四寸,两头及中閒凿为三池……以水注之,三池浮木齐起,眇目视之,三齿齐平,则为高下準……计其尺寸,则高下丈尺分寸可知,谓之水平。” 宋 苏轼 《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三县官吏文状称 罗适 、 崔公度 当初相度 八丈沟 时,只是经马行过,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
(4).指示水位的标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 宣武门 子城内,如培塿者五,砌之以砖…… 京 营旧卒云:‘此水平也。京城地势惟 宣武门 最低,衢巷之水,遇雨,皆滙于子城。每夜雨太骤,守卒即起,视此培塿,水将及顶,则呼开门以洩之。’”
(5).指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陈毅 《在天津新河某部营房夜宿》诗:“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 巴金 《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发奖大会上的讲话》:“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
《漢語大詞典》:预想(預想)
(1).预先推想或测定。 宋 秦观 《次韵参寥见别》:“预想江天回首处,雪风横急雁声长。” 清 汪懋麟 《叔定家兄入京同朝采出郭相迎抵寓即事》诗之一:“犯晓最先骑马出,挑灯预想对床眠。”
(2).指事前的推想。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然彼苟无美之预想存于经验之前,则安从取自然中完全之物而模仿之,又以之与不完全者相区别哉?” 鲁迅 《野草·死后》:“谁知道我的预想竟的中了,我自己就在证实这预想。” 沙汀 《困兽记》七:“预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而且,不仅对于幸福如此,便是对于不幸的猜测,结果也往往不一致。”
《漢語大詞典》:方法
(1).测定方形之法。墨子·天志中:“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2).办法;门径。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磯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 唐 韩愈 《送韩侍御归所治序》:“﹝ 韩重华 ﹞使耕其傍便近地……又为之奔走经营,相原隰之宜,指授方法,故连二岁大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 伯丰 有才气,为学精苦,守官治事,皆有方法。” 冰心 《南归》:“﹝我﹞除了将一切交给上天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了。”
(3).方术,法术。 唐 张籍 《书怀》诗:“别从仙客求方法,时到僧家问苦空。”亦指技术;技巧。《英烈传》第七回:“﹝剑﹞有八尺餘长,长兄舞得如花轮儿一般,空中只见寳剑不见人,这方法从那里学来?” 清 张云锦 《桂枝香》词:“作羹方法留佳话,但空传当壚 宋嫂 。”
(4).法则。《〈艾青诗选〉自序》:“形象思维的方法,是诗、也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 巴金 《探索集·探索之三》:“我的探索和一般文学家的探索不同,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等的问题。”
《漢語大詞典》:准绳(准繩)
(1).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准,测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度的墨线。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準绳。”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故圣人防乱以经艺,工正曲以準绳。”史记·夏本纪:“左準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2).喻言行所依据的原则或标准。文子·下德:“帝者不体阴阳即侵,王者不法四时即削,霸者不用六律即辱,君者失準绳即废。”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提纪纲者,不能以準绳检下,而曰密奏风闻。”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华靡过甚,我们既奉命来此,若不趁此着实的洗伐一番,伊于胡底?诸公把这话奉为準绳罢。” 夏衍 《力与巧》:“学了文法就可以使你的文章有规矩,有准绳,而不至于犯不通的错误。”
(3).衡量;裁督。多指严格执行法令制度。梁书·到洽传:“领尚书左丞,準绳不避贵戚,尚书省贿赂莫敢通。”
(4).指使严格遵守法制。新唐书·韩偓传:“ 偓 因荐御史大夫 赵崇 劲正雅重,可以準绳中外。帝知 偓 , 崇 门生也,嘆其能让。”
(1).测定平直的器具。准,测定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线的墨线。吕氏春秋·分职:“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 毕沅 校注:“ 李 本作准,别本作準。”
(2).引申为标准;准则。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且日月山水诸文,宛转悉如其像,非若隶书之局就准绳,与形相失。”
《漢語大詞典》:仪表(儀表)
(1).人的外表。指容貌、姿态、风度等。《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頎” 汉 郑玄 笺:“言 庄姜 仪表长丽俊好,頎頎然。” 南朝 梁 沈约 《豫章文宪王碑》:“公德惟民望,位冠朝首,仪表瑰雄,风神秀杰。” 元 曾瑞卿《留鞋记·楔子》:“因小生学成满腹文章,更兼仪表不俗,今年春榜动,选场开,奉父母严命特来上朝应举。” 峻青 《海啸》第四章十二:“他那威严的仪表,沉雷般的声音,有着一种逼人的力量。”
(2).准则;法式;楷模。管子·形势:“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 汉 王逸 《离骚叙》:“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铸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司空、僕射,实百僚之仪表也,奈何与黥卒坐对!” 朱德 《游罗冈祠》诗:“忠心为国声名在,仪表堪称后世师。”
(3).指为准则,为法式,做楷模。 宋 苏轼 《徐州谢邻郡陈彦升启》:“纪纲千载,仪表一方。”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沉光:“又如《太白酒楼记》等文,皆仪表於后世。”
(4).表柱。立木为之,用于测日影,候天象。后汉书·律历志下:“历数之生也,乃立仪表以校日景。景长则日远,天度之端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智力有限,持寻尺之仪表,仰测穹苍,安能洞悉而无疑?”
