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5,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求退
控辞
求见
请对
求教
求解
乞言
请见
请书
告急
请罪
告哀
求和
上请
诚请
《漢語大詞典》:求退
(1).请求离去。列子·周穆王:“ 老成子 学幻於 尹文 先生,三年不告。 老成子 请其过而求退。”
(2).引退,自请辞职。 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版》:“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闲冗抱关执籥,不意録符银青,授任千里。求退得进,后上先迁,为众所怪,不合事宜。”晋书·张翰传:“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尹文端公 和余‘飞’字韵云:‘鸟入青云倦亦飞。’吟至再三,欷歔不已,想见当局者求退之难。”
《漢語大詞典》:控辞(控辭)
请求辞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贾母饰终》:“ 似道 八疏控辞,皆不允。”宋史·理宗纪三:“冬十月甲戌,詔 庆元府 守臣敦諭 史嵩之 赴闕, 嵩之 控辞,不允。” 明 张居正 《辞免恩命疏》:“伏望皇上,怜臣福分已过,将至灾危,察臣控辞甚真,非有矫饰,特回成命。”
分類:请求辞免
《国语辞典》:求见(求见)  拼音:qiú jiàn
请求见面。《孟子。滕文公上》:「他日又求见孟子。」
《漢語大詞典》:请对(請對)
指古代官吏请求奏对。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臣所领官,无事不敢请对。”宋史·仁宗纪二:“御史中丞 孔道辅 率諫官、御史,大呼殿门请对,詔宰相告以皇后当废状。”
《國語辭典》:求教  拼音:qiú jiào
恳请他人指教。《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还有那分了题,限了韵来要求教的。」《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况且是他来求教我,不是我求教他的。」
《國語辭典》:求解  拼音:qiú jiě
1.请求解除祸难。《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却说汪知县几日间连接数十封书札,都是替卢楠求解的。」
2.求得明白、解悟。南朝宋。谢灵运 辨宗论:「同游诸道人,并业心神道,求解言外。」
3.请求解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此间孀妇谢小娥示我十二字谜语,每来寺中求解。」
《漢語大詞典》:乞言
(1).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养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们求教,叫乞言。礼记·文王世子:“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詔之於东序。” 郑玄 注:“养老乞言,养老人之贤者,因从乞善言可行者也。”晋书·王祥传:“天子幸太学,命 祥 为三老。 祥 南面几杖,以师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 祥 陈明王圣帝君臣政化之要以训之。”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方崇乞言之典,以极师臣之敬。”
(2).泛指请求教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倾下以纳忠,闻逆耳而不讳,广乞言於诽谤,虽委抑而不距。” 唐 王维 《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乞言于无説,请益于又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萧閒 自 镇阳 还兵府,赠离筵乞言者云……” 清 姚莹 《从祖惜抱先生行状》:“知先生不再出矣;临行乞言,先生曰:‘诸君皆欲读人未见之书,某则愿读人所常见书耳。’”
《國語辭典》:请见(請見)  拼音:qǐng jiàn
求见。《左传。庄公十年》:「公将战,曹刿请见。」《论语。八佾》:「仪封人请见。」
《漢語大詞典》:请书(請書)
(1).向上有所请求的文书。汉书·伍被传:“可为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及耐罪以上,以赦令除,家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 朔方 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
(2).请帖。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喜是相公説的早, 杜老爷 多早发下请书了。”《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到面前下马离鞍,背上宣筒里取出请书来。”
《國語辭典》:告急  拼音:gào jí
1.因急难而请求紧急救援。《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2.情势紧张危险。《三国演义》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國語辭典》:请罪(請罪)  拼音:qǐng zuì
1.问罪。《书经。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左传。僖公二年》:「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
2.承认己过,自请处分。《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传。王烈传》:「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两亲家两亲妈,各自请罪,认个悔气,都道一桩事完了。」
3.请求免罪。《资治通鉴。卷五十四。汉纪四十六。桓帝延熹二年》:「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乘舆乃其次焉。吏民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
《漢語大詞典》:告哀
(1).诉说痛苦哀伤。《诗·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郑玄 笺:“告哀,言劳病而愬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仲舒 专儒, 子长 纯史,而丽縟成文,亦诗人之告哀焉。”
(2).乞求可怜;请求疼爱。《中国歌谣资料·牵牛花》:“张家去求情,李家去告哀。” 沙汀 《丁跛公》:“待到后来,就是两三个时常跟父亲登茶馆的孩子,一望见他那老是半张开着,留神着什么似的阔嘴,也会做出一种告哀的神情,用乳声哼道:‘您,老,人家,怎么咯……’”
(3).报丧。周书·赫连达传:“及 岳 为 侯莫陈悦 所害……﹝ 达 曰﹞‘ 达 请轻骑告哀。’” 唐 于鹄 《哭王都护》诗:“告哀乡路远,助葬戍城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安南纳款:“又七年而 惟潭 死,子 惟新 袭位,不告哀,不入贡,亦不请封,詔命詰责之。”
《國語辭典》:求和  拼音:qiú hé
请求和平相处。常为战败或情势不利的一方,向对方请求停战。《战国策。赵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三国演义》第六八回:「若与久战,大损士卒,不若求和安民为上。」
《漢語大詞典》:上请(上請)
(1).向上级请求或请示。韩非子·二柄:“ 田常 上请爵禄而行之羣臣。”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公将行,曰:‘吾天子吏,使海外国,不足於资,宜上请,安有卖官以受钱邪?’”元史·河渠志一:“众议纷紜,互陈利害,当事者疑惑不决,必上请朝省。”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太常博士》:“即如废 昌邑王 奏中,公卿将相列名上请,必曰:臣 敞 等,谨与博士议云云。其重之如此。”
(2). 唐 宋 礼部试士出试题,准举子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礼部试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故举子皆得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知贡举等官,於厅前备香案穿秉而拜,诸士人皆答拜。方下帘幙,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
《漢語大詞典》:诚请(誠請)
诚恳请求。 唐 柳宗元 《礼部为文武百寮请听政第二表》:“今百辟卿士,顒然在庭,瞻望清光,已七日矣。固陈诚请,犹未允从,内外忧惶,莫知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