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查 → 查槎”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磨勘  拼音:mó kān
1.推求学理。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江右学王门案五。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塘南之学,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谓洞彻心境者矣!」
2.古时勘察官吏的成绩。唐。德宗〈磨勘内侍官结阶敕〉:「并结阶累勋阶者,并且当司磨勘,具衔奏来。」
3.明、清科举时,对乡、会试卷,按例须进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检查词句、书法是否符合规定,称为「磨勘」。见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一。评驳进呈试录》、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一七。礼部磨勘》。
《漢語大詞典》:取勘
(1).审理。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二:“ 叶康直 为转运使,以粮草不办……明日早,札子至, 叶康直 枷项送 渭州 取勘。”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帝以 张天説 所进书立意狂妄,詆訕先帝,送 开封府 取勘。”
(2).犹查核。《元典章·兵部三·给驿》:“﹝官员﹞到任之后,不幸病故,抛下家属……仰所在官司取勘,见数应付元去铺马车船,仍给行粮,递送还家。”
分類:审理查核
《國語辭典》:体验(體驗)  拼音:tǐ yàn
1.察验。宋。苏轼 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臣体验得每年颍河涨溢水痕,直至城门脚下,公私危惧。」
2.体会、感受。如:「他下矿坑去挖矿,好体验矿工生涯的甘苦。」
《漢語大詞典》:检覆(檢覆)
查核。东观汉记·明帝纪:“时天下垦田皆不实,詔下州郡检覆,百姓嗟怨。”北史·羊祉传:“ 祉 自当官,不惮强御,朝廷以为刚断,时有检覆,每令出使。”新唐书·邓景山传:“帝闻,即以 景山 为 太原 尹,封 南阳郡公 。至则振覈纪纲,检覆干隐,众大惧。”
分類:查核
《國語辭典》:简稽(簡稽)  拼音:jiǎn jī
检阅核计。《周礼。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师田以简稽;……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分類:查核考察
《漢語大詞典》:隐栝(隱栝)
亦作“ 隐括 ”。
(1).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韩非子·难势:“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 奚仲 为车,不能成一轮。” 王先慎 集解:“ 张榜 本、 赵 本‘栝’作‘括’。”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揉曲曰隐,正方曰栝。”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俗非 唐 虞 之时,而世非 许由 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木箭必待隐栝而后成为轮矢,人也必须加以人工然后才成为善人。”
(2).引申为标准、规范。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议表》:“撰《律疏》三十卷,笔削已了,实三典之隐括,信百代之準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虽中庸史官,皆可勉副绳墨,粗就隐括。”
(3).矫正,修正。后汉书·邓训传:“ 训 考量隐括。” 李贤 注引《孙卿子》:“拘木必待隐括蒸揉然后直。”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往者略依 胡母生 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 徐彦 疏:“解云,隐谓隐审,括为检括,绳墨犹规矩也。”
(4).审度;查核。后汉书·邓训传:“ 建初 三年,拜 训 謁者,使监领其事。 训 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李贤 注:“隐审量括之也。”梁书·武帝纪上:“请自今选曹宜精隐括,依旧立簿,使冠履无爽,各实不违。”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阁下宜勉数日之劳,躬往隐括而发之,裁其价以予民。”
(5).概括。儒林外史第一回回目:“説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评〈离骚〉底作者》:“但《离骚》里面的话分明被隐括着的。”
《漢語大詞典》:照刷
查核;清查。《元典章·台纲二·体察》:“管民官与按察司递相照刷文卷。”《元典章·户部五·典卖》:“所据文簿,候肃政廉访司依例照刷。”
分類:查核清查
《漢語大詞典》:检练(檢練)
查核。《北史·卢同传》:“统将、都督,并皆印记,然后列上行臺。行臺关太尉。太尉检练精实,乃始关刺。”
分類:查核
《漢語大詞典》:裁核
查核。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时用兵数载,司事者任意挥霍,不復稽覈,侍郎司事数月,力为裁核,每月省糜费数十万,而国帑赖以充裕。”
分類:查核
《國語辭典》:检测(檢測)  拼音:jiǎn cè
查验测定。如:「空气污染检测。」
分類:检测查核
《漢語大詞典》:捡核(撿覈)
查核。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属因 淮南 行铁以来,暨乎 蘄口 置监而后,阴仰官鑪之羡,不胜伪冶之烦,浸用骄奢,无復绳矩,所以捡覈增铸,禁絶私钱。”
分類:查核
《漢語大詞典》:磨照
查核。元史·太宗纪:“秋七月,命 陈时可 閲刑名、科差、课税等案,赴闕磨照。”
分類:查核
《國語辭典》:点检(點檢)  拼音:diǎn jiǎn
1.清点、检覈。宋。欧阳修〈玉楼春。池塘水绿〉词:「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人。」《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黄巢因下第了,点检行囊,没十日都使尽。」
2.反省检查。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吏部侍郎孔温业白执政求外任,承相白敏中曰:『我辈亦须自点检。』」
3.职官名。职掌皇帝宿卫之事。也作「检点」。
《國語辭典》:检校(檢校)  拼音:jiǎn jiào
1.查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重。」《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那时贾涉适在他郡去检校一件公事,到九月方归。」
2.职官名。晋始设置,原为散官。唐宋有检校官,其官位高于正官。元以后为属官,元中书省有检校官,掌理检校公事文牍。明、清的检校官为低级办事官员。
《漢語大詞典》:按劾
考查核验;查验弹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若乃按劾之奏,所以明宪清国。”周书·代奰王达传:“乃令所司,精加按劾,密表奏之。” 宋 曾巩 《责御史制》:“某拔於疏远之中,服在此位,宜殫忠力以称所蒙,而按劾大臣既非其实,稽其分职则自馁焉。”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待其有过,大吏按劾而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