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准量(準量)
(1).计量;估量。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乃斫孙枝,準量所任;至人攄思,制为雅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麯并酒:“﹝浸药酒法﹞用米亦无定方,準量麴势强弱。”北史·房彦谦传:“又四方悬远,难可详悉,唯準量人数,半破半成,徒计官员之多少,莫顾善恶之众寡。”
(2).引申为比例。 明 高攀龙 《家谱·内传》:“ 黄巖公 以后,则高节大略,自淑淑人之概,大抵表见,而业亦渐隆,其起家盖与德相为準量。”
犹瞄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敌臺者以杀敌为义也……其孔内狭外阔,以便左右准量也。”
《國語辭典》:对准(對準)  拼音:duì zhǔn
准,箭靶。原指射箭时对正箭靶,后引申为对正目标。如:「对准红心,直射而去。」《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只金子香官星透露,坐的位子也好,靠著墙壁,离著抚台很远,可以做得手脚,便把那课艺取出,对准题目,拣一篇极短的,一字一句写。」
分類:对准瞄准
《國語辭典》:望山  拼音:wàng shān
古弩上所设的瞄准器。用以目测所射目标的高下远近。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九。器用》:「予顷年在海州,人家穿地得一弩机,其『望山』甚长,『望山』之侧为『小矩』,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镞端,以『望山』之度拟之,准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
分類:望山瞄准
《國語辭典》:仪表(儀表)  拼音:yí biǎo
1.准则、模范。《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2.容貌举止。南朝梁。沈约 齐丞相豫章文宪王碑:「位冠朝首,仪表瑰雄,风神秀杰。」《宋史。卷二五二。杨承信传》:「杨承信身长八尺,美仪表。」
3.测量指示的器具。如驾驶座前指示速度、高度、油量的表。也作「仪表」。
《国语辞典》:锁定(锁定)  拼音:suǒ dìng
瞄准对正。如:「锁定目标」。
分类:瞄准
《漢語大詞典》:省括
谓将箭瞄准目标。括,箭杆末端。常用以比喻为政必须合于准则。书·太甲上:“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於度,则释。” 宋 梅尧臣 《蔡君谟示古大弩牙》诗:“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上立準度可省括,箭沟三道前直窊。” 清 黄宗羲 《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又言时及艰难,安危省括,悬於督抚,以臣裁量,多不可以备仓卒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
《漢語大詞典》:准度(準度)
测量;衡量。后汉书·律历志中:“赤道者为中天,去极俱九十度,非日月道,而以遥準度日月,失其实行故也。”礼记·乐记“以绳德厚” 唐 孔颖达 疏:“绳,犹度也。谓準度以道德仁厚也。” 宋 王钦臣 王氏谈录·晏相观书:“观书遇事,有可用者,必準度所宜使处,然后默记。”
瞄准器。 宋 梅尧臣 《蔡君谟示古大弩牙》诗:“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上立準度可省括,箭沟三道前直窊。”
《國語辭典》:表尺  拼音:biǎo chǐ
枪炮上用来瞄准和测定射程远近的测距器。
《漢語大詞典》:三注
(1).三次瞄准。晋书·宣帝纪:“ 爽 帐下督 严世 上楼,引弩将射帝。 孙谦 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皆引其肘不得发。”
(2).三宗赌注。如:我们怎么倒稳吃三注呢?
《國語辭典》:缺口  拼音:quē kǒu
1.器物破缺的地方。如:「这样美丽的碗,可惜有一个缺口。」
2.空隙而可通行的地方。如:「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从山的缺口直接通过吧!」
《國語辭典》:扬起(揚起)  拼音:yáng qǐ
飞起、上升。如:「一辆车子在泥土路上疾驰而过,扬起了漫天灰尘。」
《漢語大詞典》:觑定
亦作“覷定”。 瞄准;看准。《水浒传》第九八回:“ 琼英 左手带住画戟,右手拈石子,将柳腰扭转,星眼斜睃,覷定 扈三娘 ,只一石子飞来,正打中右手腕。”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至 昌黎 时, 李 杜 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闢一径。惟 少陵 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覷定,欲从此闢山开道,自成一家。”
分類:瞄准
《漢語大詞典》:相矢
相与发誓。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 吕洞宾 计所度者无虑数千,人人咸喜得道,相矢终身依焉。”
发箭时用一目瞄准。因以喻眇一目者。 宋 秦观 《眇倡传》:“有书生嘲之曰:‘间者缺然不见,意有奇遇,乃从相矢者处乎!’少年忿曰:‘自余得若人,还视世之女子无不餘一目者,夫佳目得一足矣,又奚以多为!’”
《國語辭典》:准星(準星)  拼音:zhǔn xīng
枪炮口上端用来瞄准的星尖,与表尺、缺口配合,构成瞄准基线。
《漢語大詞典》:端箭
谓发箭瞄准时,以一目凝视目标。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修文学士 马吉甫 眇一目,﹝目﹞为端箭师。” 元 马祖常 有《题〈明皇端箭图〉》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