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车(公車)  拼音:gōng jū
1.兵车。《诗经。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2.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
3.汉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徵召,及受章奏,亦上书者所诣;清举人入京会试叫上公车,就是依此而来。《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买臣到西京上书,待诏公车。」
4.复姓。如秦公子针字伯车,后世别为公车氏。
《國語辭典》:公车(公車)  拼音:gōng chē
公共汽车的缩称。参见「公共汽车」条。
《漢語大詞典》:必先
(1). 唐 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常言及第之岁,策试夜,有一同人突入试铺,为吴语谓 光业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业 为輟半铺之地……居二日, 光业 状元及第。”
(2).以称下第的同人。 唐 韩仪 《记知闻近过试》诗:“短行轴了付三銓,休把新衔恼必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韩仪 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恼必先’句,此必先又谓下第同人也。”
《國語辭典》:麻衣  拼音:má yī
1.麻布制作的衣服,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时穿著的常服。也是平民平时衣著。《诗经。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唐。杜甫 前苦寒行二首之二:「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2.古时丧服。《礼记。间传》:「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
《國語辭典》:深衣  拼音:shēn yī
一种古代服装。上下衣裳相连,长及脚踝,男女皆可穿。有些妇女的深衣衣襟接得很长,穿时可缠绕数次。《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元。袁士元 北门团练贝子美诗:「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
《國語辭典》:麻衣相法  拼音:má yī xiàng fǎ
五代、宋时,麻衣道者所流传下来的相术,后世有麻衣法、麻衣术、麻衣相,皆依托为名。也称为「麻衣神相法」。
《國語辭典》:老师(老師)  拼音:lǎo shī
1.对传授道业、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
2.学生对先生的尊称。
3.科举时代门生对座主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槐花
(1).槐树花。可以做黄色染料,亦可入药。 唐 戴叔伦 《送车参军江陵》诗:“槐花落尽柳阴清,萧索凉天 楚 客情。” 唐 白居易 《秘省后厅》诗:“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皇祐五年》:“失音可救。曾记得一方,衹用新好槐花,於新瓦上慢火炒,令熟,置怀袖中,随行随坐卧譬如闲送一二粒置口中,咀嚼咽之,使喉中常有气味,久之声自通,病愈。”
(2).指举子应试之事。 宋 苏轼 《景纯复以二篇仍次其韵》之二:“烛烬已残终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 明 单本《蕉帕记·备聘》:“笑他一似半夜里梦见槐花也,早起就要寻思黄袄穿!”参见“ 槐花黄,举子忙 ”。
《國語辭典》:过夏(過夏)  拼音:guò xià
度过夏季。如:「他每年七月都到避暑胜地过夏。」
《漢語大詞典》:上请(上請)
(1).向上级请求或请示。韩非子·二柄:“ 田常 上请爵禄而行之羣臣。”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公将行,曰:‘吾天子吏,使海外国,不足於资,宜上请,安有卖官以受钱邪?’”元史·河渠志一:“众议纷紜,互陈利害,当事者疑惑不决,必上请朝省。”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太常博士》:“即如废 昌邑王 奏中,公卿将相列名上请,必曰:臣 敞 等,谨与博士议云云。其重之如此。”
(2). 唐 宋 礼部试士出试题,准举子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礼部试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故举子皆得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知贡举等官,於厅前备香案穿秉而拜,诸士人皆答拜。方下帘幙,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
《國語辭典》:策试(策試)  拼音:cè shì
古代以对策取士之考试,称为「策试」。《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唐。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前后考第进士,及廷所策试士,踵相蹑为宰相达官。」
《漢語大詞典》:秋卷
唐 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其间所作诗文称为秋卷。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春风下第时称屈,秋卷呈亲自束归。”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籍而入选,谓之春关……退而肄习,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秋卷。” 宋 王禹偁 《赠朱严》诗:“未得科名鬢已衰,年年顦顇在京师,妻装秋卷停灯坐,儿趁朝餐乞米炊。”原注:“ 严 妻能书,尝写文卷。” 清 唐孙华 《送吴振西北游》诗:“纷纷轮轂走神京,秋卷争邀月旦评。”
《漢語大詞典》:夏课(夏課)
(1). 唐 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 唐 韩偓 《夏课成感怀》诗:“凄凉身事夏课毕,濩落生涯秋风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执业以出,谓之夏课。”自注:“亦作秋卷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卢司空 钧 ,为郎官守 衢州 。有进士贄謁,公开卷閲其文十餘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君何许得此文?’对曰:‘某苦心夏课所为。’”
(2).泛指举业。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睹兹夏课之勤,见猎依然心喜。”参阅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國語辭典》:温卷(溫卷)  拼音:wēn juàn
唐、宋时举人于应试前,再次将作品呈送当时名人显要,以求推荐或加深考官印象,称为「温卷」。宋。陆游 秋雨书感诗:「门外久无温卷客,架中宁有热官书。」
《國語辭典》:拟题(擬題)  拼音:nǐ tí
拟订题目。《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萧柏泉道:『先生说的可单是拟题?』马二先生道:『想是在永乐大全上说下来的。』」《红楼梦》第七○回:「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因又大家拟题。黛玉便说:『大家便要桃花诗一百韵。』」
《漢語大詞典》:贡文(貢文)
举子应礼部试时所作的诗文。 唐 卢纶 《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诗:“贡文齐受宠,献礼两承欢。”
《漢語大詞典》:踏槐花
说郛卷六九引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 唐 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宋 苏轼 《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亦称“ 踏槐黄 ”。《孽海花》第五回:“原来 公坊 那年自以为臭不可当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着,居然掇了巍科。但屡踏槐黄,时嗟落叶,知道自己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还是跌宕文史,啸傲烟霞,还我本来面目的好。”亦省称“ 踏槐 ”。事物异名录·政治·赴试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谚云:‘槐花黄,举子忙。’故赴举谓之踏槐。”
《漢語大詞典》:茁轧(茁軋)
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载, 欧阳修 主试,举子 刘几 好为怪险之语,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修 斥之。后以谓文词怪异生涩。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繁称:“ 庄 姓则称‘漆园’, 牛 姓乃称‘太牢’……而无识文人,乃用之以记事,宜乎试牘之文流于茁轧,而文章一道入混沌矣。” 清 曾国藩 《书〈归震川文集〉后》:“然当时颇崇茁轧之习,假 齐 梁 之雕琢,号为力追 周 秦 者,往往而有。”参见“ 红勒帛 ”。
《漢語大詞典》:红勒帛(紅勒帛)
(1).用红帛制的腰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成都 ﹞士人家子弟,无贫富皆著芦心布衣,红勒帛狭如一指大,稍异此则共嘲笑,以为非士流也。”
(2).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士人 刘几 累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嶮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 欧阳公 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公曰‘此必 刘几 也’,戏续之曰:‘秀才剌,试官刷。’乃以大朱笔横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既而果 几 也。”后因谓以朱笔涂抹文字为红勒帛。