(5).机弩部件之一,用于瞄准。《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善射者有仪表之度,如工匠有规矩之数,此皆所得以至於妙。”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曰:‘愿闻望敌仪表、投分飞矢之道。’ 音 曰:‘夫射之道,从分望敌,合以参连……远近高下,求之銖分。’”
(6).测定温度、气压、电量、血压、流量等仪器的统称。外形似计时的表,能由刻度直接显示数值。 碧野 《在江汉平原上》:“姑娘夜读了一阵,望了望抽水机的仪表。”
《漢語大詞典》:压头
液体或液柱的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如液面和潜入孔之间的高度差)
一种尖头或圆头的物体(如金刚石、硬质合金、硬质钢),用压力压入金属表面借以测定硬度及压入阻力
《漢語大詞典》:预占(預占)
事先测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 三代 之时,日食皆不预占……而预占日食,又不知起於何时也?”
分類:事先测定
《漢語大詞典》:吹灰
(1).吹扬灰烬。《淮南子·齐俗训》:“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
(2).古代将葭灰置于律管内测定节气。新节气至,灰则自行由相应律管内飞出。见《后汉书·律历志上》。后遂以吹灰表示节气变换。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迴。” 宋 司马光 《次韵和韩子华寒食休沐》:“小雨前宵先泼火,季春明日又吹灰。”参见“ 吹葭 ”。
(3).喻用力极小。如:事同吹灰。参见“ 吹灰之力 ”。
《漢語大詞典》:吹葭
古代候气之法,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内端,气至则灰散。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唐 杜甫 《小至》诗:“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明 高启 《至日夜坐客馆》诗:“旅踪犹泊梗,阳气又吹葭。”
《漢語大詞典》:吹灰之力
比喻用力极小。《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他因听见 老残 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任溶溶 《一个怪物和一个小学生》诗:“我不用化吹灰之力,就能制服,哼,这小不点。”《花城》1981年第4期:“侦察得到这个情报没有费吹灰之力。”
分類:极小
《漢語大詞典》:测量(測量)
(1).推测度量。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叔度 汪汪如万顷之波,澄之而不清,橈之而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国运方夷险,天心詎测量。” 宋 叶适 《叶岭书房记》:“书之博大广远不可测量如此。”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忠厚老诚的 秀兰 ,用眼睛测量着 改霞 的心底。”
(2).用仪器或量具测定空间、时间、温度、速度、功能、地面的形状高低和零件的尺寸、角度等。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通艺》:“窃谓:宜令各小学堂先以浅近适用算术,如开方、弧矢及代数、比例诸术,普教诸学生,以为测量製造之基础。”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五章:“垒坝那会儿,是非常匆忙的,既没用仪器测量,也没有什么设计,就是把老石匠 喜老头 搀到那儿一指点,大伙儿就干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罗盘(羅盤)
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清 赵翼 《戏咏蛛网》:“界画罗盘痕,圜规浑仪式。”《老残游记》第一回:“送他一个罗盘,他有了方向,便会走了。” 茅以升 《东风第一枝·迎科学大会》词:“万古江山,千秋俊杰,辈辈人出。字模、火药、罗盘,桩桩史家称述。”
《漢語大詞典》:分铢(分銖)
(1).一分一铢。后汉书·方术传·华佗:“精於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銖,不假称量。”
(2).形容极少。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人有数妇,暴面於道,寻道争分銖,以给其夫舆马衣资。” 唐 沈亚之 《上使主第三书》:“ 亚之 幸蒙过意,提在宾阶,虽无分銖之能以事万一,然誓将鞭励,孱谨以效终身。”
(3).古代弓上测定射箭远近的标志。文选·潘岳〈射雉赋〉:“於是筭分銖,商远邇,揆悬刀,骋絶技。” 徐爰 注:“分銖,弩牙后刻画定矢所至远近之处也。”
《漢語大詞典》:仪式(儀式)
(1).取法。语本《诗·周颂·我将》:“仪式刑 文王 之典,日靖四方。” 朱熹 集传:“仪、式、刑,皆法也。” 宋 苏辙 《皇太后答书》:“将仪式於文考,以教孝於诸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南海县志·梁廷栋传》:“士得位,当霖雨苍生;不幸老死萤窗,亦当仪式州里。”
(2).指典礼的秩序形式。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令 既 之 武都 ” 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 《魏略》:“ 楚 为人短小而大声,自为吏,初不朝覲,被詔登阶,不知仪式。”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水陆之品,狼藉籩豆;荐祼兴俯,不中仪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刘岳 ﹞不暇讲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时世俗所用吉凶仪式,略整齐之,固不足为后世法矣。” 沈从文 《边城》二十:“老道士披上那件蓝麻布道袍,开始了丧事中绕棺仪式。”
(3).犹仪态。 汉 王粲 《玛瑙勒赋》:“御世嗣之骏服兮,表騄驥之仪式。”
(4).指测定历日的法式制度。后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亦於 建武 ,施於 元和 ,讫於 永元 ,七十餘年,然后仪式备立,司候有準。”隋书·律历志中:“逮於 永平 之末,乃復改行《四分》,七十餘年,仪式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