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都监(都監)
(1).官名。 三国 时称内侍官。《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又以黄门 张当 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2).官名。 唐 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新唐书·白居易传》:“ 唐 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
(3).官名。 宋 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宋 朝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州都监则以大小使臣充,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兼在城廵检。”《水浒传》第十二回:“正将臺上立着两箇都监:一箇唤做 李天王 李成 ,一箇唤做 闻大刀 闻达 。”
(4). 宋 代道教职称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都监:“ 太平兴国 中,增置副道録,都监,首座,通旧为八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
《國語辭典》:训导(訓導)  拼音:xùn dǎo
1.教训劝导。《国语。楚语上》:「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
2.职官名。明、清于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职司教育学生。其副职皆称为「训导」。清末废。
3.以往各级学校负责管理学生生活教育的部门或人员,现已改为学生事务处。
《國語辭典》:振铎(振鐸)  拼音:zhèn duó
1.摇铃。古时宣布政令或教化时,用来警众。《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马振铎,群吏作旗。」《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
2.从事教职。明。章懋〈与沈副使仲律书〉:「近见湖南录,始知先生继文定胡公之旧职,而振铎于濂溪之乡。」
《國語辭典》:教士  拼音:jiào shì
1.受过教练的士兵。《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
2.基督教的传教者。《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忽听报称有教士黎大人拜会,制军不好不见,只得请客厅,寒暄一番。」
《漢語大詞典》:宗谕(宗諭)
宗学中之教职名。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学校:“ 嘉定 岁始改宫学为宗学,凡有籍者宗子,以三载一试,补入为生员,如太学法,置教授、博士、宗諭。”
分類:教职
《漢語大詞典》:都功
亦作“ 都工 ”。 道教职称。 后汉 张道陵 创五斗米道。 道陵 死, 张鲁 复行之。设二十四治,各治设治头、祭酒,以为管理、治事,由都功总领之。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讥谑:“ 庐山 简寂观 道士 王告 好学有文,与 星子 令相善。有邑豪修醮, 告 当为都工。都工薄有施利。” 清 恽敬 《真人府印说》:“ 江西 贵溪县 真人府 印,凡大小四,其三皆曰‘阳平治都功印’……三国志·张鲁传:‘来学道者初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治都功其即治头歟?”
《漢語大詞典》:主箓(主籙)
(1).道教职称之一,主掌符箓图籍。 唐 谷神子 博异记·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然方得仙官职位,主籙、主符、主印、主衣、飞行自在。”
(2).指掌管符箓图籍的人。云笈七籤卷十六:“ 太一 执符,帝君品命,主籙勒籍,司命定筭。”
《漢語大詞典》:校员(校員)
校对工作者。 鲁迅 《书信集·致沈雁冰》:“初校送来,却颇干净,错误似不多,但我们是对原稿的,因此发见印刷局的校员,可怕之至,他于觉得错误处,大抵以意改令通顺,并不查对原稿,所以有时简直有天渊之别。”
学校教职人员。 刘显志 《论中国教育之主义》:“虽然,教育国民云者,岂惟是定章程,设学校,选校员,募生徒,按期授课,责其成绩而已乎?”
《漢語大詞典》:图馆(圖館)
筹办私塾,谋求教职。《苦社会》第三回:“我也想过,只是近来图馆也不容易,就算招到十个学生,一个五角……总要亏空,断然不是长久的事。”
《国语辞典》:教师甄试(教师甄试)  拼音:jiào shī zhēn shì
测试甄选有资格担任教职的人。
《漢語大詞典》:都威仪(都威儀)
道教职名。 宋 道教设左、右威仪,都威仪总其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天庆 本 唐 天师观 ,诗后有 文与可 跋,大略云:‘ 高公 者,此观都威仪 何昌一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