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讲座(講座)  拼音:jiǎng zuò
1.讲课的座位。唐。白居易 三教论衡:「儒臣居易,学浅才微,谬列禁筵,猥登讲座。」
2.大学中对某一学术专题或学术范畴,所设立的定期或不定期、临时或永久性的讲学。
3.书信中用于对师长的提称语。
《漢語大詞典》:诞灵(誕靈)
佛教对高僧、佛祖诞生的敬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始自诞灵,洎乎没齿,貌无瞋色,手不害生。”
《漢語大詞典》:佛陇(佛隴)
隋 高僧 智顗 的别名。因其栖居修行之 五台山 西南有一峰名 佛陇 ,故称。 唐 无可 《禅林寺》诗:“ 台山 朝 佛陇 ,胜地絶埃氛。”
《漢語大詞典》:三支
(1).指 汉 末、 三国 时来 华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谶 、 支亮 和 支谦 三人。 支谦 受业于 支亮 , 亮 受业于 支谶 。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陈师道 《别宝讲主》诗:“暂息三 支 论,重参二祖禪。”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二节:“ 三国 时代 支纤 、 支亮 、 支谦 ,皆自 印度 来传教,时号‘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况,喻晓宗因。”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近人或谓 印度 三支,即是 欧州 三段。”
《国语辞典》:高僧传(高僧传)  拼音:gāo sēng zhuàn
书名。南朝梁慧皎撰,十四卷。记载从东汉到梁初的高僧行谊,凡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两百馀人。本书为类传体,分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门。但因时地所限,人物多偏在江左。此后,唐道宣著《续高僧传》,宋赞宁著《宋高僧传》,明如惺著《明高僧传》,大致都依这部《高僧传》的体例。
《国语辞典》:慧能  拼音:huì né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638~713)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三十多岁到黄梅从弘忍学法。后回韶州,住在曹溪宝林寺传授禅法。住曹溪三十年,虽武后、中宗召请,终不赴京。禅宗自初祖以来,无顿渐之分,自六祖慧能开启顿门,嗣后并成为禅宗的正统。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后支派并起,成为唐以后中国佛教的主流。也作「惠能」。
《國語辭典》:白拈贼(白拈賊)  拼音:bái nián zéi
盗取别人物品而不留下痕迹的人。《五灯会元。卷二○。提刑吴伟明居士》:「要识临济小厮儿,便是当年白拈贼。」
《國語辭典》:狮子座(獅子座)  拼音:shī zi zuò
1.星座名。大部分位于北天,黄道星座之一,在室女座与巨蟹座之间。包含亮星轩辕十四。
2.在西洋的占星术中,被视为主宰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前后的命宫。
3.说法者的座椅。也称为「猊座」。
《国语辞典》:法显(法显)  拼音:fǎ xiǎn
人名。东晋高僧。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丘县)人。俗姓龚,三岁为沙弥,二十岁受比丘戒。因感于当时律典的缺乏。乃于晋安帝隆安三年前往印度求法。至义熙八年才返国,前后共历十五年,携回了《摩诃僧祗众律》、《十诵律》、《杂阿毗昙心》、《大般泥洹经》、《弥沙塞律》、《长阿含经》、《杂阿含经》等,都是当时中土所无的大小乘的基本要籍。并和佛驮跋陀罗共译出《摩诃僧祗律》、《僧祗比丘戒本》、《大般泥洹经》等,此外法显还将他西行求法的经历写成《历游天竺记传》,保存许多宝贵的西域古代史地资料,极为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所重视。
《国语辞典》:吉藏  拼音:jí zàng
人名。隋、唐高僧(549~623)。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创始人。先世是西域安息人,后移居交广(今越南、广西),又迁居金陵。七岁时从法朗出家,十九岁开始为大众复述,即受称誉。陈末天下大乱,吉藏和一些同学前往各寺,蒐集佛教文疏,所以他涉猎的典籍非常广泛。隋朝统一后,移住会稽(今浙江绍兴)秦望山嘉祥寺,弘传佛法,从他学法者多达千馀人,世称「嘉祥大师」。后受隋炀帝之请,住长安日严寺,完成三论注疏。唐初,高祖在长安设立十大德统领僧众,吉藏也名列其中。晚年住延兴寺,武德六年圆寂。著有《三论玄义》一卷、《中观论疏》十卷、《百论疏》三卷、《法华经玄论》十卷等传世。
《国语辞典》:佛图澄(佛图澄)  拼音:fó tú chéng
晋代一位高僧的法号。本姓帛,西域人,九岁出家,并曾两度到罽宾学法,晋怀帝永嘉四年来洛阳,时年七十九岁。由于他学识渊博,一时名德如释道安、竺法雅等皆来受学,门下受业的常有数百人。洛阳一带也由于他的影响,竞造寺院,僧人甚众。后赵建武十四年圆寂,年一百一十七岁。
《漢語大詞典》:讲主(講主)
佛教语。指升座讲经说法的高僧。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法泰:“ 开皇 十年,下敕追入,既达 雍 輦,开悟弘多,自是南中无復讲主,虽云敷説,盖无取矣。”
《漢語大詞典》:讲时钟(講時鐘)
高僧讲经说法时敲击的钟。 唐 张籍 《寄李渤》诗:“ 五度谿 头躑躅红, 嵩阳寺 里讲时鐘。”亦省称“ 讲鐘 ”、“ 讲钟 ”。 唐 贾岛 《送僧》:“王侯皆护法,何寺讲钟鸣。” 元 萨都剌 《赠仁皇讲师达上人》诗:“散花天女满经阁,出海神龙闻讲鐘。”
《国语辞典》:僧祐  拼音:sēng yòu
人名。(西元445~518)南朝梁高僧,俗姓俞。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十四岁于定林寺出家。后从法颖学律,故大精律部。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每请他讲律,听者常七、八百人。除了弘扬律学外,并开收集佛教文献的先河。为佛教史学家。编著出《三藏记集》十五卷、《释迦谱》五卷、《弘明集》十五卷等。
《国语辞典》:智顗  拼音:zhì yǐ
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證得法华三昧。并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隋文帝授予「智者」之号。世称「智者大师」。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也,生前度僧四千馀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